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陈第是第一个接触高山族的学者高山族是台湾原住少数民族的概称,又称为台湾先住民、土著族或山地同胞,又分为平地山胞与山地山胞,现有人口约40万人左右,占台湾省总人口的2%。台湾高山族的先民,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后期3万5千年前的“左镇人”,以及1万5千年前的“长滨文化”主人,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三国时的“夷州人”(山夷)与隋代“流求人”也是高山族的先民。唐代,随着大陆移民的迁入,以及南洋群岛马来人与菲律宾人的迁入,与原来居民融合而形成为高山族,即明代的“东番夷”。  相似文献   

2.
贌社与番大租是台湾高山族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两件大事,前者自荷兰占领时初创,清代仍然沿用;后者是清代汉族人耕种“番社”土地时交纳的地租。新的经济生活方式对他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没有达到推动其社会制度发生变革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高山族是居住在祖国台湾的少数民族,也是台湾最早的居民。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高山族是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成员。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的发展(这里说的主要地是汉族的发展),和世界上别的许多民族同样,曾经经过了若干万年的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的生活。”高山族和  相似文献   

4.
清代后期治理台湾的“开山抚番”政策与历代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民族隔离政策相比 ,是一个重大突破。本文分析了这一政策实施的原因、背景和过程 ,认为“开山抚番”政策的实施 ,有利于促进台湾的开发 ,打破民族壁垒 ;有利于加强我国东南沿海和台湾的防卫力量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资本主义对台湾的侵略。  相似文献   

5.
高山族是祖国统一民族大家庭之一成员,也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包括有平埔人和泰雅人、赛夏人、布农人、曹人、排湾人、鲁凯人、卑南人、阿美人、雅美人等,现有人口约40万人. 高山族也是台湾岛上的先住民、土著民族,她的先民历史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3万年前的“左镇人”和1万5千年前的“东滨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有大坌坑文化、(?)山文化、凤鼻头文化、卑南文化等。进入历史记载以后,有三国夷洲人(山夷)和隋代流求人,唐代大陆民族及南洋马来亚、菲律宾人的迁入溶合。形成为明代东番夷和清代番族。这应是高山族的直接祖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高山族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固有文化、传统文化引起了民族学研究者的重视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明清台湾高山族衣饰文化功能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文化功能的角度, 探讨了明清台湾高山族衣饰文化的发展状况与特色。台湾高山族衣饰文化的演变, 充分反映了台湾高山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及自然生态环境, 主要体现了农耕—狩猎经济文化区域的民族文化特性, 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地方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台湾高山族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台湾高山族的分布与现状,将其研究的历史分为四段过程,并从学术和行政的意义上就民族群体的划分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山族是祖国台湾的先住民族,对缔造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对建设台湾保卫台湾作出巨大的贡献。汉族是后来从祖国大陆陆续迁居到台湾的,他们和高山族一起,胼手胝足,一起把台湾建设成富饶美丽的宝岛;同仇敌忾,共同抗击侵犯祖国台湾的外国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神圣领土。清代以前高山族和汉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据文献记载,按时代的先后,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从汉代到隋代,高山族和大陆汉族有了接触来往,汉族来到台湾,但高山族是开发台湾的主力。(二)宋元到明代,大陆汉族陆续迁入台湾,和高山族共同建设台湾,高山族也到大陆沿海活动。(三)郑成功时代,汉族大量迁入台湾,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史部》关于台湾、高山族的记述陈国强《四库全书·史部》关于台湾、高山族的记述,保存了有关古代台湾和高山族先民的资料,但其所载各地名,如岛夷、岱员、瀛洲、东等,均非指今日台湾。只有夷州,才是台湾古称。山夷、夷州民才是古代台湾的高山族先民名称。...  相似文献   

10.
台湾“四大族群”袁伟生活在台湾的2100万民众主人由汉族与高山族组成,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台湾岛内较流行的分类方法是将岛内民众分为本省人与外省人。这种传统的“二:分法”一般多是以1949年底为界,即国民党残余势力退据台湾之前的在台...  相似文献   

11.
高山族文学是祖国可贵的精神财富。她是高山族同胞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记录,探讨高山族的文学将能了解他们的历史、民族特性,并对提高高山族同胞的民族自信心,发展其民族文学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文学与历史一、高山族跟世界其他民族一样,古老的民族历史是用神话传达的。神话是高山族祖先  相似文献   

12.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普遍采用的。当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被日本帝圆主义侵略统治达五十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祖国人民把长期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就称为高山族。在台湾一千多万人口中,高山族有二十二万多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圆台湾省的台湾本岛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岛上,分布面积约占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相当台湾全省面积的45%左右。此外也有散布在台湾本岛其他地区和大陆上的,在大陆上的高山族  相似文献   

13.
沈葆桢在巡视台湾的过程中,坚持“信民”、“教民”、“利民”,广结民心,团结、教化和依靠台湾少数民族,紧密结合台湾实际,制定和贯彻了以“开山抚番”为中心而展开的加强台防“驱倭抚番”、“教化抚番”、“招垦抚番”等一系列方针,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出色地完成了巡台使命,为保卫台湾,开发和发展台湾经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由贵州省国际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中心主持的台湾清华大学李亦园教授学术交流活动于 2000年 8月31日在柏顿酒家举行。 李亦园,福建泉州人,1931年出生,1948年赴台湾就读于台湾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从事人类学研究四十多年,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荣誉讲座、台湾蒋经国国际交流基金会执行长。 李氏研究范围广,涉及人类学、文化学、比较宗教学、家庭宗教研究、神话研究,并以台湾高山族,华侨社会…  相似文献   

15.
九族文化村——台湾高山族文化的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闻名的文化观光景点——“九族文化村”。它坐落在台湾中部南投县,一个被青山环抱的翠谷之中,与著名的日月潭相毗邻。“九族文化村”建于1986年,占地约60公顷,四面满是挺拔高耸的杉树。 “九族文化村”里的主要建筑是按照高山族九个主要族群的不同特点而分别建造的九个村落。每个村落都依照各族群早期的生活环境和居住式样而建。在这些村落中完整地保留了台湾高山族的山地文化,展示了高山族九个族群各自的早期生  相似文献   

16.
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使用“高山族”作为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也沿用这一称呼至今。但台湾方面1947年就以“山地同胞”代替“高山族”来作为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正式名称。1994年8月,台湾立法机构修订“宪法”,将“山胞”改称为“原住民”。陈水扁当政时,煽动民族情绪为他搞台独服务,刺激了台湾少数民族的“正名”运动。目前,台湾已正式把原住民划分为16族。两岸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称谓的差异有愈走愈远的趋势。今后应全面深入开展两岸民族事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政治互信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力论述了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当局的“理番政策”及其对台湾少数民族的影响。在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过程中 ,日本“理番政策”的手段是剿抚兼施 ,其间根据情势的变化有所侧重 ,以图达到培育“日本情结”,使台湾民众心甘情愿做日本“顺民”之目的。在日本“理番政策”作用下 ,台湾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及社会文化确实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本文认为 ,这些变化反映了台湾少数民族传统社会对新的情势的一种调适与反应  相似文献   

18.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对台湾的少数民族长期实行“剿”和“弃”的消极政策,从而激化了台湾岛内“番”汉民族矛盾.刘铭传为了加强对“番地”的开发和管理,制订了恩威并济、剿抚兼施、以抚为主,以剿为辅、制服其心的“抚番”政策,终于将台湾的“生番”全部归化.维护了台湾岛内的社会安定与团结,加速了台湾的开发和建设,巩固了清政府在台湾的统治,增强了台湾抗击外来侵略的力量,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古越族与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关系,在以往的有关论著中,均认为台湾的高山族来源于古越人.其实不然.台湾世居少数民族分为高山族和平埔族两大系统.根据三国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和南朝宋人孙诜的<临海记>关于夷洲(今台湾)有越王射的等记载,证以考古新发现,如住干栏、以稻米和鱼蚌为主要食物等,说明古越人与平埔族有许多共同的文化特点,认为古越人是平埔族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台湾高山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本文对清朝统一台湾之后,在汉族和高山族共同开发台湾的高潮中,高山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性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清代是台湾高山族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