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隐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从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入手,探讨了我国高校注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即“隐性课程”的渗透、校园文化的熏陶、社会实践的陶冶和教师言行的示范。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国际教育界就已经意识到"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的重要性,并不断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开发。所谓隐性课程,就是隐藏在规章制度下的或显性的理论性及实践性教育教学课程之外的"课程",如良好的道德风尚、公平竞争制度等。本文将通过概括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总结其特点,分析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更好地把握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研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此提供一些启示。本文试从领域的新拓展、功能的新开发、形态的新突破三方面阐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传统的单纯以正面的、灌输的显性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而以隐蔽性、渗透性的隐性教育方法越来越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文中通过对隐性教育概念及特征的分析,探讨了隐性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并提出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形成课程教育教学方式的思政改革。专业课程是高校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着力点,对教育人、培养人至关重要。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因其理论指导性较强,所以教师容易弱化其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忽略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以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为例,在"泛在学习"的教育背景下,以"增强使命担当,培养爱国精神"为课程改革目标,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挖掘课程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建立泛在学习资源库,完善课程思政考核机制,形成课程思政改革体系。  相似文献   

6.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将左右脑分工理论、化建设等载体对于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已经深刻渗透到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它既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其本身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面对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主客体角色、价值观形成以及教育内容等的巨大冲击,我们要不断加强校园媒体建设和管理、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段丽莎 《现代交际》2012,(6):200-20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方法,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于各项活动和生活中,从而达到其教育的目的。当前各种思想涌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尤为凸显。文章针对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个解决途径,即要加强教师队伍、校园文化环境以及网络信息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隐形方式与常用的显性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实践性和不易觉察性,它不同于显性教育的集中化和理论化,显得顺其自然而又针对性强。现代学生的思想不再是旧时代的保守和教条,他们有个性,有想法。显性教育方式历年来没有大的变化,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思政教育的要求,隐性教育正中下怀。文章粗略的将隐性教育的含义和基本特性进行了首要介绍,之后在第二部分内容中分析了它在高等学校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要环节,即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该如何成功运用隐性教育这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基本要求入手,一方面注重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在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中,注重在学科专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目标中融入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实现学校常规显性思想教育与课堂隐性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多维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作用逐渐凸显,文中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特征入手.探讨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提高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一直以传统的显性教育为主,但是新时代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教学的作用无法忽视。阐述在高校中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同时通过结合目前高校思政课的现状,指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开展过程中尚存在的不足,比如必要的资源保障的缺乏、体系的不健全、教师的关注度不够等问题。从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针对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的探究,明确指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注重加强隐性教育的必然性,并提出一系列促进隐性教育实施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各方面引起了变革,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互联网一方面强化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增强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产生的"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道德伦理观念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政府、高校、网络媒体以及大学生要形成一股合力,扬长避短,共同利用互联网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将挖掘的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隐性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全方位发展理念。《汽车商务礼仪》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于人文科学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汽车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契入点和实施方法。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初步取得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作为亚洲近邻,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最重要的就在于其通过家庭、学校、社区、大众传媒等途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借鉴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实践长处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以此不断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李柯 《现代交际》2015,(4):136-139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上海优秀地域文化与沪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争取优秀思想文化当代传承和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改进双赢局面的基础所在。设计、建设、完善相关课程体系是上海优秀地域文化融入沪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这一课程体系应涵括五方面的内容:一、设置与上海优秀地域文化相关的课程,通过爱国专题、江南专题、都市专题等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有目的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二、在讲授"两课"等思想政治类课程时,从思想资源和理论依据的角度摄入鲜活、生动的上海地域文化事象;三、在其他相关的文化类课程中,隐性嵌入以上海优秀地域文化传承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四、重视优质课程建设;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此外,实现沪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还须辅以相关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海派校园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8.
田嫚嫚 《现代妇女》2014,(11):144-144
思想政治教育的测量评价制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为中心内容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可操作的、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根据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或个性特征等一种量的测定。建立一个动态式、全方位的测评制度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制度建立的基本依据出发,探讨建立完善的测评制度的途径,厘清测评制度包含的要素中评价主体和客体二者的内涵和外延,试图揭示测评制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它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入手,分析影响思政教育的因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控制教育的大环境、理论教育和疏导教育相结合三方面入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幼儿教师师德建设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幼儿师范教育的职业道德内容,创新幼儿师范教育的方式方法,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跟踪教育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