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经济稳定性对人民币汇率传递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淼  于震 《学习与探索》2012,(12):99-101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平滑转化模型(STR模型)考察宏观经济稳定性对汇率传递(ERPT)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宏观经济稳定性与汇率传递效应有非对称关系,两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宏观经济越稳定,汇率传递水平越低。宏观经济动荡会导致市场信心降低,进而引发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可信性下降,汇率传递效应加强。因此,在当前国际经济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经济目标要偏重稳定,同时要合理安排经济增长,促使产出缺口与潜在经济增长保持一致,避免因政策调整滞后性和累积性引发经济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在1994年实现并轨并且稳中起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改革中最为成功的一个范例。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前途和水平走势预测,指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条件,首先是人民币国内币值稳定,其次是汇率稳中趋升,如果在人民币连续贬值的背景下允许人民币自由兑换,将冒抢购外汇和挤兑银行的巨大风险,被迫重新加强外汇管制,使汇率自由化的进程出现重大挫折,无法实现我国对于国际社会“在2000年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承诺。因此,至少在六年之内维持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升,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和对外开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汇率制度改革的方案中,广受关注的“汇率目标区”制度,探讨我国在资本项目开放后,选择“汇率目标区”制度的现实性与必要性。并结合实际,分析了构建该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困难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汇率对经济的影响,已从直接的进出口贸易行业深入到了其他非贸易性的行业;汇率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宏观经济的波动,进而使得国家的投资、产出和消费受到了影响,这种传导机制最终会带来就业的冲击。通过对最新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当前主要国家(地区)汇率的波动性对失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入世后汇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勐 《学术交流》2001,(3):72-75
中国在加入WTO后,现行的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将无法再起到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对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刚刚经历过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人民币在一片"贬值"的呼声中已经很脆弱,为保证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不宜马上就采取"浮动性"过强的汇率制度,因此应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制"作为一个过渡性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6.
汇率传递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传递问题是国际金融的中心问题。自浮动汇率制度实施以来,汇率传递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分析框架上,汇率传递理论经历了从产业组织理论到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转变;在研究内容上,该理论不仅把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和汇率传递弹性的决定因素分析从微观层面拓展到宏观层面,而且开始关注汇率传递的宏观经济影响,包括支出转换效应、国际收支调节和最优货币政策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且长期偏高。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被动投放。这不仅干扰了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加速了国内通货膨胀。本文运用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对中国货币冲销有效性作了估计。研究发现,受国债市场不发达和汇率制度等因素限制,货币工具部分冲销了样本期内央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  相似文献   

8.
刘柏  张艾莲 《求是学刊》2013,40(4):76-81
在经济发展历程中,国家受经济基本面的影响会采取不同的汇率制度,但是固定汇率制度和完全意义的浮动汇率制度存在固有的阻碍,所以汇率目标区制度应运而生。在我国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前提下,为了避免汇率制度剧烈变动所引致的潜在风险,可实施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分别在短期和长期内根据经济基本面的区制改变对汇率实施离散型调控。针对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我国2005年汇改适应了现实经济发展状况,汇率波动幅度处于目标区内,体现了汇率的离散型变动。  相似文献   

9.
黎友隆  黎友焕 《创新》2010,4(4):65-70
在我国,热钱有七大主要流入渠道。由于热钱的逐利本性,其流入境内后,会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加剧宏观经济波动。因此,监控境外热钱是重中之重,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汇率和利率改革,建立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完善金融监管方式,完善金融立法与执法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通货紧缩迹象.采取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对这一通货紧缩态势效果不明显,因而应进一步考虑汇率管理方面的改革,尝试利用汇率管理政策的调整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汇率管理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各种关系的实施对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各种效应及传导机制的影响更有益于目标的实现.加快人民币汇率管理体制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向下进行合理幅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陈冬梅 《社科纵横》2006,(10):26-27
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目前已突破8000亿元大关,位居全球第二,关于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国的汇率制度是关键因素之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后应重新审视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本文结合我国的新旧汇率制度分析了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并得出结论,给出简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孟庆亮 《学术交流》2004,(8):98-101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保证了宏观经济长期快速增长,促进了外商在华的直接投资,同时也为港澳和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现阶段国际经济利益冲突、巨额国际储备、长期贸易顺差等造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应采取改革汇率机制、平衡贸易和资本项目等综合措施化解。  相似文献   

13.
郭晶 《浙江学刊》2005,(4):175-180
汇率政策有效性受产权、交易费用、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约束.人民币汇率政策有效性的阶段性变化与同期的制度约束变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汇率政策有效性的制度约束在减弱,政策有效性逐步增强.笔者认为充分认识汇率政策有效性的制度约束,对于转轨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民币汇率政策有效性的制度约束具体表现为国有产权制度缺陷、来自国外的新形式交易费用增加、汇率形成非市场化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制度低效.提高汇率政策有效性需进一步加强各项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钟俊亮  赖剑岩 《社科纵横》2009,24(8):38-39,54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进行了汇改,放弃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实行管理浮动。本文选用汇率的日度数据对隐含的汇率权重进行了估计。通过模型对比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货币篮子中美元具有很高的权重,表明人民币汇率虽然在观测期内波动很大,但是人民币汇率在每日基础上保持对美元的稳定,具有软盯住美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解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的微观经济学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揭示了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宏观经济主要调控工具之一的汇率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影响主要取决于一国国内供给和外部需求弹性;贸易自由化政策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则集中表现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低利率和低贴现率通常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有利;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起关键性作用的税收政策直接和间接地对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着正、负面影响。因此,环境因素应当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决策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如何退出已有汇率制度安排,向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转型?这是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维持已有制度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一致时退出已有汇率制度是最优的。最佳退出时机的经验判断原则取决于该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冲击、政治与制度因素等。这些因素同时也决定了该国汇率制度退出和转型的策略选择。汇率制度转型所需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具有一定深度和一定流动性的外汇市场,一套连贯的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政策措施,一个恰当的名义锚,监测和管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外汇风险暴露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由郭振主编、作方义等副主编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一书.对中国宏观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的尝度性、创造性的探索。纵览全书,其主要特点表现为:第一,结构新颖,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全书共分5大篇即理论与改革篇;组织与实施篇;市场与调控篇;方法与手段篇;市场组织与实施;市场与调控篇;比较与借鉴篇。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总论、经济增迁与发展战略、宏观计划理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手段体系、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等章节,系统地论述了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并阐述了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该书坚持理论指导实…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劳是从关于最适度汇率制度的长期争论中衍生的,并对该理论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作者指出,该理论的演变特点是:从偏重理论研究到注意实证分析,从一国汇率制度选择到国际汇率制度改革,从终极、理想化目标到复合而现实的目标,从偏重概念与命题的推敲到探索货币一体化的途径。最后,作者还就该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最适度货币区”与“货币同盟”的关系,“共同货币”与“不可改变的固定汇率制”,“最适度贷币区”的范围等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文青 《社科纵横》2008,23(9):51-52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亚各国(地区)的汇率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又恢复了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从东亚经济与贸易发展特征的基础看,区域汇率协作不仅是东亚地区走出汇率制度选择困境的最优选择,也是东亚地区长远发展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20.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公正性与发展中国家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玉琳 《浙江学刊》2002,(4):183-186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储备货币多元化和以浮动汇率制为主流的汇率制度选择自由化,发展中国家似乎摆脱了原有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纪律和约束。但实际上,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发展中国家在储备货币依赖、汇率制度选择、国际收支调节和抑制国标投机资本冲击等方面均受到不利的影响(甚至是伤害)。本文首先论述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发展中国家不公正性的表现,然后深入分析了其根源,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