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护理需求评估是长期护理保险筹资与给付的联结点,直接决定了保险给付,并对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试点地方在长期护理需求评估制度的设计上分歧较大,虽积累了差异化的经验与案例,但地区分割不利于社会公平与社会流动.应立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社会保险属性,结合社会实际与试点效果,适当借鉴德国经验,统筹设计长期护理需求评估体系,通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范形式,精准定位评估对象,明确独立的评估主体、科学设计评估指标与评估工具、严格规范评估程序等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客观与公正,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分类给付,实现长期护理保险资源流向精准.  相似文献   

2.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发端、架构、问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长期护理保险出现最早的国家,是补缺型和自由主义福利护理模式的突出代表,其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经验对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在介绍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本文重点阐释了美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制度框架,分别从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个维度进行了详尽介绍。研究认为美国是商业护理保险的典型代表,其护理保险体系具有混合型制度特质;此外,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具有多层次、多类型、政府主导托底、公私合作等优势,但仍存在政府财政压力大等问题。在总结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性质、水平等问题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期护理制度有三种模式:社会保险模式、普遍主义模式和经济审查模式,这三种模式的典型分别是荷兰、北欧和英国.荷兰于1968年建立强制性的长期护理保险计划.北欧国家基于中央和地方税收资助的公共系统提供普遍的长期护理服务.英国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基于经济状况调查的长期护理服务.通过分析发现,这三种模式都出现融资压力大等问题,三者在组织和提供服务方面形成了相似的改革趋势,以促进长期护理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期护理保险核心问题之辨析:日本介护保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护保险作为日本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一项制度措施,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本文基于日本介护保险的实践,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地位、方式、责任、主体及服务等核心问题的辨析,认为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独立的社会保险而非从属险种,强调服务供给而非现金给予,注重共同承担保险费用而非单方面支付,支持引入市场机制的竞争性服务而非政府包揽服务,是一种生活照料与健康照护并重的服务模式。因此,对中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启示是,需要设定科学的护理等级认定流程与内容标准,重视老年人护理的预防服务,实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的动态平衡,建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长效互动机制,多方共同参与护理保险筹资和护理服务递送。  相似文献   

5.
2020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长期护理保险着眼于建立独立险种,而实践中29个试点城市在“筹资来源”和“待遇给付范围”方面与基本医疗保险呈现出混同现象,这不仅危害医保基金安全、弱化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质保障功能,而且使参保人受益权边界不清晰。从权利基础、承保风险和功能定位层面来看,长期护理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长期护理保险应当作为独立险种。在具体的制度衔接层面,可以有选择地借鉴德国的成熟经验,建议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建立独立的筹资渠道和合理的筹资水平;打破固有的路径依赖,科学地界定“治疗阶段”和“护理阶段”。  相似文献   

6.
长期护理保险是国家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其以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为宗旨。不同于“失能”这一针对个体权益的单向性概念,护理需求以依赖风险为核心,涵摄了风险的两个面向:护理依赖者与被依赖的家庭成员。长期护理保险旨在预防该风险给护理依赖者及其家庭成员带来的不利后果,其应当作为家庭责任的分担机制而非替代机制。在制度设计上,应以重视与支持家庭为基本理念,充分考虑护理需求在家庭内部获得满足的可能性,为家庭护理提供相应的支持。现阶段,宜将老年人作为制度的主要保障对象,以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为中心提供保障,明确居家护理优先原则,在减轻个人、家庭护理负担的同时,提升家庭承担护理责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建立对数线性模型,从宏观角度对影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年支出每增加1%,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量就会增加0.122 2%。但是宏观层面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一年期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和当前通货膨胀程度,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并未在模型中显著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欧亚一些工业化国家为了应对老年人的失能风险先后颁布长期护理保险法案并付诸实施。近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长期护理保险基本上是成功的,也是世界社会保障领域的一个重要制度创新,受到了其他人口老龄化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在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经济社会效益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指出其在社会保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正逐步显现出高龄化的特征,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急剧增长,但目前却没有良好的途径和渠道能够加以满足。因此,亟待建立起一种制度化的可持续的长期照护保障。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家庭照料模式、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和高福利的政府包揽模式的利与弊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模式的优势及可行性,提出长期照护社会保险模式是有效满足我国老年人急剧增长的长期照护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典型代表国家,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护理保障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进行研究,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入手,介绍了保险的主要框架,涵盖护理保险的制度责任者、保险对象及保费缴纳、保险支付、资金筹集等内容,总结该制度建立以来的发展与改革历程,并对其实效性进行分析,归纳该制度的优势与不足。我国应根据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该体系发展模式应以广覆盖、强制性、保障性和互助性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  相似文献   

11.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护理商业保险模式、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模式和长期护理津贴模式是目前国际主流的三种护理保险模式,它们在制度设计上各有特点,强调不同程度的政府责任和个人义务,有着不同的资金来源和相似的给付方式。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制度创建时期的经济社会条件、制度成本和经济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可以发现:一方面,它们的实施扩大了保险覆盖范围,增加了护理费用支出,促进了护理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各自面临费用压力、道德风险、对储蓄和投资的挤出效应和市场规模难以扩大等问题。最后,论文针对三种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尤其是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纷纷响应,相继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政策。通过对15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政府综合使用了需求型、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但也存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短缺、供给型政策工具总量偏少、环境型政策工具数量较多和次级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等问题。未来应根据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三大类政策工具的结构,优化次级政策工具结构,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需求评估是连结护理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的重要环节,是获得长期护理保险赔付的依据,而目前在我国护理服务的需求评估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研究通过访谈等质性调查方法及政策文本分析方法,比较分析德国长期照护保险、日本的介护保险以及韩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中需求评估的实施,对比研究我国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实施办法,探索需求评估在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需求评估不能沿用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的办法,在现有制度下,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结果对于中等以上收入的老人没有明显的意义,仅仅只是政府发放补贴的工具。最后,从需求评估角度对老年长期照护保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首先,应借鉴残疾人评定的办法,加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规范性结构研究,明确各方责任。其次,解决财务分担及服务输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育体制改革与社会保险问题马阿妞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各种经济危险的公共保险计划,其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的目的是国家通过强制施行的保险形式,为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保险费用由国...  相似文献   

15.
长期护理保险的基金筹集是影响制度可持续性的关键环节,在支付引导筹资的基本前提下,制度的保障人口数量、保障水平高低、保障持续时间、国家的财政实力、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社会支持力度等均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通过对影响长护险基金收支各因素进行现状分析,并基于此构建长期护理保险收支模型,借助全国各地试点方案中的规定对各因素进行赋值并进行仿真模拟,获得筹资及支付的大致水平及比较结果。研究结论表明,短期内,在现有较低失能失智率水平之下,筹资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0.15%~0.2%)即可满足支付需求,且基金结余相对比较充裕;长期来看,随着失能失智率的不断提高,筹资比例需维持在较高水平(0.2%以上)才能满足支付需求,且基金结余相对比较紧张。因此,应尽快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以促进形成全国一体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明确制度的筹资主体和责任划分、合理确定制度的待遇水平、建立制度基金的动态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在逐渐增多,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的缺乏是制约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建立的最重要的因素,疏通筹资渠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外和国内试点地区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渠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补贴、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社会支持和个人缴费等方面的筹资渠道,并分析了在资金筹集中的困境和未来选择,以促进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作为新型险种,在我国健康保险市场上一直处于"叫好不卖座"的状态。通过比较分析美国成熟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理赔模式,探讨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理赔模式及理赔服务的缺陷,并对其造成的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现象进行阐释,进而为该险种理赔模式改进提出建议和可行性措施:积极推动对商业长护险理赔服务的国家政策支持及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使商业长护险理赔模式改革有法可循;建立管理式护理服务系统;通过电子护理平台联接管理式护理体系和社区护理体系;建立社区理赔责任护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失能人群的增加,医疗费用无序扩张等问题危及医疗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中国健康养老与追踪调查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长期护理保险对门诊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护理保险可以显著减少自付医疗费用和门诊次数。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城市职工医疗保险人群,长期护理保险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影响更大;长期护理保险降低了中高收入家庭医疗费用,而对低收入家庭影响甚微。这些结论验证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价值,并为新一轮医疗改革和试点范围的扩大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老龄化程度加剧,失能人数增加,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该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存在参保主体覆盖面不足、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水平高低不等、筹资激励措施缺乏等问题。文章将安徽省参保对象分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并将失能人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运用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精算模型中的人口、收入、成本、结果等子模型测算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水平。结果显示,2019年安徽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的缴费率为0.14%,城乡居民每年需要缴纳96.77元。结合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水平与我国筹资机制实践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为安徽省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的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在我国尚属首创。从保障政策、筹资机制、成本控制三个维度对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政策设计分析发现,通过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实现了长期护理保障的"制度化"、推动了长期护理服务的"社会化"、促进了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多层次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完善。但该制度仍面临诸多问题,基于青岛实践,我国应该加快发展全国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除国民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带来的长期护理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