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在2009年之前,新加坡一直奉行一种介于完全的制衡和追随之间的“对冲战略”,即新加坡在经济和外交上与中国保持深度接触,却在安全和战略上与中国保持距离,以实现风险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但在2009年美国宣布重返亚太之后,新加坡对华“对冲战略”逐渐失衡,新加坡开始在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追随美国制衡中国,其外交中的“联美制华”的色彩日益浓厚。新加坡对华“对冲战略”失衡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崛起给新加坡带来了巨大的体系压力,引发新加坡对中国的忧虑,而新加坡自身的脆弱性又加深这一忧虑,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诱导下,“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领导人做出了错误的战略判断,偏离了原来的对华“对冲战略”。这种失衡的“对冲战略”,导致中新关系恶化和新加坡自身的战略空间被压缩,最终损害了新加坡自身的国家利益。   相似文献   

2.
【摘要】 太平洋战争期间,中美之间存在的"陆空战略"之争,实质上是中美间关于对华军事援助重心的争论。由于后勤条件的限制,如何使用有限的军事援助,成为中国战区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这场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优先改善中国战区的后勤,还是尽快以中国为基地发动对日本本土的空袭。受到这一争论的影响,美国对华军事援助的重心发生了多次转移。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中美军事同盟关系,开罗会议后中美关系一度极为紧张,美国的空中战略是极为重要的原因。1945年中美军事合作进入最佳时期,美国放弃空中战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中国威胁论"是理解冷战后美国对华外交战略调整的文化线索.冷战后,"中国威胁论"持续充斥美国朝野以及各类传媒,涉及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中国威胁论"引发美国在战略上对中国的重新定位,并导致美国对华外交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对华战略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总体上在动荡中不断向前发展,其战略定位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冷战结束后中美战略关系的变迁入手,剖析对华战略演变的轨迹及导致两国战略关系变迁的若干促动因素以及制约因素,分析了两国战略关系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冲是指国家行为体(主要是中小国家)为应对所感知到的威胁和不确定性而采取的一种包含一套混合、多元的政策组合的外交安全战略。基于对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自身所处国际环境的评估,对冲战略成为近年来韩国对华的主导战略。这一战略以积极接触为主,以分散投资、出口市场多元化以及军事安全上的间接制衡为补充。但是这一战略并不十分稳定,不仅受到美国对华战略、中美关系形态的影响,也受到韩国国内进步与保守政治分化的影响。在中美战略竞争态势日趋明显的情况下,中韩两国都需要思考如何使两国关系尽可能不受中美关系的影响而保持稳定这一重要课题。为此,中韩需要进一步在制度层面稳定和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并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加强合作,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与和平进程取得进展。同时,还需要建立制度性战略沟通机制,培育互信,管控潜在的风险,以维护中韩关系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2021年,拜登总统入主白宫后,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主基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拜登政府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战略竞争对手”定位,在经贸、高科技、地缘战略领域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战略竞争。中国对此进行了有力回击,中美双方力量相对持平,中美战略竞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过渡到战略相持阶段。拜登政府在经贸领域实行“选择性脱钩”策略,对中美经贸关系和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升级对华打压制裁举措,以此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中美竞争加剧。在美国加紧全面推进“印太战略”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围绕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较量不断升级。在中美战略竞争新时期,中美战略相持将长期持续。同时,管控分歧避免双方关系继续下滑仍将是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的反倾销改革透视美国贸易政策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反倾销改革显示美国政府已由攻击性单边贸易政策转向利用国际贸易规则,促进各国向美国开放市场,实现国际贸易收支平衡.美国频繁对华使用反倾销措施所引发的贸易争端随着美国贸易政策的转变而更加尖锐.解决中美贸易争端的关键是美方要从动态的角度去看待中美贸易平衡,增加对中国的技术出口.中方要理性看待美国对华实施的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避免将复杂的中美贸易争端简单化,甚至统统视为美国总统为选举而搞的"政治秀".  相似文献   

8.
中美经贸关系的新格局及其对双边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当前中美经贸关系出现了三大特征,即经贸纷争常态化,美国对华经贸政策安全化,相互依存深化和对称化.中美经贸关系的上述特点对双边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经贸关系将继续支撑双边关系的发展,同时也是中美关系一个主要的纷争之源,中国在双边关系中的博弈能力得到提升,美国在非经贸问题上对华使用经济杠杆的可能性和有效性都会下降;但是由于中国对美国的总体依赖仍然大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美国仍会不时地利用经济杠杆来影响中国的经贸政策,以促进美国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9.
对布什上台后中美关系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后中美之间由于存在着分歧与矛盾 ,并没有真正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布什政府将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 ,两国关系曾有恶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大框架发生根本变化。当今中美两国之间有严重的分歧 ,这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 ,但也有共同利益 ,这是两国开展合作的基础。美国对华采取遏制还是合作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中美之间共同利益的认定。加强两国间的合作 ,扩大共同利益是改善中美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伊始就引起美国学界和决策当局的关注.根据对中国局势的分析,美方对"文革"采取"静观待变,尽量不表态"的策略.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仍是视中国为危险的敌人,继续其"紧逼遏制"战略.中美长期相互敌视以及美方在对华分析和认识上的局限乃至错误是致使中美关系在"文革"初期未能有突破性进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同长期以来反倾销明确针对中国不同,在以往的实践中,美国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不适用反补贴法.但近年来,美国改变立场,通过国内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两条途径对华逐步适用反补贴,反补贴已成为中美贸易磨擦新热点.美国2012年通过的《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税法》(4105法案)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响.文章着重分析了美国反补贴立法和对华反补贴实践的发展态势,揭示了美国对华“双反”的本质,并就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历程中 ,基辛格不仅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启者 ,而且是中美关系三十年来稳定发展的维护者。如果说作为中美接近战略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基辛格更多的从美国外交战略的需要出发 ,那么作为此后三十多年中美友好的提倡者 ,基辛格就很大程度上是从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出发。他认为中华文明具有自制特征 ,这与其早年学术生涯中形成的历史哲学理念有相当的契合。本文试图从基辛格的中国文化理念的角度对其三十年来的美国对华战略主张作一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赵懿黑 《国际论坛》2023,(3):77-92+158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美国意图重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以减少产业对华依赖,并限制中国科技的发展。由于韩国是美国同盟中电子信息科技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韩国的政策选择将影响美国全球半导体战略。本文借用“非对称依赖”的概念,提出分析三边关系下国家间非对称依赖程度的框架。在两个大国竞争的背景下,中等国家对某一大国的非对称依赖程度,取决于另一大国能否提供替代方案。韩国半导体产业在芯片设计软件、知识产权核、制造设备等领域高度依赖于美国,而中国难以在高端设备和技术方面提供替代方案,因此,韩国对美国的非对称依赖程度高。另一方面,韩国半导体产业虽依赖中国市场和原材料,但美国及其盟友一定程度上具备提供替代方案的潜力,韩国对中国的非对称依赖程度有限。在中美科技竞争的背景下,韩国对大国的非对称依赖导致其短期内陷入两难;为了避免长期的战略脆弱性,韩国已有意推动产业渐进式对华脱钩。同时,韩国也期望通过深化与美国的产业合作,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关系,扩大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美国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中国的影响,认为美国在对华文化交流中输出意识形态体现了其对华外交战略的一贯性,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侧重不同.新时期,中国应该高举"和谐世界"的旗帜,抵制美国的意识形态输出.  相似文献   

15.
罗婷婷  王群 《国际论坛》2022,24(2):121-134
英法德作为重要的欧洲国家,是影响南海局势不可忽视的域外因素。近三年来,英法德的南海政策作出了重要的调整,包括选边站队、军事跟进、反华鲜明等内容。这种调整既是出于其自身利益考量,又是对美国印太战略和南海周边国家对冲战略的回应。国别层面,英法德与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对接程度、自身印太战略的转型方向、国家角色定位等因素导致其调整方式和动机存在一定的差别。英法德南海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助推了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与军事化进程。然而,鉴于英法德三国仍需在中美竞争中寻求微妙平衡,其实际行动也受到域外国家身份、自身综合实力、中欧经贸关系、共同协调机制等因素的限制,其产生的影响也必然止于一定限度。对于英法德南海政策的调整,中国应多管齐下采取应对措施,通过稳定周边关系、深化中欧经贸合作、管控中美分歧等措施严控其干预南海事务的范围和力度,充分限制和减轻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际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由外部威胁因素组成的系统,总体上可分为"硬"和"软"两个层次."硬"的层次主要指由地理条件和物质性安全力量对比等硬性要素所形成的系统:软环境则是由他国对华政策、国际战略文化、国际安全制度等软性因素组成的系统,全球性主导大国的对华政策及其性质是中国安全软环境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9.11事件后,美国出于反恐协调和防扩散合作的需要,积极调整了对华政策,对华战略认知从"战略竞争对手"转变为"利益攸关方",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战略基础由此得以夯实,中国的安全软环境因而有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学界围绕所谓“中国军事威胁”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争论双方在中国的战略意图、军事实力及中美是否能够缓解安全困境等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一些学者认为,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军事现代化步伐加快,中国将对美国在亚太、乃至全球的战略利益构成潜在威胁,中美安全困境难以克服.但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军事实力有限,战略目标克制,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对美国的战略优势和军事优势构成实质性威胁.他们主张中美加强接触,促进军事互信,缓解安全困境.这些辩论已经并将继续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国际秩序深刻演变,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成为重要角力场。美国对华打压升级,挟"印太战略"强拉盟友,在中国周边编织遏华包围网。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联印遏华"成为美国政治共识。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强势执政,深度调整外交战略,追求实用主义"多面联盟",向美国战略靠拢越走越深。然而,受双方在全球与地缘政治对接、防务安全与贸易合作等领域分歧制约,标榜共同"价值观"实则以逐利为本的美印"天然伙伴"难以晋级结成同盟。拜登治下美国延续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博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因素"仍将维系美印"高水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印度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全球性领导大国",搭上美国遏华"战车"只能南辕北辙。未来美印关系将徘徊于印度"战略自主"与美国"战略捆绑"的相互对抗、协作与共谋。  相似文献   

19.
特朗普政府执政后,中美贸易摩擦演变为对华科技、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 脱 钩”,拜登上台后基本延续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此次美国对华“脱钩” 与以往小范围经贸摩擦不同, 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对华政策转向、大国地位周期性变化、反全球化运动及民粹运动兴起和防范中国抓 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在美国对华“脱钩” 根本原因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双方博弈的初始条件 与以往有很大区别,有必要基于新的背景和现实条件科学动态地判断中美经贸摩擦走向和中国的最优应 对策略。本文试图在双层博弈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上述问题。在信息不完全假设下,建立一个双层动态博 弈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分析框架,判断中美博弈的可能走向;以及在动态博弈环境中,中国在中短期和长 期内的不同应对策略。中短期内,美国遏制中国高质量发展权利的目标价值不会变化,中国需在精准回 击的同时,减少对美国市场和技术的依赖,进一步打破传统发展路径依赖,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国家竞争 力,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长期来看,当美国自身经济受到“ 脱钩” 的影响时,美国国内 反对“脱钩”声音壮大,美国遏制中国高质量发展权利的目标价值变化,中方需根据美国“脱钩”政策变化 实时调整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 ,双方关系一直起伏不断 ,时好时坏。到底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 1世纪 ,双方关系的前景怎样 ?本文通过分析中美在当今世界的战略地位 ,美国的对华战略意图及不同政策主张 ,中国的对美政策 ,提出了制约中美关系的实质性因素 ,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未来双方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