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金玲 《南方论刊》2013,(11):104-105,82
宋时,雷州仍是蛮荒之地,大量获罪的官员被贬至雷州或更远的海南而途经雷州,这些贬官的到来与雷州文化特色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探析宋代十贤的被贬原因,对于研究雷州的贬官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的辅音抽样调查发现,湛江地区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辅音系统时都会受到母语(雷州话)迁移的影响,特别是负迁移的影响。对雷州方言的辅音系统和英语辅音系统之间的差异做对比分析,帮助该方言区的大学生认识到这些差异,从而提高其英语水平,对其地区的英语教学和研究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神话的谱系中,雷神的传说可谓是源远流长.不过,雷神在先唐的人格化与世俗化的进程中,已经传出了民间崇拜与庙堂造神两者的不和谐之音.到了唐宋时代,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雷神传说逐渐与多雷的广东雷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入宋之后,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包括寇准、苏轼、李纲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前后来到了雷州,并在雷州生活.通过他们有意无意的宣传揄扬,雷州遂逐渐成为雷神传说发展和流传的中心之一.元明清之后,在雷神传说中早就存在的官方意识与民间信仰进一步发生裂变,并多少透露出民智日开的近代意识来.于是,这一时期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雷神,也就越来越具娱乐之意味了.  相似文献   

4.
邓建 《江汉论坛》2014,(6):87-90
流寓雷州是秦观人生的最后一个时期,他人至老境,心境惨然,在累受迁谪、颠沛流离中遭遇的种种人生苦劫与世间无常皆寓之于诗文。秦观流寓雷州诗文的情感心态极其纠结,遍历幻灭、痛悔、苦闷、消释、暂憩、不甘等种种,而最终达于平复与超脱。这批作品浑朴苍劲,尽脱铅华,是秦观晚年灵魂纠结与超脱的最本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陈乔森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一说生于1835年),卒于光 绪三十一年(1905年),原籍广东雷州府遂溪县,后定居雷州城,原名陈桂林,字一山,一字木公,又号逸山、颐山,与陈文玉(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瑸(或作"膑",清代清廉中之卓绝者)、陈昌齐(清代翰林院编修)等合称雷州半岛"四陈"名人.  相似文献   

6.
李海燕 《南方论刊》2022,(12):85-87
粤西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各种外来文化交流融合并不断创新流变的结果,百越文化始终是粤西文化的底色与沉淀。从方言来看,俚语中的部分语词作为底层语言保存在当地地名中。从风俗来说,部分俚僚文化根深蒂固,如游神年例、雷州换鼓、石狗崇拜、冼夫人崇拜等传统习俗大为流行。从习性来看,粤西人仍保留着远祖剽悍好斗,刚毅淳朴等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邓建  张学松 《南方论刊》2014,(10):101-103
秦观流寓雷州期间的作品浑朴苍劲、高古老成,其中一些表现了雷州的风土人情与地方物产,且不无赞赏,这对于宣传雷州、促进雷州本土文化的保全和发展大有助益。秦观寓雷期间对恩师苏轼谦恭有礼、敬重有加,其懿言嘉行使雷州民众的思想品性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化和提升。雷州人民以阔大的襟怀接纳了秦观,抚平他心灵的创伤,使他最终以平静、超脱的姿态踏上北返之路;雷州也因为秦观的到来,而变得更为开化、更加文明、更富历史文化内涵。随着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秦观寓雷成为雷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雷州石狗崇拜变迂与民族格局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州石狗崇拜是以原始的狗图腾崇拜为根源,以生殖崇拜、守护神崇拜为后续生成主体,具有多重性的、特征鲜明的区域民俗文化事象.石狗崇拜的变迁与宋代之前原住少数民族的大量迁出及宋代以后汉族的大量迁入所带来的民族格局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柯玮倩 《南方论刊》2009,(1):76-77,73
方言乃“一方之言”,每一种方言都对应了其使用区域内特定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心理积淀等重要内容,含义丰富深刻,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方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分别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以及粤方言。粤方言,又称粤语、白话、广州话、广东话和广府话,是古南越族语言与汉语言混糅后形成的一支独特的地方语言。  相似文献   

10.
方言是普通话的地域分支,是一种社会现象。探究东北方言词汇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对于我们了解含蕴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极具帮助。就东北方言本身而言,它不仅与普通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和语言现象。它既是一种地域情结,也是一种社会需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