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中国海警转隶武警部队后,尤其是《海警法》实施后出现的一些不同声音,从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方面入手,论证中国海警局拥有海上行政执法权。理论依据方面,从组织要素先行的职权授予逻辑考察,武装力量可以获得行政主体地位并被授予行政执法权,授予中国海警局行政执法权契合国家治理新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符合行政效率原则。实践依据方面,授予中国海警局行政执法权的发展历程、以往的实践以及国外海上执法权分配的实践,均证明中国海警局拥有海上行政执法权具有合理性。因此武装力量身份的中国海警局拥有多种职权,包括海上行政执法权。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存在着共同的海上利益,也面临着共同的海上挑战.近年来,海峡两岸在打击海上走私、海上犯罪等领域开始了共同执法合作.但目前的合作仍存在种种障碍,两岸应由海监和海巡署牵头,将双方的海上共同执法机制规范化.该合作机制应明确合作的原则、合作的内容、合作的主体以及争端解决等问题,以推动海峡两岸海上共同执法合作  相似文献   

3.
全球海洋治理的提出与发展推动了中国与菲律宾的海上安全合作。在双方合作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意识的强化与能力的提升、中菲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双方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南海主权争端、双方海上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美日等第三方势力的干预因素又不利于双方海上安全合作的发展。这要求中菲双方加强战略互信,积极实施战略对接,以双边磋商的方式解决南海争端,推动海上安全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海洋治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海洋区域管理的执法协调机制问题已提到海洋法制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分析海洋区域执法协调机制的构建要素、我国目前海洋区域执法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构建我国海洋区域执法协调机制的思路与对策十分重要,应构建协调性行政许可、联合检查、部门间监督的海洋区域综合执法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改善全球海洋环境、构建人海和谐发展模式的新进选择途径,仍缺乏统一的概念,相关理念尚未清晰,对此可以采取概念分析的方法逐步厘清其逻辑起点与特征。通过分析"区域海项目"、UNEP等国际性组织以及区域性组织这三方面所主导的现行南海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的不足,依据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理念和特征,提出如下建议:以把握好中国与东盟治理角色定位、倡导多元主体参与为切入点,建立以规则制度建设为核心、组织管理机制与行动机制为支撑的南海区域性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机制。通过构建富有特色的南海区域性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助力早日实现"海洋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外部化政策是目前世界大多数主权国家和区域行为体解决海上难民问题的主要策略,其中以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最具代表性。美国的域外战略具有全球覆盖性;澳大利亚的离岸拘留制度主要倾向于在境外周边设置难民营;欧盟的欧洲堡垒制度将欧洲地区视为一个整体,制定统一的难民政策处置难民。三者的政策在实施范围、实施方式和实施效果上都略有不同。这些政策实施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及主权国家侧重本国国家利益。新冠肺炎疫情使传统的外部化政策面临难民与难民目的国的冲突以及全球化与国家边境矛盾的挑战,其解决需要区域治理与全球治理并重。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成立海岸巡防署后,负责执行查缉走私、偷渡、渔港安全检查、渔业巡护及海难救助等工作,形式上已将海上执法力量重新整合,对台湾地区海域安全确有实质帮助,也解决了台湾地区多年来海上执法混乱现象。从文献分析、制度研究等探讨了台湾地区海上执法机关的变革过程,研究了台湾地区海岸巡防署的组织、任务等,通过总结变革与教训,为大陆"取长补短"、改造多头海上执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环境法立法体系的日益完善,加强环境执法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后,提出环境刑事执法的健全应以程序机制的完善为中心,并认为应从扩张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和建立中立环境损害鉴定机构两个角度去完善当前的环境民事执法机制。  相似文献   

9.
山西环境执法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也是全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山西环境执法取得了一定绩效,但是环境执法难的现象仍是治理环境污染的瓶颈问题.文章在依法治国、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讨了山西省环境执法的主要障碍及其成因,并在借鉴国外环境执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山西地方特色,提出了根除这些障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海洋权益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海上执法成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有效手段。在习近平海洋法治思想的引领下,海上执法协同成为海洋法治实践的重要一环,海上维权理论的发展和国家海上执法力量的整合为实现海上执法协同奠定了基础。重构后的海上执法格局主要由海警机构与海事管理机构两大执法力量组成,为最大限度地提升海上执法的效能,尽可能地消除两者在海上执法中重叠领域所存在的问题,需要研判两大海上执法机构的协同机制,在划定两者执法职权边界的基础上,为两者共同执法设立互补机制,以发挥各自优势。未来中国海警与中国海事两大机构还需进一步推进机构间协调制度的构建,同时启动以国家海洋委员会为核心的高层议事协调机制,将海上执法纳入高水平海洋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1.
尽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为世界海洋权利的分配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安排,但是各国竞相争夺自身海洋权利的斗争则因沿海国海洋权利要求的扩大,尤其是权利要求重叠所导致的矛盾日益激烈,我国海洋主权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与其他国家海洋自由的博弈从未停止过。在这种情况下,海上行政执法必然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人类进入立体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海洋发展是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自中共十八大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海洋强国便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继承和弘扬中华海洋文明传统,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中国文明的现代化转型,是海洋强国的内在诉求。没有古代中国在海洋上的崛起,近代中国在海洋上的衰落,就谈不上当代中国在海洋上的复兴。也就是说,中国海洋文明史是现代化倒逼出来的历史问题,客观与准确界定海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中国海洋文明史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海上辽宁建设中海洋意识强化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省委、省政府建设海上辽宁的发展战略,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论述海洋意识在海上辽宁以及辽宁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海洋文化的支撑作用,并对如何发展海洋经济、发展辽宁的经济建设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利益主体多元、行政区分割、绩效评估价值与区域性社会一体化的悖论以及多中心体制与合作协调的悖论等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政府竞争呈现出较明显的无序状态,由此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而形成行政区个体,区域性社会突发事件治理资源得不到最优配置。文章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公共合作关系、区域公共政策协调、区域公共治理合作主体、区域性社会安全构建的社会基础和可行性策略,指出,社会性突发事件治理中长三角地方政府协作机制关键在于区域性社会一体化,区域内的利益冲突应该让位于区域性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5.
文明的发生和发展与地缘有着极大的关系。人类探索、认识和征服海洋的过程 ,实质上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历史内容。奴隶制时代的希腊罗马人经过长期的海上开拓和生产实践 ,逐步认识到海洋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重大作用 ,具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它和中古时代北欧人的海洋意识一起 ,成为近代西方海洋意识的主要源泉。古代东西方国家的当政者对海上势力的不同认识和定位 ,对于十五六世纪以及其后东西方国家内外政策的制定发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而这正是造成近 5 0 0年来东西方文明水平差距逐步拉大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6.
南海海域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现有的环境合作保护机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南海海域的特殊性,其环境合作保护机制的建立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搁置争议,共同保护原则;尊重各国环境主权的原则;合作原则;预防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等。另外,南海海域环境合作保护机制还应借鉴其他海域的环境保护模式,特别是巴塞罗那公约体系,采用框架公约与议定书的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海洋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纷纷制定和调整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出台了有利于维护本国海洋权益的相关政策。特别是西方大国,力图构建并主导国际海洋新秩序,充分利用当前国际海洋法的有关漏洞,竞相抢占各种海洋权益。我国适时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不仅仅是对全球国际形势大变革时代的积极回应,也是解决我国产能过剩、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重要路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建设新型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区域性公共产品概念是对国际公共产品概念的继承和发展,是全球性大国和地区性主导大国为本地区提供的国际性安排、制度和机制,对本地区的权力主导、结构稳定和地区合作产生重大影响。伴随着国力持续增长,中国开始从双边、多边安全合作转变为主动参与区域和次区域安全合作,调适安全合作机制和创构安全公共产品,将提供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作为未来稳固周边安全的重要机制。典型实践便是在2011年湄公河“10·5”惨案之后,中国迅速联合老挝、缅甸、泰国构建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四国执法部门在湄公河开展联合巡航执法,共同防范、打击和制止湄公河流域违法犯罪,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和维护航运安全。经过四国的共同努力,中老泰缅湄公河联合执法合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提供区域安全公共产品的“中国方案”得到了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19.
福建是个沿海省份 ,自古以来 ,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就烙上了海洋的深深印痕。海上交通的开辟 ,对外贸易的发展 ,造就了闽人的海洋个性 ,也浸染了福建经济的海洋特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洋文化遗产是一个巨量文化遗产存在,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存在状况堪忧,保护任务艰巨。一直以来,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重视有加,但"海上丝绸之路"不是孤立的遗产存在,而是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研究重视、保护开发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将其放置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整体视野之中是必要的。这一方面有利于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整体认知,也有利于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整体的"生态保护"和整体的价值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