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史上,宗教有神论观念和无神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宗教有神论观念的产生比无神论更古老,早在阶级社会之前就产生了。随着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发展,人们最初的科学思维在同宗教有神论的斗争中产生,无神论思想才开始萌芽滋长。这种情况表现着“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的幻想的一种联系”。①因此,蒙古族无神论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宗教有神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了解蒙古族无神论的萌芽思想,不能不对蒙古族的早期宗教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早期的无神论思想人们研究得很少。本文试对早期马克思无神论思想同费尔巴哈无神论思想的关系,作一简略的分析。 马克思在中学时期受过正统的神学教育。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特别由于马克思读书的特利尔中学具有自由主义传统和启蒙精神,使宗教神学的影响大为削弱,马克思从来就不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从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的宗教作文《根据约翰福音第15章  相似文献   

3.
胡适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及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思想中的无神论思想是胡适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考察胡适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及理论渊源 ,我们可以发现 :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他的潜移默化 ,使他逐渐成为一个“无鬼无神的人” ,并形成了其无神论思想的根基。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传入和普及 ,使其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无神论思想。三、实验主义的“决定性影响” ,成为胡适反对有神论的根据和立足点 ,并一直成为其反对宗教“神”的武器。  相似文献   

4.
<正>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战斗无神论,是他们思想体系中最杰出的部分,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最大成就,也是欧洲哲学史上无神论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们对法国唯物主义者的无神论思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列宁指出:“十八世纪老无神论者所写的那些锋利的、生动的、有才华的政论,机智地公开地打击了当时盛行的僧侣主义。那些政论在唤醒人们的宗教迷梦方面,往往要比充斥在我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是科学无神论的伟大奠基者。他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吸取新的科学成就和批判地继承以往无神论思想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宗教的根源、实质、社会作用和它必然消亡的历史规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无神论成为具有完整科学性、鲜明阶级性和彻底实践性的理论。在马克思逝世一百年后的今天,重新学习他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宗教问题,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12-13日,中国无神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无神论研究与新中国60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30多家单位的6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回顾和展望了中国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在无神论与国民教育、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西无神论研究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澄清了一些思想误区,达成了一些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从参加政治活动时起,就重视研究无神论和宗教问题,发表过许多议论,因而成为他的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他从精神不能脱离形体的观点出发,否认鬼神的存在。1906年以后,他从佛教唯心主义的立场看待宗教问题,以无神教反对有神教,以佛教反对基督教,最后竟向有神论投降了。早期的无神论思想 1903年以前,章太炎的自然观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他企图从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出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LudwingAndreasFeuerbach1804-1872年)是19世纪德国杰出的无神论者,一生致力于批判宗教神学,他对宗教的研究和批判几乎是他一切著作的主题。费尔巴哈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不同,不是把宗教简单地归结为人们的愚昧无知,他的无神论具有人本主义的性质。他从心理根源和认识根源上分析宗教的产生,把异化应用于对宗教本质的分析,他的宗教异化理论是揭露和批判宗教本质的主要理论武器,是他的无神论思想的核心。一、费尔巴哈的宗教界化理论费尔巴哈从人的心理状态去分析宗教产生的根源,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前展开的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是一扬激烈的深刻的阶级斗争,是思想领域内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世界观是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主义和唯我主义的世界观,在彻底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世界观的同时,进一步揭露主观唯心主义的老祖宗——贝克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乔治·贝克莱(1684-1753)是十八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反动唯心主义的代表,他为宗教与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公开宣布他的任务是:对唯物主义与无神论作坚决的斗争,要反对无神论就必须反对唯  相似文献   

10.
<正>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变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多种的层次,人们头脑反映客观事物也具有层次性;分析、把握人们思想的层次是理解人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环节,理解一个思想家的思想也是这样。庄子思想是多层次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往往呈现矛盾的情况,但又是有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一、庄子的无神论思想春秋战国时代反对宗教迷信,具有无神论思想的有法家、兵家和道家学派。法家主要是从政治实践方面来反对宗教迷信,兵家则从你死我活的战争经验中认识到天命鬼神的不可信,但他们并没有上升到哲学高度加以阐明。从哲学上阐明这一问题的是庄子。  相似文献   

11.
无神论教育是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和“四化”建设中需要加以认真总结和探索的问题之一。本文就这一问题的意义和方法,结合新疆的实际谈几点看法。一、进行无神论教育的意义 (一)进行无神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彻底的唯物论,因而也必然是最彻底的无神论,它和宗教唯心论是根本对立的,也是在和宗教唯心主义作斗争中发展而来的。这就告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就必须宣  相似文献   

12.
<正> 过去,在中国古代无神论思想的研究中,孔子的思想常被歪曲和忽视。讲中国无神论史,也多有不提孔子的。其实,探讨孔子的无神论思想,不仅对正确评价孔子的思想、对研究中国无神论思想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揭示伟大中华民族古代思想家对人类认识史的贡献,也具有重大意义。一、从孔子对天的看法看孔子的无神论思想孔子对于天的看法,情况比较复杂。概括起来讲,有如下几种情况: 其一是,孔子宣扬有意志的天,但只是借天的灵威来表达或解脱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绪。在孔子言论中有意志的天总是同他的不寻常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当遇到重大不幸事件时,他  相似文献   

13.
鲍威尔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头面人物,是他的时代"神学领域的罗伯斯庇尔",一生致力于宗教批判与研究。他阐明了法国无神论启蒙的来源、成就与局限,认为宗教是自我意识的产物,上帝是异化为人的人。鲍威尔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并以上帝存在的价值为切入点,提出了在一定前提下宗教信徒及神学家是无神论者的论点。就否定神(上帝)而言,很难说唯物论的无神论与唯心论的无神论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14.
严复对中西宗教所展开的考察涉及宗教起源、中国有无宗教、儒学能否看成宗教、宗教与政治关系、宗教与学术关系、宗教教化理念和结果等方面。严复关于中西宗教异同优劣的比较研究,对于如何把握宗教定义、怎样理解儒学是宗教、什么是完善的宗教、中国宗教改革之方向、宗教比较研究中应注意的困难等重大问题,皆有启拔之效。  相似文献   

15.
拉法格的无神论思想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尔·拉法格不仅是法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传播者,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无神论者。在他的大量著作中,对宗教迷信的批判和对无神论思想的论证,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将对拉法格无神论思想的特点及其主要贡献作一粗浅的剖析。这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在费尔巴哈的哲学体系中,对宗教的批判是比较深刻的一部分。在他的全部著作中,无神论的著作占有一个突出的地位,从数量看也是相当大的。而且他从早期就已经写下了批判宗教的著作,最早的著作《论死和不死的思想》发表于一八三○年。尽管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信徒,但已经开始对宗教进行批判。到四十年代以后他写下了一系列批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在心本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心学无神论思想,对佛道世界观和鬼神迷信,特别是对神仙说和卜筮巫术展开了坚决而深刻的批判。王阳明的无神论思想具有坚定性与深刻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鲜明特点,构成传统无神论的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28日至29日,老庄与老庄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安徽亳州召开,会议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先秦史学会、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安徽大学、安徽国际老子文化交流协会、毫州市政府联合主办。来自国内的30多家单位、60余位专家提交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与会学者就老庄生平与思想研究、老庄思想与毫文化的关系、老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老庄思想的现代意义、老庄思想文化对中国历史进程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无神论是对神的否定,并且正是通过这种否定而肯定人的存在。”据此,我们认为,马克思早期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对宗教的批判,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它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批判宗教的结果引申出关于人的理论。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必须推翻那些奴役人、屈辱人和蔑视人的一切关系。因此,对宗教的否定成为马克思研究人的理论前提,而对“人的存在”的肯定,又是批判宗教的最后证实。宗教问题与人的学说密切关联,相互补充,就构成马克思早期宗教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如何确立中国近代史的体系,而且关系到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怎样评价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80年代以来,史学界就如何表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主要有八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