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句末语气表达范畴作为在日语中比较难的表达,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わけだ」和「はずだ」两个语法被频繁使用,从意义以及用法两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わけだ」和「はずだ」翻译成汉语的话都可以译为"应该"。所以对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而言,对「わけだ」和「はずだ」之间的区分难以明确。在对「わけだ」和「はずだ」的分类中存在着相互重叠的部分,极容易引起混淆。本论文主要使用问卷调查和语料库调查的研究方法 ,围绕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对句末语气范畴的习得状况进行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サセテイタダク」是日语中常用的谦让表达形式,它原本表示获得别人的许可而做某事。但是现在在非这种含义的语境下也能够见到大量的「~サセテイタダク」的使用实例,这使得很多日语学习者对它的用法感到迷惑不解。为了使日语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サセテイタダク」的含义和用法,本文首先对「~サセテイタダク」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将「~サセテイタダク」与另外两种谦让表达形式「オ·ご~スル」類、「~イタス」類进行了比较,用礼貌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使用效果差异,并指出如何对它们加以区分使用。本文旨在通过这些方式对「~サセテイタダク」进行了多角度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动词或动词短句作定语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变换不同的形态「る形」、「た形」、「ている形」、「ていた形」。由于多种形态的变化,日语学习者在使用中频繁出现误用的句子。本文借用这些句子分别对各种形态作定语的应用进行简单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在汉语还是日语中,并列表达都是较频繁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本文将汉语"和"与其存在对应关系的日语助词「と」进行对比考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汉语"和"的连词和介词属性分别对应的是日语助词「と」的并列助词和格助词用法。并且只有在「と」表并列、表比较的对象、表动作·状态的对象这三种情况时,才与"和"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表示感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言语行为。在日语中表达感谢的方式,不仅有单纯表示谢意的「ありがとう」,还可以使用表示道歉的「すみません」来表示感谢,使用「すみません」表示感谢时的语气轻松、给人谦虚和亲切之感,是提高语言礼貌程度的有效手段。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道歉式感谢表达,在使用的时候又会受到什么样的限制,本文将通过实例来归纳分析并探讨其文化特征,试图对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权玉华 《现代交际》2012,(12):235-236
「のだ」和「ゎけだ」是日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两个语法项目,由于二者的相近性,使得学习者难以将二者加以区分,因而出现误用现象.为了帮助日语学习者走出使用误区,能够掌握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本文分别从「のだ」和「ゎけだ」的用法入手,进而分别在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中解析二者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以日语母语者50名、大连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150名学生为对象进行想起实验1和相似性判断实验2,旨在探析母语者和学生有关「本」的范畴构建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母语者和学习者均认为[细长物体]为「本」的典型用法,但对比母语者,学习者过剩使用[细长物体],而对于[抽象的事件]中的[交通运行][运动轨迹][时间连续活动及事件]几乎不会使用;母语者具备以扩张动机为中心的「本」的范畴构造。学习者不具备以扩张动机为中心的「本」的范畴构造;母语者可以从「本」的典型用法即[细长物体]用法扩张到[抽象的事物]等其余七类用法。学习者只能从「本」的典型用法即[细长物体]用法扩张到[筒状物][液体]。  相似文献   

8.
崔美玉 《现代交际》2014,(12):36-36
「ようだ」「そうだ」「らしい」是初级阶段日语学习中的重点。这三个词对于很多日语学习者来说是很难正确区分的表达方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灵活地运用,本文从日语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分析表示推量助动词「ようだ」「そうだ」「らしい」细微的区别用法。  相似文献   

9.
日语中的授受本动词有「あげる」「やる」「さしあ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其对应的授受补助动词也有七种形式,对于我国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学习难点。恩惠性表现更好地体现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在日本语教育方面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从授受本动词「もらう」出发来进一步考察「~てもらう」句的恩惠性表现,更好地理清其恩惠性表现与本动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交流实践。  相似文献   

10.
日语助动词「タ」不仅可以表示过去,也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事物的状态。而且根据语气的不同,还可以表示命令、确认、回想、感叹等语气。本文从句子中谓语的角度出发,对日语助动词「タ」进行分析,根据谓语动词的不同来举例说明日语助动词「タ」的语法功能和意义,并对「タ」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日语中的动词有自动词和他动词之分,其自他性可从是否可接「を」格名词为判断,对于「焦る」这个动词,辞典中将其归为自动词,但因其可后接「を」格名词,有些学者认为应将其归入自他动词的行列,本文根据他动性的归属度对「焦る」的用法进行分析,认为「焦る」属于自动词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日语习惯上把人称词分为自称、对称、他称三种。本文通过对中日两语言中的对称代名词的对照比较,研究探讨日语对称代名词的使用特点和文末待遇表现以及隐含用法。更好地感受日本人的心理定位意识,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运用同一思维模式思考问题,去真正读懂理解异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と思うと」「かと思うと」「とたん(に)」「や否や」这几个复合助词在日语中表示时间关系时被频繁使用,汉语意思均为"一…就…",主要用于表达"同时性""瞬间性"的时间关系,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句子中前后描述的主体是否一致,有无因果关联,动作有无意志性,接续助词的意义和语气等方面的细微差别,这使得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时容易混淆而造成误用。本文试通过三者的语法意义、接续方式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三者的误用情况,可以帮助中国日语学习者减少误用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14.
讨论场合中不同意言语行为是威胁对方面子的行为,需要采取礼貌策略,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分析"BTSJ日语自然会话语料库"中讨论谈话的不同意言语行为,明确了日语母语者在讨论中不同意表明的五种礼貌策略,即"部分同意""表明共同立场"的积极礼貌策略及"提出疑问""征求意见""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消极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自古盛行,中国的汉字也传到日本并得到广泛使用。因此,日语中有很多和汉语相同的汉字以及发音相近的词。作为称谓语的"先生"便是如此。日本从中国引入书籍之时,这一词语便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虽然双方都在使用,但出自同源的同一个词在两个国家已经产生了不同的含义和用法。本文从历史入手,对汉语的"先生"和日语的"センセイ"用法以及翻译时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丽媛 《现代妇女》2014,(1):168-168,172
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日语的大量词汇被汉语借用。大量日语借用词融入汉语,成为汉语的一部分,并对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两国交流日渐频繁。汉语中的新词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来自日语的借词。本文通过改革开放后(新时期)汉语新词词典中的日语借用词的整理与分析,借而探讨这一时期日语借用词的借用类型。  相似文献   

17.
陈娜 《现代交际》2012,(1):36+35
日语疑问代词「何」有着双重语义功能,一是疑问功能,要求具体的说明、解释;二是指代功能,起到指示、代替作用。在接续副助词「か」后,其基本的疑问功能发生变化至消失,指示功能出现并增强。「何+か」的意义功能相较「何」的意义功能发生了两极性的改变,即随着疑问功能的弱化,指示功能逐渐增强,最后「何+か」的疑问功能弱化至消失,只保留指示功能。  相似文献   

18.
形式名词「こと」和「の」的用法即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这些尤其对于中国人学习者来说都成为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从语法意义上详细区分了二者的区别用法,希望为学习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日语动词表过去肯定的「~た」「~ました」一般表示过去的动作、动作的完成或人、事物过去的状态等.名词、形容动词「~でした」「~だった」表示对主语过去情况、性质的说明.但也有不表示过去的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20.
"你的英语很漂亮"和"你的英语很棒"。中文虽然极其相似,但是用日语表达时前句只能用「AのBはどんなだ」而后者则用「AはBがどんなだ」。追根溯源这是由于A和B的关系,以及B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本文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这两个句型之间的异同,以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