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其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此,以城市群为视角,利用2011~2019年19个城市群2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梳理了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3者间的关系。运用动态面板和中介效应实证分析城市群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传导路径,并进一步将产业结构水平作为门槛变量研究城市群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城市群数字经济在直接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同时,也能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促进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同时,城市群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还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因此,引导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融合发展,加强“新基建”投入力度,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以促进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
加快长三角城市的绿色发展转型,是长三角城市在一体化进程中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运用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同时考查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和城市群扩张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增加城市创新投入可有效缓解城市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长三角城市群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融业作为经济运行的关键领域和清洁型现代服务业,会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本文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限模型与联立方程组等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且考虑到金融分权对金融发展和金融效率的影响,本文进一步考察了金融分权制度下的金融减排效应.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具有减排效应,并且随着金融规模扩张,金融业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金融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存在基于金融分权的门限效应,较高的金融分权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本地信息优势,强化金融发展的减排效应.此外,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会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间接抑制城市环境污染.因此,一方面应当发挥金融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另一方面要深化金融分权制度改革,发挥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2001-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综合指数、莫兰指数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进行测度并分析其空间格局,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程度表现出空间异质性特征;产业结构升级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影响是正的溢出效应;但对其他不可观测的因素而言,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之间存在要素竞争.  相似文献   

5.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区域资本流动和市场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为此,本文采用了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在基本非线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效应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资本流动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储蓄率与投资率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且2010年以来资本流动性呈现增强态势。长三角城市群储蓄率对投资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储蓄率位于门槛值左侧时,储蓄率对投资率起到暂时的抑制作用;当储蓄率位于门槛值右侧时,储蓄率对投资率的抑制作用减弱。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储蓄率均值位于门槛值右侧,长三角区域应采取扩大储蓄转化为投资机会等措施,提高资本流动性;温州、滁州、安庆等市的储蓄率均值处于门槛值的左侧,这些城市要进一步适当提高储蓄水平,满足更多投资需求,增强资本流动性。长三角城市群的储蓄率和投资率都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关系。这些结论对促进长三角城市群资本流动和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以中国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显著的负向关系,即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碳减排效应。中介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区域技术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碳排放强度的过程中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而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遮掩效应;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一级指标中的覆盖广度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在东部地区及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均表现为较强的碳减排效应。为助力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碳减排,应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同时考虑区域发展差距,实施异质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我国需进一步理清房地产对投资和消费的综合影响。基于2005—2018年286个城市数据,通过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房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房价上涨通过投资和消费两个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独立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其中独立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6.12%和26.91%,链式中介效应占13.96%;区域差异较为明显,相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正向效应更大;房价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门槛效应,房价处高位区间对经济增长作用效应趋于负向;房价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当房地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比值提高至一定水平,房价上涨转而抑制固定资产投资;房价处于低水平时对于消费有显著积极影响,但随着房价收入比提高,房价对消费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相关模型进行推导,得出了一个新的多元分析框架理论模型,得到了技术进步、产业集聚、城市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四者之间内在关系的作用机理.随后,构建了技术进步、产业集聚、城市规模三者之间的面板联立方程实证模型(SEM)和技术进步、产业集聚、城市规模三者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面板最小二乘回归实证模型(OLS).并基于Stata计量分析软件平台,以中国23个城市群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将中国城市群整体和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分别进行实证检验,以比较其中的差异,得到的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模型推导结果基本一致.通过研究发现,就中国城市群而言,技术进步、产业集聚与城市规模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城市规模和产业集聚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技术进步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2019年山东省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等分析方法,从农业信贷的中介效应视角实证检验农业保险的农民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验证农业信贷在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所以,为了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制度体系,畅通"银保互动"和农村金融收入效应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对其他城市发展的影响,以京津冀城市群为考察对象,选取区域内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以1995~2017年城市间的面板数据为实证样本,通过构建城市规模、高铁开通两个计量模型,并对模型可能的内生性问题进一步考察、模型的稳健性进行检验,就区域内中心城市是引领带动还是产生“虹吸效应”,高铁开通对城市协同发展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城市规模对城市间的经济协同发展有影响,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以及土地规模的不同集聚导致这一影响效应不同,城市间的地理距离对这一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 同时,高铁开通这一外生事件对城市间的经济协同发展也有影响,且高铁开通在城市规模对经济协同发展影响的路径中也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促进经济低碳转型和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焦点问题。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能否促进低碳发展?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投入、产出角度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Tobit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FDI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有显著抑制作用,且FDI增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降碳效应;数字经济发展与FDI对碳排放强度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本文为理解数字经济的碳排放影响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究城市蔓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选择合理有效的城市发展模式,以降低城市蔓延的环境负外部性。本文根据2005-2014年全国110个重点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模型的差分广义矩估计解析城市蔓延影响环境污染的实际效应。研究表明:城市蔓延显著加重了城市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中西部城市和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为突出,东部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生活污染的影响则更为明显。该研究对于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强化城市环境治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0—2015年各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及三大区域的金融发展、经济发展与教育公平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做实证分析,其中重点考察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全国而言,经济发展的中介效应较显著,建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东部地区来说,经济发展的中介效应也较强,建议从调整金融发展结构方面入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中西部地区来说,经济发展中介效应均不显著,建议扩大金融发展规模、大力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的蔓延扩张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探究城市蔓延原因,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但地方官员在财政分权和官员晋升机制的双重激励下,往往对工业用地和商服用地采取差异化供地策略,使得土地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扭曲配置,城市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基准,通过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土地资源在不同行业的错配会带来城市空间的扩张蔓延。研究还发现,城市蔓延存在动态持续变化的特征,即前一期的城市蔓延对当期的城市蔓延存在正向效应。最后,文章从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紧迫要求.从剖析"新基建"投资如何影响以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入手,选取2003—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面板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检验"新基建"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新基建"投资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不同投资类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新基建"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新基建"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投资集聚程度由分散到密集的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出"抑制—强促进—弱促进"的非线性效果;"新基建"投资除了能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外,还能够通过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资源配置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不同类别的基建投资影响路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变迁的互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没有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显著影响,其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负向影响,其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为了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应构筑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新优势,积极利用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外商直接投资,加快服务业有序开放的步伐,不断提升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进一步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和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效的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形成和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选取2008—2018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了金融体系指标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标,运用个体效应空间面板模型针对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在2019年8月的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强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目前各地区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所展开的城市首位度提升、强化中心城市作用的区域经济发展导向,究竟是会导致城中心城市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劣化区域的协调发展,还是会形成更强的龙头带动作用,扩大其辐射扩散范围,缩小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研究针对性分析我国现阶段重要的空间形态——城市群,其中心城市首位度变化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及协调发展的影响。在理论层面,研究基于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城市最优规模倒U型模型对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构建形成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分别从中心城市在集聚效应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抑制作用、中心城市在扩散效应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作用、中心城市不同首位度水平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对中心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内部作用机理展开分析。在实证层面,研究以中国十九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17年中国十九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展开固定效应分析,并通过内生性检验对模型内生性...  相似文献   

19.
常明 《调研世界》2021,(1):32-38
本文通过引入环境规制中介效应和财政分权调节作用,构建了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驱动空气质量的作用路径,并基于2015—2017年我国74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1)城市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方向发展,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2)高强度环境规制城市中,环境规制强度在产业结构服务化水平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中有显著中介效应;(3)低强度环境规制城市中,财政分权程度放大了产业结构服务化水平对环境规制强度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契机促进创新资源流动,进而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已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10-2020年我国70个大中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了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并将创新资源流动纳入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分析框架中,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着重分析其传导路径、区域异质性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创新资源流动均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资源流动在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发挥了明显的正向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和创新资源流动对不同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不相同,表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