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了大量文化负载词的产生,向译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翻译转换理论定位于词汇和语句,用现代语言学视角对翻译问题进行诠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基于卡特福德提出的翻译转换理论,以《京华烟云》英文原版及译本为语料,定位于其中的文化负载词,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大方面对各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承载并反映文化,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文化负载词汇是语言与文化的结晶。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历来是翻译界的难题,由于中西文化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 ,在传递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方面各自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该文学作品中的例子,本文将以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两译本并准确理解原文的思想主旨,灵活、变通地采用翻译方法,使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能够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并促进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文化负载词是《元曲三百首》翻译的重要问题。以目的论为指导,从目的论的目的、连贯和忠实这三大原则出发,以许渊冲的《元曲三百首》英译本为例,研究英译本,有助于对诗歌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因为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审美意识等的不同,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文化差异,因而产生了大量"文化负载词",这些文化负载词在文化传递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实现文学作品间的异文化交流,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很有必要。《挪威的森林》作为村上春树的畅销长篇爱情小说,在中国引起的文学思潮至今有增无减。本文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大陆林少华的译本、台湾赖明珠译本、香港叶蕙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互文性理论对其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找出能有效地再现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化负载词是指有一定文化背景或深刻文化意蕴的词语,用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渊源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社会制度、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民俗风情等。《星形广场》讲述了一个二战期间犹太人的寻根故事。其中涉及二战的词汇负载了很多历史文化内涵。故本文将试析《星形广场》的汉译本中译者采用了哪些翻译方法来处理历史文化负载词。  相似文献   

6.
付琼 《现代交际》2011,(10):49-50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所作的惟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本文以杨宪益所译《朝花夕拾》英译本为分析文本,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杨宪益夫妇是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和焦点,如何向西方读者忠实地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是翻译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是杨宪益夫妇在翻译过程中一直所重视的。本论文将试析在翻译过程中杨宪益夫妇是如何采取多种翻译策略从而达到自己忠实地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的传播有重要作用,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故翻译不只是语言交流的问题,更是文化的互通。但不同的历史、社会环境及文化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工作困难重重。本文将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作对比,逐一评析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制度文化负载词和精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并从两位译者处理的得失中,总结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文学作品的外译,减少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阻碍,帮助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出去,基于维索尔伦语境顺应论,以白睿文的英译本《活着》为例,结合奈达和邢福义对文化的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对其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帮助译者顺应目标语文化,避免翻译中的文化亏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其外译对于构建"中国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形象学视角对比研究《论语》许渊冲译本、辜鸿铭译本、理雅各译本与亚瑟·威利译本中对重要概念"君子"的英译,对不同译本所构建的"君子"形象特点进行描述,发现各译本"君子"形象有所差异,并从社会文化和译者个人因素角度分析差异成因,进一步说明翻译对于形象塑造的作用,为中国形象的塑造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两种语言都不会相似到代表同一社会实体,而不同语言间的差异,并非仅仅停留在语音、语义、语法等形式层面上,其实也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间的差异。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一些词汇往往包含了特定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意义,这类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多见于文学作品之中,而《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包含了大量的汉语文化负载词。本文节选了《红楼梦》第二十八回的译文,对比了杨宪益和霍克斯的两个译本在个别文化负载词上采取的不同翻译方法,并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对译文质量进行了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11.
"正心诚意"是《大学》的八条目之一,是《大学》的核心思想,亦是儒家学说的教人、育人理念与精髓。由于"正""心""诚""意"的内容蕴含深厚而复杂,不可单就字面对译俄语,因此其翻译方法多样。同时,《大学》中"正""心""诚""意"四个字存在不同形式的构词法,如"正心诚意""心正意诚",在对译成俄语时,也需要有不同的翻译。鉴于《大学》俄译本的缺失,通过浅析《大学》英译本,参考《论语》《中庸》等儒学著作及其片段不同俄译本中的同类构词,本文作者认为词组扩充、音译加注释法是能准确传递《大学》核心理念"正心诚意"的最佳翻译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研究发现,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使用丰富。基于自建中国文化外译平行语料库研究发现含"天"字文化负载词中"天"代表着我国哲学、宗教、伦理等三大文化领域的特色文化;其英译过程多运用省译、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使得文化因素在翻译前后实现了文化信息功能对等。含"天"字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及翻译效果对指导翻译教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有很多的思想家、作家,而孔子是受到评论最多的,也是受到西方思想家和作家所研究最多的。在孔子的著作里,《论语》是最能体现和集中孔子思想的。这样,《论语》就成为了国内外翻译与诠释最多的典籍之一。对于《论语》的各种英语译本就达到了二十种以上。我们所能够看到的资料基本上是海外译本和国内译本的比较。本文是对三个译本在翻译上的具体的差异的比较,并探讨对于译本所产生的误译和误读。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被列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在其英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是英译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从阐释学翻译理论尤其是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的视角出发,探讨《黄帝内经》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过程,以期对中医经典著作的英译及中医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负载词最能直接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映社会生活。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一直以来对于中文的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数不胜数,对英语中的文化负载词的汉译研究的却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对常见的英语习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来探讨适合英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常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颜色的认知是语言发展的经验来源。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对颜色词的认知理解不同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形成文化交流中的矛盾。因此颜色词作为文化中一类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红楼梦》俄译版本为例,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谈"红"色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学是翻译学与生态学有机融合的一个交叉学科。本文在生态翻译学三维(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基础上阐述《论语》三译本核心思想,证明了生态翻译理论中的"认知序链"(翻译-语言-文化-人类-自然)展现出新的视角。本文以《论语》核心思想"仁"为中心,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仁"的最高的道德标准和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18.
樊袁利 《现代妇女》2014,(8):281-281
文章搜集并整理了《飘》里文化负载词汇通过实例的对比分析,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亚瑟·韦利、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句式结构、中国文化负载词和修辞"三个方面,对三个译本的翻译进行了探讨。对比研究了韦、许、汪分别采取的归化异化策略与各自译本的表达效果,总结了归化异化策略在中国古代叙事诗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原则。  相似文献   

20.
高校《论语》研读教学中应当秉承"精读""细读"原则,对文本中内容层层研究、慢慢品味,分析语句之间内在联系。《论语》作品微言大义,往往能够以简单的语言表述展现深刻的哲学内涵。通过分类细读、情境细读、拓展细读等形式对《论语》文本进行探究,以朗读、分组讨论、场景再现的形式,提升《论语》学习质量,是当下高校开展《论语》研读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