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马永顺 《青海统计》2006,(6):33-36,30
一、目前循化县农民收入现状根据2005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统计年报来看,农民收入来源四个部分:工资性收入,包括从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包括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第三产业收入;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红利、专利、土地征用补偿。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保险、投资收益等;转移性收入,包括非常住人口拿回,城市亲友赠送、退休金、赡养费、赔款、各种救济、补贴等。从2005年循化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1、工资性收入大幅度增长,是循化县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主要支撑。2005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69.24元,增加了88.14元,增长了31.36%,对全部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8.33%,其中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收入  相似文献   

2.
一、对五原县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预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个部分构成.2011年五原县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6300元,比上年增长15.2%.  相似文献   

3.
广东农民收入增速趋缓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 ,广东农业和农民收入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下降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业收入减少 ,支撑农民增收的能力下降。本文在分析“九五”期间广东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同时 ,重点剖析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一、农民收入结构变化情况“九五”期间 ,广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据调查 ,2 0 0 0年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 36 5 4.48元 ,比 1995年增长 35 .4%。收入结构变化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下降 ,工资性劳动报酬收入比重上升。目前 ,广东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  相似文献   

4.
庆元县举水乡是典型的劳务输出乡。通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举水乡农民收入情况进行的调查,表明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分析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外出从业收入等项内容,引发我们进一步深层次思考如何体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成效以及如何衡量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状况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区域间收入差距构成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慧钧 《统计研究》2007,24(11):42-47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间及其内部各省际间收入差距变动趋势进行分析,首先运用泰尔指数,探究到三大区域之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其次借助基尼系数,层次地挖掘到农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根源于工资性收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再次通过横向比较,进一步揭示出工资性收入是缩小三大区域内部、拉大三大区域之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最后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王科 《浙江统计》2011,(6):15-16
"十一五"以来,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收入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经营性收入为居民收入增长注入新的活力,转移性收入始终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财产性收入向多元化发展。收入差距方面,相对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但绝对收入差距扩大。建议发挥南京自身优势,努力保证工资性收入增长,大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继续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引导居民转变投资理念,为完成"十二五"规划中全市居民收入增长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情》2020,(1):28-29
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特点从总体看,收入增速持续回升2019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70元,增长10.0%,增速持续回升,为近三年增速最高值。从构成看,收入增长各具特点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662元,同比增长8.1%,增速较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增长相对平稳;人均经营净收入5641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年提升4.1个百分点,增幅明显回升;人均财产净收入456元,同比增长20.3%,为收入增长最快项,增速较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增速为四项收入之最;人均转移净收入3910元,同比增长11.0%,增速较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持续呈现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8.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08元,同比增长15.3%,比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低1402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1%)1.2个百分点,收入位次在全国31个省区市排第10位.具体情况如下:一、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差值较大2012年前三季度,全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绝对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除经营性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都存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9.
一、兵团职工收入现状 兵团职工家庭收入的60%左右主要来自第一产业收入,即承包收入和庭院经济收入,而来自二、三产业的工资性收入和个体经营收入偏低。2009年兵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9.37元,比上年增加9.23%,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1984~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发现工资性收入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已经超过了经营性收入,进而基于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ECM),建立了工资性收入与生活消费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调整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均衡中,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工资收入弹性为0.53;而从短期来看,误差修正项以57.67%的比例对下一年度的生活消费产生修正的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其工资性收入的关系说明,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能够避免政策的短期效应而达到促进消费长期稳定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四川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农民收入的增长至关重要.近年农民增收步伐明显加快,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1.4元,比上年增加872.9元,增长14.2%,增速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实现了农民收入逐年加快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增加436.4元,家庭经营纯收入增加243.2元,财产性纯收入增加26.2元,转移性纯收入增加167.1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97~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分位数回归发现: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是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而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则发挥着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家庭经营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农民工流动的不稳定性导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构成出现较大的波动,从而导致这一时期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波动。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重较大,按照合理的人均耕地面积计算,仍然存在着大量相对剩余(季节性剩余)和绝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近年来,虽然通过农民转移就业而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迅猛增长,2009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1019.6元,首次迈上千元台阶,但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根据黑龙江  相似文献   

14.
农村住户调查表明,年初以来,全省各地普遍采取切切实有效措施,规范搞活农产品流通,鼓励,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创收的同时,扩大家庭生产收入,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使农民出售农产品增加,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第二,三产业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由上年同期的470.83元增加到510.49元,增收 39.6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在收入来源构成上呈出以下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01年诸暨市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均5603.48元,同比增7.9%,增幅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但据百户资料显示,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6,同比增0.03,最高收入户纯收入人均37705.33元,最低收入户纯收入人均302.75元,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户,无论是收入增长点,还是增长潜力,都各具特点。为此有必要对各个收入层次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增收措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一、农民收入结构现状为分析不同收入层次农户的基本情况,我们把农调队百户住户资料按纯收入从低到高进行分组,依次为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2013年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不同来源收入对农村居民分项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对各分项消费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工资性收入的消费释放效应整体上优于家庭经营纯收入.同时,转移性收入对各分项消费支出的刺激效果更为明显,财产性收入对部分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的拉动效应突出.  相似文献   

17.
侯宗良  罗志荣 《山西统计》1994,(8):36-37,39
一、“实际收入”及其决定因素 实际收入是从收入角度反映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简单地讲,“实际收入”就是指除借贷收入外,居民家庭在调查期内实际得到的全部现金收入。它一般可划分为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两大部分,具体包括居民家庭成员中全民、  相似文献   

18.
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之和与农民工资性收入关系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的纯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本文在VAR模型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农民工资性收入与我国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之和同步发展变化情况。并阐述了它们相互变动对自身和对方影响程度的传导机制。以此为依据。提出农民工资性收入与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之和应折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受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于农业的收入出现了负增长,但由于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长,使得农民人均纯收入不降反增,尽管增速不尽人意。1999-2000年,农业纯收入下降了131.6元,而同期,农民工资性收入则增加了187.7元。从工资性收入的来源渠道看,农民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从非企业组织得到和其他来源得到的收入都在增长,但增加较为明显的是农民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2000年,农民外出打工得到的收入人均达到240.3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0.7%。2001年上半年,农民外出打工得到的收入人均为111元,同比增长9.4%…  相似文献   

20.
从收入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在1995年以后并没有延续之前持续扩大的趋势的原因,通过对1995—2007年间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的变化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995年以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没有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在于,经营性收入差距下降的同时伴随着其收入占比的持续下降。同时,工资性收入差距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地分析发现,未来减轻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降低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