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光各异的水岸景观水为城市生存之源。城市滨水而建,依水而兴。壮阔的江海之景,秀美的河湖风光,给城市环境增添了流动美、透亮美,给城市生活带来了诗意和活力。一座城市若无水景之美,那一定是干枯的沙漠化形象之城。我到过的西欧城市中,最具水景之美的大都市是阿姆斯特丹、威尼斯和巴黎。这三城的建筑和人口密度较高,不同于某些山水城市以青山绿林为水岸背景,构成水景之美,而是主要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生态敏感地带,缺水少绿是当地人居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水、绿、人三者微妙关系的研究,以集水造绿、生态修复与产业规划为切入点,将"水绿双赢"理论与基于人居要素的景观空间规划实践相结合,可总结出该区生态化水绿双赢的秩序原则、类型原则、形式原则和承载原则,并根据四类典型地形构建川塘水岸挂淤减蒸、固根护岸、乔灌混交、农林共产的空间模式,沟壑沟底保墒淤地、果农间作、沟坡同治、固坝缓流的空间模式,山地坡面因产制地、散坡控流、纯混复层、梯坡同造的生态化水绿双赢空间模式。空间模式可指导该区的风景园林规划,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3.
王祥荣 《科学发展》2014,(4):100-108
生态文明建设是现阶段破解上海城市难题、提升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建构一整套评估与考核指标体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应结合上海市情,结合上海"十二五"规划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府引导,明确生态文明定位;健全政法体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建立预警系统,完善生态监管制度;做好污染防治,构建应急响应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探索"美丽中国"理念的生态文化基因、含义与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理念,当前的生态文化要紧紧围绕生态制度文化建设、生态科技文化建设、生态伦理文化建设三方面协调推进布局,从而打造多元共治的协同机制,有效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进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王真 《职业时空》2012,(2):82-8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概念已经从生物学发展到整个人类社会科学,近10年,图书馆也开始研究如何建筑生态图书馆的问题。图书馆人也应该立足于人类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保持,建设"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生态图书馆。文章从图书馆的建筑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人文生态等诸多方面分析了如何建设生态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守先 《城市》2021,(10):15-20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科学解读生态产品内涵、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生态产品产业化发展、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生态品牌和强化生态产品科技创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形式,需要通过进一步释放生态红利、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路径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璟 《城市观察》2021,(1):23-34
作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成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其意义重大.遵循"核心概念内涵界定—现实困境分析—路径分析—选择与策略"的总体思路,基于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构建"颠覆性创新价值网—数字经济平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范式,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如何重构产业创新生态,促进颠覆性创新价值网的建立.研究表明:颠覆性创新价值网构建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数字经济平台战略是路径选择;以机制体制改革和政策、标准供给为动力,构建大湾区颠覆性创新生态价值体系,并以数字经济发展促大湾区价值网建设,可实现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从"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内容"、"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第二课堂育人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加以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核心已逐步从城镇扩张"摊大饼"转向旧社区改造"有机更新"以及构建生态宜居的城市系统.针对高密度城市老旧社区水景普遍存在的维护成本高、效果不佳、居民满意度低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水弹性系统,进行老旧社区弹性模块化水景的构建与实践,从而提升水景的维护效率,修复社区生态.弹性模块化水景有三大优势,即富于变化与统...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生态环境恶化,不但降低了城市的生活品质,制约了城市化整体水平的提升,而且也影响到和谐社区建设的物质环境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生态修复与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广州"城中村"为例,探讨与社区生态修复相关的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生态治理的主要问题,设计构建与生态修复相适应的社区治理体系,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以唤醒社区参与生态建设意识,激发参与社区生态修复动力,培育社区生态修复理念、习惯与行为模式,推动可持续的生态修复行动,固化生态修复成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西继续深入贯彻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把"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改善民生工程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 以市场为基础、 以企业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工作长效机制,有效推进美丽广西、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快速发展,使广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笔者从确立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入手,在分析生态产业发展态势,构建生态发展体制机制,普及培育生态文化等方面提出美丽广西建设发展措施和对策建议,为美丽广西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把"构建生态廊道,保护恢复湿地,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的生态、智慧城镇建设理念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武汉市作为国内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建立智慧海绵生态体系,控制城市"热岛",解决内涝困扰,化解雨灾洪涝。研究从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洪管理入手,就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及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地域气候和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活用"LID",提出"PPP+",探求武汉海绵城市设计与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白苏红 《现代妇女》2014,(11):359-359
如何构建高校阅读推广服务机制,是当前高校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机制的构建提出了成立专门阅读推广委员会、合理设计阅读推广计划,构建阅读推广长效机制、拓展阅读推广渠道,健全和完善阅读推广合作与评价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生态规划中,主要倚重"千层饼"生态适宜性区划和"廊道—斑块—基质"景观生态格局构建这两种方法,所建立的生态空间或局限于城市不可能发展的区域,或以不确定的迁移廊道联系景观斑块,其最大缺失是缺乏对生态过程的深层理解与预测。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剖析不同时期生态规划思想方法对生态本体的认知广度和深度的缺失与不足,尝试拓展对生态本体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扎根于对生境这一具有"生物群落"邻里概念、能作为生态系统基本空间单元的生态本体的认知,提出以"结构控制"生境网络为手段的生境生态系统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生态课堂是涵盖了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的一种自然的、本真的课堂。如何构建自然纯真的生态课堂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积极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生态课堂构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反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常常作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攻击的视角,认为马克思思想中忽视了自然维度,对生态问题"视而不见"。针对这一观点,福斯特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关怀,他从生态角度重构了马克思生态理论体系。本文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观和劳动价值论三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理论中的生态思想,并以福斯特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契机,促进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17.
陆小成 《城市观察》2021,73(3):101-107
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是拓展空间生产、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空间重构与资源配置过程.当前,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生产面临"行政区经济"、土地财政、跨域性治理真空、文化缺失与生态恶化等治理风险.新时代的区划调整应该加强对城市空间生产的生态治理,警惕行政区经济和土地财政现象,加快构建生态型经济空间,创新大城市群空间治理体制,构建生态平衡的跨域空间治理体系,提高空间生产的生态文化底蕴,加快区域性雾霾治理与生态保护,重构生态的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8.
滕传姮  黄柳红 《职业》2017,(30):96-97
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在中职教育实践中,继承和弘扬儒家道德的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有效途径,构建中职特色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双 《城市》2015,(6):10-13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以生态协同作为重要切入点,构建京津冀生态功能协同体制机制。笔者从立体格局、分片实施、统筹规划、矩阵管理以及资源配置等维度初步设计京津冀生态功能协同机制的总体思路,并提出通过建立海河流域共建、大气污染治理、林带生态防护、固态污染治理、生态补偿、生态屏障建设和生态保护衍生等方面协同机制实现京津冀生态协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林昆勇  余克服 《城市》2016,(2):15-20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为广西深入实施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加快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要平台.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形势下,开创海陆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我国尤其是广西与东盟乃至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开放合作.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有利于开创广西全面对外开放的"世界格局"、有利于构建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黄金走廊"、有利于明确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取向".提升海上丝绸之路沿途海域水质、改善沿途海域生态环境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须首先考虑如何保证沿途海岸海域的安全洁净和生态环境的雏护改善.广西积极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为关键的举措是打造广西海洋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着力加强广西北部湾海域污染防治特别是海洋污染预防和加快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其目的是打造广西海洋生态文明,为此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