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芩 《伴侣(A版)》2013,(1):14-15
正苏芩老师:你好!下面的内容是我写给女友的最后一封信,想听听您的意见: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声叹息;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无奈……偏巧,我在错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我很想潇洒的叹息一声,然后转身就走。如果执迷,会一次一次受伤,一次一次迷茫,一次一次落泪……如果我反悔这段日子,反悔自己的感觉,忘了这些,就可以继续快乐地生活,快乐地追寻自己的人生,这比执迷下去要容易多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2.
参加过多次婚恋问题的讨论,也听过太多对婚姻失望到底的埋怨。遇到朋友对婚姻的指责,不知怎么,我总是把婚姻看成一个本质好又做尽坏事的孩子。条件许可,也会激昂地来一句:“婚姻之所以变成坟墓,不是婚姻的错是人的错!”  相似文献   

3.
正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开始恋爱了。有一次,女人在街上看到一对恋人,女方手上带着一只白金的戒指,很好看。她心动了,带着羡慕的口气对男的说:"那枚白金戒指很好看,我也想拥有一枚。"男人听了,将话藏在了心  相似文献   

4.
爱过的人,你怎么能够忘记?犯过的错,又怎么能当没有发生过?所以她真的是有点笨。一切只因为,在婚姻最荒芜的时候,遇见了大学时的追求者。错的时间、错的人,这注定是一场孽缘的开篇。  相似文献   

5.
游宇明 《老年人》2010,(7):36-36
汉室重臣晁错,是个才华横溢,是非分明,对国家和皇室忠心耿耿的人。但他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后被统治者残忍地杀害。  相似文献   

6.
世上虽无后悔药,但不乏“后悔病”患者。后悔的主体和客体同一,这就意味着,纵然何等“后悔不已”,也只能自作自受。然而,有些人,虽然明明是自己决策错了,却不愿承担责任。错于同一件事情的人多了,这些人集合起来去索要“后悔药”,不仅很傻很天真,而且近乎闹剧。且看下面的例子:房子购买不到一年,自己还没入住,  相似文献   

7.
考考你自己     
考考你自己问一:我用白油漆将窗框刷了一遍,可是总觉得在窗框交叉的地方有黑色斑点样的东西,是不是我的眼睛出问题了。(限时3分钟)问二:我一发起狂来就会犯许多错,可是这一问题中有4个错,请问错在哪里呢?(限时3分钟)问三:如今有一对男女并肩走着,两个人起...  相似文献   

8.
错上一张床 30岁多金且没有结婚打算的男人更愿意在床上遇到棋逢对手的女人,享受一场淋淳尽致的鱼水之欢,而非是个生涩的女孩.  相似文献   

9.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你是否受人尊重?你是否受人尊重?下面有一套考题,请你自测一下:1.尊重别人的意见,永不告诉人他是错的。a.做不到。b.有时能做到。c.经常是这样。2.如果你错了,迅速地承认。a.做不到。b.吞吞吐吐,勉强承认。c.完全能够做到。3.同他人交往...  相似文献   

10.
我做司法社工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在一年多的实践中,通过走访社区了解情况、与服务对象面谈、开展宣传活动等,我深深体会到司法社工是多种角色(司法所工作人员、服务提供者、支持者、管理者、政策影响人等)的重叠。同时,我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但这些难题让我对司法社会工作也有了更多的感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生成的绝望     
做社工最怕碰到什么样的人?有社工说,最怕遇到绝望的人——伤心也好,生气也罢,都对生活还有期盼,唯绝望的人,对生命已无所求,是最难改变的。  相似文献   

12.
摆脱危境的语言艺术□刘汉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难免不遇到危境。有些人一遇到险境,就惊慌失措,其结果不但使财产受到了损失,而且身体也遭到了伤害;有些人遇到险境时,则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因而确保了自己生命财产的安全。故本文特谈谈摆脱危境的语...  相似文献   

13.
刘锴 《当代老年》2013,(10):44-44
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也有喜怒哀乐。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不可能天天都心情阳光,乐乐呵呵,心情郁闷、情绪不佳的时候也是经常会遇到的。遇到“负心情”侵扰时,该如何正确排解和摆脱呢?  相似文献   

14.
宋复禄 《现代妇女》2014,(1):222-223
对于一个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从学琴的第一天起,事实上就遇到风格问题。不同的教材就有不同的演奏风格。不同时代的作品有不同的风格。风格把握不对或表现不对甚至比弹错音或背错谱还严重。因此正确掌握、理解体现各个不同时代的风格特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热心于作数字统计,在这些数字当中,却也不乏具有一些趣味性。密西根大学的高帝斯教授,近十年来研究了800余个美国人的头发后指出:聪明人的头发含锌和铜的成分比那些反应迟钝的人多出25%和18%。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统计数字称:每个月平均有6000位教师在学校遇到抢劫,2500位教师收到恫吓信电,2300位女中学生遭到性骚扰。同时,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上课的时间为1万小时,用于看电视的时间为15万小时。再者,当今美国有600万人以英语为自己的第二种语言。美国平均每19秒钟就有…  相似文献   

16.
生活智慧     
我花了一个下午,看完了《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的人生哲学》。潘石屹的书,是很好的生活望远镜,尤其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回忆自己青春岁月,不是也常常感到困惑、委屈、愤怒:我不过是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我错了吗?错在哪儿了?就像潘石屹书里说的那样性情中人这个词语,是送给很多自我主义者的高帽子。比如一个人喝醉酒与人打架,本来就是错  相似文献   

17.
医生问答     
《女性天地》2010,(3):55-55
问:打120时该怎么说? 答:谁都知道遇到突发疾病或遭遇意外伤害时要打120,可拿起电话后,如何用最简洁的话语让急救人员准确了解各种信息,为挽救生命争取更多时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18.
看人     
蔡澜 《金色年华》2009,(11):35-35
人活到老了,就学会看人了。看人是一种本事,是累积下来的经验,错不了的。古人说:“人不可貌相”。我却说:人绝对可以貌相,我是一个绝对以貌取人的人。相貌也不单是外表,是配合了眼神和谈吐,以及许多小动作而成。这样一来,看人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9.
闯过了如火的七月,等待了漫长的八月,当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的九月时。一群原本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在与身边的同学、老师相处一段时间以后,自然会形成对身边人或事的看法。而这些看法不管对还是错,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一大早,要赶往单位上班的年轻人坐公交车却遇到一批外出晨练的老人,上班的人是不是一定要让晨练的老人优先挤上车?遇到突然倒下的老人,你伸出援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老人或老人的家人会不会讹你?类似这些几乎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该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