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武汉、济南和成都三市538份问卷调查,在传统的理性消费模型和消费价值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绿色信息、消费者绿色食品属性感知与绿色购买行为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传统的消费行为模型嵌入绿色观念后仍然对绿色购买行为具有解释作用;绿色信息对消费者绿色食品购买行为不仅存在直接正向影响,而且对消费者绿色食品属性感知与绿色购买行为的关系中存在显著扰动效应。提出了完善绿色信息传播机制、加强多渠道绿色信息传播、增强绿色食品的可感属性等3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环境责任感是个体对维护环境应承担责任的认知,是推动绿色购买行为的重要内在驱动力。基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模型,从环境责任感出发,引入绿色自我效能感、绿色感知价值两个中介变量,建立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影响机制的链式中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层次回归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责任感对绿色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绿色自我效能感和绿色感知价值具有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绿色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更强;女性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对促进绿色购买行为的作用更为显著。据此,政府应该通过大众媒体加强绿色环保的宣传教育,并加快建立绿色产品的认证与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在绿色营销中应突出强调产品的环保属性及其所带来的环保利益。  相似文献   

3.
双碳目标下,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高质量技术创新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重要条件。但高质量意味着高风险,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良好的对技术创新的管理能力。以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五国光伏上市企业为例,从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相结合的角度,揭示经理人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在股权、债权融资对光伏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影响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由于投资者渴望规避高风险,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对技术创新质量均有负向影响,且债权融资比股权融资的负向影响更大;但如果经理人对技术创新活动有较好的管理能力,就能在企业创新的不同阶段有效缓解上述不利影响,甚至可以引导股权融资对创新质量发挥促进作用。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从企业经营和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两方面给出提高光伏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由政府引导、企业决策的重要部署,选择性产业政策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选取我国2008-2018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选择性产业政策与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并探讨了政治关联与企业竞争地位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选择性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被支持制造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而政治关联与企业高竞争地位均强化了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为我国政府如何实施选择性产业政策以促进绿色创新提供了指导,对制造业企业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全面检验了两种激励方式并行的情境下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其创新质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地区市场化水平的调节效应。实证研究发现,财政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具有挤出效应,但在较高创新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中,这种挤出效应表现并不明显;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具有促进效应,且这种激励效果在不同创新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存在差异;地区市场化水平显著弱化了财政补贴的挤出效应,同时强化了税收优惠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6.
利他诉求和利己诉求割裂导致的态度—行为偏差一直是绿色消费面临的主要障碍。为此,从有限道德假设和有限自利假设出发,基于改进后的目标框架理论构建一个媒体说服与绿色购买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期望破解绿色消费“知行不合一”的困境。研究结果显示:媒体说服通过激活环境责任感知(规范目标框架)和绿色感知价值(消费价值目标框架),进而共同影响居民绿色购买行为;媒体说服对不同目标框架的形塑能力不同,导致各自发挥中介作用的差异;环境问题严重性感知负向调节了中介模型,从而发现绿色购买“脱敏”现象的发生机制。认为,媒体通过激活规范目标框架和消费价值目标框架是扩大绿色购买的有效途径,但在采取“恐惧诉求”策略时需要预防触发“脱敏”现象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研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老年人居住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中,"组织社会和娱乐活动"服务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对"与子女同住"模式的偏好;"上门看病、送药"服务能显著提升老年人对"独居(子女住在附近)"模式的偏好;上述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因此,建议从增加购买养老服务的经费投入、加大对成本较高且需求量大的养老服务的购买力度、提升购买服务项目的层次以及因地制宜提供不同养老服务等入手,以实现不同老年群体的居住偏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2016年中国283个城市数据,以2010年以来推行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和检验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机理与实际效果。研究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提升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其对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提升作用大于对绿色创新数量的作用;试点政策对行政等级高的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质量的驱动力远大于对绿色创新数量的影响,而公众参与对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的驱动作用基本相当;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在不同类型的城市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析绿色产品的适用消费群体和营销方式,基于自我建构理论,选用绿色酒店广告作为材料刺激物,研究了广告诉求(利己vs.利他)×自我建构(独立vs.相依)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交互作用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绿色产品广告诉求和自我建构对消费者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具有交互作用,具体而言,独立(vs.相依)自我建构消费者对利己(vs.利他)绿色产品广告诉求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更高,相依(vs.独立)自我建构消费者对利他(vs.利己)绿色产品广告诉求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更高;绿色产品广告诉求和自我建构的交互作用是通过效用感知作用于消费者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达成的,当绿色产品广告诉求和自我建构相匹配时,消费者若拥有更强的产品效用感知,就会引发更高程度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由此,企业应采用不同的广告诉求方式来匹配消费者的自我建构类别,并将宣传重心放在效用感知上,以提升消费者的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  相似文献   

10.
绿色购买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购买对于绿色消费、绿色营销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价值观、生活方式、环境知识、环境态度、人口统计因素、社会规范以及一些情景因素等对绿色购买有影响,但其影响程度依具体研究内容而有差异。这些研究结论对企业绿色营销和政府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企业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指企业依据相关章程,利用专项资金,采取市场化、契约化的方式,面向具有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行为与规范的总和。与“政府劝募”相对比,“企业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具有市场化、契约化以及企业参与等显著特点。基于个案分析与问卷调查,论题提出了企业参与公共服务应从“政府劝募”走向“企业购买”,并指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应建立平等互惠的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13—2020年中央及地方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文本进行研究,构建“类型−着力点−工具”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各地区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着力点整体集中于市场机制、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存在以强制型工具为主、志愿型工具较少、同种政策工具内部比例不均衡、地区政策工具分布差异化等问题。因此,要加快完善专项政策、构建“薄弱”地区政策多样化体系,充分发挥优势地区政策着力点借鉴作用,提升并均衡地区政策工具使用占比,以进一步优化政策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服务责信理论出发,以H市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实践经验为例,认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需要建立完善的责信机制.文章以契约理论为中心,分析社会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政府、机构、服务对象等之间的契约关系,特别关注项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民营化应与法制化相适应,否则民营化并不能带来社会服务效率的提高,而建立完善的责信机制,其目的正是为了保证优质社会服务输出,避免社会服务资源的耗竭和滥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企业绿色化发展战略的转型,如何采取有效的广告诉求促进绿色营销已经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根据精细加工模型和印象管理动机理论,通过3个情境实验研究绿色广告诉求与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诉求方式(利己和利他)与产品类型(实用品和享乐品)交互作用于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绿色感知价值在这交互效应中发挥部分中介传导机制,广告诉求在不同的购买情境(群体和独立)下对绿色购买意愿存在显著的匹配效应,面子意识在这交互效应中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一方面对丰富绿色广告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为推动绿色营销实践提供有效的广告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平台式购买是政府与单个组织(平台组织)签订合约,由该组织建立平台以引入其他组织(入驻组织)进行日常监管协调,为居民提供多元服务的政府购买方式。平台式购买与分散式购买具有一致的政策目标和参与主体,差异在于结构安排、主体间关系、权力分配与角色分担。居民需求从生存性向发展性的转变,是平台式购买产生的根本动力。平台式购买过程中,在契约的订立与执行、关系共建与维护、需求满足与反馈等不同交易类型与环节中,交易成本均大为下降,从而促使平台式购买的最终出现。相对于分散式购买,平台式购买具有更为优异的治理绩效,实现了政府、平台组织、入驻组织、社区居民等的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对中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成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属性、竞争性程度及过程管理的理论视角提炼关键性的条件变量,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20个政府购买服务的典型案例进行影响因素测量检验.研究发现,购买过程中的公开竞争性和实地督导等都是提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成效的必要条件.组合原因分析的结果进一步确证上述观点,公开竞争性、实地督导和实地绩效评价等条件的不同组合形式都显著地影响了购买服务项目的绩效.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作用于物的购买服务项目而言,作用于人的服务项目绩效提升对实地督导等过程管理的严密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有利于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面对宏观环境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时,企业对不确定性的感知能力能否帮助企业发挥抵抗风险作用?能否将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转化为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实现绿色技术创新?文章探究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感知程度对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企业层面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等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程度的增加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机制分析表明,从外部融资视角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的增加可以通过缩小信息不对称与减小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从企业内部管理视角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的增加能够通过增强企业战略积极性和提升绿色认知能力来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企业外部地区特征与内部自身特征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与地区创新活力越高,越有利于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对于非重污染、社会责任表现较差、自身风险承担水平较低的企业这一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政企互动关系发挥的作用发现,国有企业与政府环境规制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拥有更强的绿色创新能力,而政府环保补贴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充分。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企业需要充分把握市场信息与市场机遇,树立可持续发展目标;政府需要积极缩小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强化地区创新活力,针对不同地区与类型企业实施经济政策;政府应当完善经济政策平稳机制,积极引导企业正确认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给企业的机会与风险,发挥好政府调节作用,加快实现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创新驱动型经济呈现出技术变化、结构变化和需求变化同时进行的特征,本文从创新行为与结构变化、竞争形式以及需求间的关系入手,分析创新活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机理。鉴于将分析水平定位在行业和地区水平,能够将创新战略、竞争状况和需求模式结合在一起,本文从行业和地区两个层面研究创新活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需求增长显著地促进行业和地区的就业增长,总创新强度增长显著地抑制行业和地区的就业增长,市场导向的产品创新只对行业就业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兼有市场导向的产品创新与调整导向的工艺创新只对地区就业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促进行业和地区工业企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