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对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着各种问题,诸如劳动课程不普及、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存在弱化的趋势,大部分学生存在畏惧劳动的现象,高校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劳动教育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难以健全等主要问题。新时代对于高校劳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传承劳动文化,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构建多元的劳动教育体系,不断推进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周敏 《职业》2008,(17)
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科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一部分,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图书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才发展的基础保障之一。基于服务学习理念在高校图书馆育人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提出服务学习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实践育人中应该以树立正确服务学习育人理念、增强服务学习实践育人意识和深入落实服务学习育人理念为指导。  相似文献   

4.
沈文秀 《公关世界》2024,(4):139-141
本文从办学方向、综合育人理念等方面阐述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在涵义,分析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以及对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包括调查研究情况、数据分析以及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包括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优化和劳动实践活动的构建,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杨庭 《公关世界》2022,(21):128-129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是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核心手段。劳动教育本身具备时代性与综合性特征,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推动教育创新和优化时应基于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助推大学生提升职业核心素养,确保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才能为其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发展意义入手,探寻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劳动教育特征体现,为劳动教育创新与优化提出系列性参考意见,有利于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对青少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劳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起以辛勤劳动为荣、不劳而获为耻的正确价值理念,具备基本劳动技能与能力,形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重大,如何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取得应有的成效,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要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可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创新评价体系、促进家校社联合教育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刘静 《职业》2020,(10):77-78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笔者基于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在分析长征精神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长征精神融入学校劳动教育的意义以及途径.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劳动理论知识、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态度,热爱劳动及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形成课程教育教学方式的思政改革。专业课程是高校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着力点,对教育人、培养人至关重要。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因其理论指导性较强,所以教师容易弱化其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忽略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以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为例,在"泛在学习"的教育背景下,以"增强使命担当,培养爱国精神"为课程改革目标,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挖掘课程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建立泛在学习资源库,完善课程思政考核机制,形成课程思政改革体系。  相似文献   

9.
田小建  周莹 《公关世界》2023,(4):99-101
中等职业学校因其学段特点,生源年龄多集中于15-18周岁,学生经过三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出家庭、入社会,要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对中职学校而言是个挑战。如何开展合适的劳动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笔者所在课题组多年的实践研究,现结合所在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实践,提出中职生劳动素养培养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育人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劳动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公民。在高校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的教育特色,协同政府和家庭的力量,促进劳动教育更好地实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相似文献   

11.
杨倩 《公关世界》2022,(24):99-101
“立德树人”是近些年来我国中学生教育中十分重视的一项任务,因为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很多中学生在劳动素养方面普遍缺失,既缺乏合格的劳动素养,也缺失正确的劳动观念,这就会给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们渐渐养成好逸恶劳的思想与行为习惯。对此,就需要不断丰富劳动课程的开展形式、组织各类劳动性质的活动以及借助于互联网线上平台增强劳动教育宣传的深度与广度,使其逐渐融入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们的价值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推进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师对劳动教育相关理论认,知不到位、重视劳动理论输出,缺乏实践指导、劳动教育缺乏完整的内容体系等问题。要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掘已有课程中的劳动元素、完善高校劳动教育“补给”机制、健全劳动教育主客体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潘婷婷 《职业》2022,(4):85-87
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宁波经贸学校教学实践,探索"厚朴远志"德育模式,厚植劳动光荣的人文情怀,培养务实质朴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素养和职业能力,树立匠人匠心的人生志向,创设多元评价模式,搭建和完善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劳动素养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赵泽桐 《公关世界》2023,(22):78-80
数字素养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的集合。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必然。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同样承担着育人的责任。结合数字素养的特征,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路径。从学科服务建设融数字素养教育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馆员师资力量建设形成多方育人的群体、馆际服务建设强化全方位数字素养形成的教育措施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具体措施,促进学生数字素养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人们对劳动教育“修德、增智、强身、育人”的综合教育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科学教学的特点,劳动教育既是科学课程的学科优势,也是科学课程的学科责任。在教学准备中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落实劳动教育目标。在教学评价中,贯彻劳动教育的要求,探索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各个高校都提升了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力求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在学习阶段成为全能型人才。但是现如今我国普通高校音乐课程在教育教学中,仍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为了提高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组织音乐课程教学实践时,应根据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量,积极创新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钻研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校学生法治素养关乎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治素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路径,即完善高校法治教育体系,夯实法治理论基础;丰富校园法治活动,创新法治教育形式;拓展法治教育渠道,树立良好的法治社会风尚;强化法治实践教育,加强高校学生法治实践能力;引导高校学生牢固树立法治信仰,做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支持者和坚定捍卫者,从而推动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李启玲 《现代交际》2011,(10):170-170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开始,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并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继续发展。本文将从学科的定位、学习方法的创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几点阐释,为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学科学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核心素养培育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指向,地理学科丰富而全面的学科内容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育的良好素材,有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互动合作等核心素养,适应未来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韩章 《公关世界》2023,(3):112-113
新时代的高职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且关注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进而为社会输出具有专业知识、过硬能力和突出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从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现状来看,高职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文章以互联网时代为切入点,针对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学生劳动素养培养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