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铁霖为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培养了众多人才,形成了一个集教学、表演、评价于一体的声乐教育学派。从民族音乐学和历史音乐学视角、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解读这一学派,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认知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了解金铁霖声乐学派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创建多元、和谐的声乐艺术环境。  相似文献   

2.
以语言学中的历时性、共时性和即时性为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话语权进行整体性建构。历时性话语权旨在阐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话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三者的统一,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话语自信、自觉与自洽来总结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历时话语来源、内容及特征;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话语结构、空间拓展及场域转换来提升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共时性话语权;从话语表达体系、话语主客体、话语渠道等实现进路来优化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即时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T.S.艾略特文化思想的第一要素就是非理性建构的文化自然发展观和超时空的大文化观。历时性的前者重历史,保传统,主张文化无为而治,自然进化;共时性的后者指统一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辨证结合。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他保守主义性质的文化渐进主义,尤其展现在他的文学发展史观、美学观和诗歌创作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4.
美学经典文本是文艺美学理论的基石,影响深远而巨大。因此,我们必须细读经典文本,构筑与经典对话的平台,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双重维度上阐释美学经典,在历史与实践的交汇中建构美学经典。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美学经典的深层内涵,体会阅读美学经典文本并与其对话的愉悦,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我国的文艺美学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5.
把握畲族文化的特点,要特别注意区域化、在地化和多元化三个概念.在畬族文化发展问题上,“过去”与“当代”之间,“断裂”比“延续”更重要.文化同时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从共时性观之,文化是不断合成和在地化的历程;从历时性观之,文化又是不断断裂和创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陈静 《东方论坛》2011,(5):8-12,26
作为新兴的跨学科合作平台,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已渐趋成熟,其依托民族志报告的文本书写,包括两种类型:“历史民族志”和“历史的民族志”,二者的内涵与外延呈现不同的研究取向与价值。此二种写作方式,将历时性与共时性作为交叉的基轴统一纳入文本写作之中,将“过去”与“当下”融入整体的历史予以建构。但“历史民族志”将时间空间化、历史场域化,在历史的时间维度上做田野行走;而“历史的民族志”,更注重将时间维度嵌入空间的延展之中,在当下的田野中把握历史脉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时间的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去审视《长恨歌》中王琦瑶这一女性形象。在历史性维度中,探讨其女性的命运以及角色问题;在共时性的维度中,分析其自身存在的形式与生活状态,并且通过这一形象揭示出其文学价值和文学吏意义:王琦瑶的形象实现了作家所赋予她的上海精神的代表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按照索绪尔区分共时性现象和历时性现象的思路,力图从感性认识的时间特点上说明人类意识的特性.我们首先确定动物与人的网膜象信息处理系统是历时性的动力学系统,但是人类语言活动已经明确地显示人脑又是共时性的信息处理器.本文依据贾德的视知觉实验对人脑的映象库和映象翻页机能做了详细叙述,指出人脑的映象勾连操作是人类感性认识的重要部分.人类的双子结构和双维度的映象动力学体系,使人脑截然不同于动物,人类依靠自己独特的感性认知、记忆和语言功能拥有世界,而不仅仅是认识环境和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本与意义的关系问题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基本问题,不仅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依据与现实依据,而且有着符合其自身发展要求的客观依据;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基本问题总的来说有两个极为重要的理论维度,体现为文本与意义之间共时性的和历时性的理解张力以及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实践张力;马克思的实践释义学为我们缓解理解张力与实践张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观的视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的演进具有历时性、共时性与超越性三重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历时性逻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一个现代化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其共时性逻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由于其后发性和赶超性要在同一时间里完成西方发达国家在不同的时间里逐步完成的发展任务;其超越性逻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资本本位、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创造性超越。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域中,共时性地看,作为关系性存在的人与社会相互映照、融汇共存、不可相互归约,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交互作用、相互建构;历时性地看,作为生成的存在的人与社会在实践基础上的变化和发展必然给它们的关系注入新的内容,从而使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中,安德森开创了一种“类型学”唯物史观的思维研究范式.“类型学”是其最核心的方法论框架,它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历史学的维度,一是社会学的维度.在这一双重维度之上,安德森把唯物史观表述为一种融历时性与共时性、时间性与空间性为一体的科学的解释学.但就其深层本质而言,这一“类型学”唯物史观的思维范式依旧享有某种深层的结构主义的思想意识,以及本质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诗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强调历史的总体性和进步性发展原则;文学真实要求作者反映世界和生活的真谛与本质,准确把握事物发展逻辑和规律。西方文化诗学研究从考察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到关注历史认识和对历史的理解和阐释,按照语言学模式重新审视历史,弱化历史的客观规律性特点,强调历史的共时性、互文性和建构性;真理的产生不再为人们所发现,而是在不断建构和创造中。  相似文献   

14.
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代际公平的实现,它是在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维度上解决当代人和后代人在地球生态环境和能源资源利用和保护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绿色发展理念中代际公平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缺陷、代际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及本代人生存与发展的伦理边界等。对多民族聚居的河西地区来说,实现代际公平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经济发展和和谐民族关系建构最根本的保障,也是和谐民族关系建构的迫切要求。解决代际公平的主要路径有:充分认识和掌握代际公平的规律,建立国际范围内的代际公平理念,从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确保代际公平理念的落实,从代内公平着手,从代际存储和代际创造等解决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80年代中期以后的小说创作进行全方位透视,从共时性、历时性层面探讨转型期小说在再现历史和现实时的转型形态及人文情结的淡出和隐没,指明权威话语衰落后个体话语的多样性和歧异性.  相似文献   

16.
一百多年来,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历经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科理论都有其历史决定性因素以及历时性的局限。在共时性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视野中,平行研究经过跨文明研究的实践洗礼,在文学跨越学、文学关系学、文学变异学和总体文学学的理论建构中,呈现出更具开放性、发展性与世界性胸怀的特征,从而实现从美国学派比较文学研究到整体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突破与飞跃,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学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美学和审美心理学理论,结合秦腔发展的实际,探讨了秦腔审美主客体的特定关系,详细论证了审美求同、求异、平衡原则在秦腔审美心理中的作用;分析了秦腔观众的审美心态,描述了秦腔历时性、共时性、预时性审美心理建构的具体内容,指出了秦腔的现代出路在于再造观众。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力量。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视角,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构建需要打破简单的线性逻辑思维,坚持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统一、系统性与操作性相衔接的原则,从时间、空间和过程三个维度整体研究和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时间之维突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为自觉;空间之维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平衡态的建立;过程之维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动力系统、条件保障系统、机制运行系统和评价反馈系统形成正向合力,协同推进教师专业化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丽 《东方论坛》2011,(5):18-21,30
历史民族志既是历史人类学的表述形式也是历史人类学的方法论。《皇帝与祖宗》一书是历史人类学在华南研究的整体性实践,研究方法上体现了结构与过程、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不仅呈现了华南宗族的历史主体性,同时具有区域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美学和历史的批评原则,概要对我国都市文学的历史渊源、发展流变、现代形态及其主体色调,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结合上进行了系统考察。文章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着三个流派、两个块状的都市文学体系,文章还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流派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