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永丽 《东岳论丛》2011,32(10):87-90
郭沫若体验到的殖民地上海是一个恐怖的上海;同时也是囚徒的上海、冷漠的上海,罪恶的上海。郭沫若是怀着爱国及民族主义意识来体验上海的。上海在郭沫若的心中,是殖民势力的代表,是民族耻辱的象征,是黑暗之城。  相似文献   

2.
力学的范式转换与技术的革命解放了人的肢体,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明则解放了人的大脑。今天,人们已经进入到数据“大联结”的网络时代。大数据常常牵涉到人群行为与时空之间的关系。从时间的关系上看,有三种时间维度对应着历史型、科学型和实践型分析;从空间关系上,文化空间、地理空间和部门空间三个层面表现出复杂交互的态势。大数据的革新意义使人们抱有技术乐观精神,但应该看到,大数据作为技术之一种是有意向性的,人的价值体验是大数据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叙述"?不是本文追问的问题,却是本文观察台湾日据时代、香港和澳门地区文学"殖民经验"的一种方法。叙述本身既是一个时间的过程(自我的时间),也是对过去时间(历史,或他者的时间)的呈现和意识。每一种叙述,都是不同时间的重迭,当叙述开始时,这两者的时间(自我的时间与他者的时间)即处于相互交集的状态。台、港、澳这三个空间的相似处,是它们都曾从原来的"时间"脉络中被切割出去,进入"他者"的"时间"之中,并从此在"他者"的"时间"中展开另外一条叙述与构建"自我"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他者"融入了"自我","自我"包含着"他者"。新质的东西混杂着旧的因素,不可变的东西蕴藏在可变的东西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殖民经验"。它被充分地表现于这些地区的文学之中,构成了"海洋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人面向海洋、对外交流的先锋。这些文学作品,记载着"海洋中国"在"时间"转换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政治与文化冲突或融合的记忆和梦想。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朝鲜人社会形成于20世纪10~20年代。其后,移居到中国东北的朝鲜人广开水田,并营造了典型的农村型社会,其阶级属性仍属农民阶级;移居到日本的朝鲜人,则被纳入到日本各地的近代化工业体系中,成为城市雇佣工人,形成了典型的都市型社会。当今中国朝鲜族和在日朝鲜人社会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可以在两个社会的形成过程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5.
6.
在英属北美殖民时期 ,新教伦理是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一套文化价值观。由早期清教徒从欧洲带来的新教伦理在英属北美殖民地上逐渐得到完善 ,其所体现出的基本价值观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正以更加适应这块大陆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新教伦理促进了殖民时期商业精神的形成 ,而这种精神反过来对这块大陆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间岛朝鲜人的国籍问题,在“日韩合并”后日益突出。日本公然宣称间岛朝鲜人皆为“日本臣民”,企图破坏《间岛协约》体制,并将其领事裁判权扩大到东北全境。为了获得土地所有权和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压凌虐,间岛朝鲜人加入中国国籍的愿望日益强烈;中国政府亦将间岛朝鲜人的归化入籍视为阻止日本侵略的有效手段,相继出台“国籍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朝鲜人入籍由严加排斥和限制逐渐转为积极海纳和鼓励,借以扼止日本势力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清入关后清鲜两国内外政策的调整和两国步入宗藩关系的轨迹及其内外部因素进行了综合考察和分析 ,指出清兵入关后 ,朝鲜一度希望联络日本和明郑政权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 ,给清鲜宗藩关系带来若干变数和不稳定性 ,但随着大清政权的稳定和儒化政治的推行 ,朝鲜不得不正视现实 ,摒弃视大清为夷狄的理念 ,并掀起北学运动 ,从而自觉接受大清的宗主地位 ,至乾隆朝 ,清鲜两国终于形成稳定而典型的宗藩关系。此外 ,本文还对韩国全海宗教授关于清鲜朝贡关系的若干论点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9.
审美活动的主干是审美体验,必须从生命活动与审美活动相贯通的观点来把握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源发于现实的生命体验,离开了人的实际生活遭遇与感受来谈审美,审美便成了空中楼阁.但现实的生命体验并不等同于审美体验,需要下一番提炼与纯化的工夫,实现自我超越,才能上升为审美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是将原有的生命体验予以意象化改造,使之成为可供观照的对象,并以审美的态度给予再体验,这一从生命体验向体验生命的转型,亦即审美体验的生成.生成后的审美体验更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衍化过程,即经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而进入审美领悟和审美愉悦,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境界下的生命感发,而审美活动的总体功能便在体验生命以感发生命之中充分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
廉尚燮是韩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创作了众多现实主义小说作品,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日本殖民主义统治下韩国殖民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长篇小说《万岁前》和《三代》以及这两篇力作面世间隙,即1922年7月至1931年1月间的系列长篇小说作品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描绘,拓展了韩国小说创作的一个崭新境界,在韩国小说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功绩。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跟近现代国家产生的联系.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后来的意识形态虚构.似乎都使它具有了作为国家政权一个合法性来源的地位。但民族主义却是理论上很富争议,现实中很不轻松的话题。民族主义强调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为国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凝聚力,然而这种特定认同主张中隐含的群体自恋和群体自我崇拜是一种具扩张性、弥散性和刺激民众狂热情绪的意识形态,它使民族主义行动起来往往偏狭和暴戾之气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12.
民族主义跟近现代国家产生的联系,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后来的意识形态虚构,似乎都使它具有了作为国家政权一个合法性来源的地位。但民族主义却是理论上很富争议,现实中很不轻松的话题。民族主义强调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为国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王申 《社会科学论坛》2010,(19):162-172
本文通过对连雅堂与洪弃生两人于民国初年在北京旅游体验的分析,试图呈现的旅游者凝视“他者”不同的途径,以及由此所体现出来的、相异的文化塑造与身份认同的过程。“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北京”,因此成为一条重要的论述线索,在观看与被观看的同时,成为照亮旅游者证实文化身份过程中的一面明镜。  相似文献   

14.
在狭小的东北亚地区,聚集了当代世界以综合国力衡量最强的四个大国,即:美中俄日。公允解决有关各方对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利益再分配的预期问题,确立有效的和平机制,并使各方各得其所,才能维护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这里的关键是,美韩联盟能否理性恃优,收敛企图独吞半岛未来地缘战略利益的野心,尊重中俄朝合理的安全预期。对中俄朝而言,能否实现三项主要历史条件,对能否化险为夷具有决定意义:第一,朝鲜能否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尽快脱穷解困;第二,能否抑制美韩联盟独吞半岛地缘战略利益的野心;第三,能否构建起维护东北亚持久和平的多边政治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礼主敬,已经是一个儒学通论。而孔颜乐道来自仁学,其情感体验主于乐。敬与乐,便是礼学和仁学分别的情感倾向。敬与乐不仅仅是统一的,而且是探索儒家终极存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唐代的大量边塞诗以乐府诗体裁的形式存在,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走出国门,引发了朝鲜朝古代文人跨越时空的回响与应和,促进了朝鲜朝乐府题边塞诗的繁荣。自16世纪中叶始,至20世纪初,有百位以上的朝鲜朝诗人在汲取唐边塞诗以及中国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乐府题边塞诗。这些诗歌在思想底蕴、艺术特色等方面与唐朝边塞诗交相辉映,共同为东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陈波  袁一帆 《学术研究》2020,(6):128-134+178
明清鼎革期(1644—1683)是清朝与明朝残余势力争夺正统的殊死角力时期,不仅仅是中国内部"改姓易号"的朝代更替,也引发了东亚国际格局的大震荡。通过考察《燕行录》《海行总载》等使行记录以及日本韩国现存的笔谈史料,可以看出朝鲜对清外交的重心集中于搜集清朝的政治军事情报,以因应华夷秩序的可能变局,而朝日外交则呈现情报交涉与文化交流交错的特征。1655年的通信使团将注意力集中于诗文酬酢以宣耀文华,而1682年的通信使团则重视搜集关于三藩之乱及明郑政权的军事情报。对于朝日之间的外交往来,无论在政治抑或文化领域,都不能忽视表面上缺席的清朝所施加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朝鲜朝正祖主张文章应做到意顺和辞达,并试图掀起文体反正的文学运动以巩固其统治体制,同时还渴望朝鲜朝能够出现欧阳修似的人物.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公辙、洪奭周、金迈淳等馆阁文人大力提倡和推崇欧阳修的文章.朝鲜朝正祖时期的馆阁文人认为,欧阳修的文章是具有纠正世道功能的、最纯正文体的治世之文,他们以欧阳修的文章为标准,主张文章应该突显风骨和风韵,而其关键则在于文章应修身养性以近于道,使道的内容和内心的形象统一,进而达到文道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是开发个人道德潜质和培养道德情怀的教育活动,它无法离开个人生活而独立存在,这就要求我国道德教育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经历道德体验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教育中道德体验和道德习惯的教学理念影响并改变了传统道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方法。以学生个人生活为平台的道德教育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