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杜威以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的教育观,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对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论教育的本质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加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从生物化心理学出发,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就是  相似文献   

2.
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随着实用主义的复兴和新实用主义的产生,杜威哲学的当代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作者拉里·希克曼(Larry A.Hickman)教授是国际上最为知名的杜威研究专家之一,他从在哲学史中追踪杜威的影响、古典实用主义文本中的解释学的完整性、对被应用到动态系统理论的杜威技术哲学的前溯、杜威哲学与逻辑教学改革的关系等维度探讨了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本文还从杜威哲学对当代经济学和教育学的启示等角度,讨论了杜威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持续的相关性论题。  相似文献   

3.
张伟 《阴山学刊》2010,23(1):128-128
受其中国弟子胡适的株连,杜威的哲学、教育思想在我国曾遭到长期的批判。其实,杜威的实用主义在美国学界乃至对美国社会影响很大。美国独立之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其科学研究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重发明而轻发现。这就是说,美国人直接地将科学看成是一种生产力,能够直接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创造财富。有人评价说,是杜威为美国定下了实用主义基调。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的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生动展示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并通过对比中国基础教育之现状揭示中美教育之差异,由此提出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民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他提出"教育的对象是人",重视教育的发展和生成,强调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与多样性。杜威把教育的目的设定为公民教育,不仅要进行知识教育,也要对教育对象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环境"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可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面向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深刻地反思了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的教育哲学家提出的诸多问题,并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把教育定义为经验的传递。杜威确信,当代教育应该自觉地弥合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的裂痕,并把民主理解为自己发展的真正的动力。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不仅体现为教育领域的革命,同时也体现为哲学领域的革命。他从其独特的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把令人耳目一新的观念引入了教育哲学领域,从而为当代教育哲学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祁玮 《理论界》2008,(9):158-159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灵魂。在20世纪20年代杜威教育思想影响了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教学方法上的革新,引发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但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没能长久地坚持下去,但它对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8.
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经验论,其基本内容是教育本质观、教学论以及对儿童与教师的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课程改革有四大启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加强课程与学生实际经验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开创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胡适教育救国思想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主义哲学是胡适教育救国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从实用主义的思想方法出发,胡适提出了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教育是社会改良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工具、培养完善的个性、个体发展应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等观点,构筑了其教育救国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评实用主义伦理、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主义是当代西方时髦的哲学流派之一,诞生地和大本营均在美国。最早用“实用主义”这个概念概括这一学派观点的是美国的物理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皮尔斯,1907年美国哲学家詹姆士出版了《实用主义》一书,大加发挥皮尔斯的思想,构成一个系统的哲学学派,其后又有杜威、胡克、刘易士等人继续发展实用主义哲学,这中间又以杜威(1859—1952)的影响最大,成为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1.
生于1859年的约翰·杜威在当代美国哲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遭遇一段时间的冷遇之后,杜威及其思想再次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杜威哲学的当代意义问题研究已经成为实用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之一.文章对杜威的共同体观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力图更加细致地展现杜威共同体现的学术内涵及其当代学术影响力.同时,以杜威的共同体学说的研究为基点进行延展性思考,试图为进一步展开对杜威哲学的当代价值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是二十世纪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政治活动家,是美国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他把实用主义发展到了顶峰,使之成为二十世纪初西方“最时髦的哲学”。 尽管我们对杜威哲学及其唯心主义实质曾经做过大量地批判,但这不等于说对杜威哲学的研究就完全够了。只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深入杜威哲学的体系内部,特别是深入他  相似文献   

13.
论杜威“教育无目的性”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伟武 《天府新论》2008,(6):154-156
受其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约翰·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是它自己的目的.实际上,改良社会的目的一直潜伏在杜威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中,只是杜威巧妙地将其"改造社会"的教育目的与"教育除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目的"的教育目的融合在一起了.尽管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性"思想有其固有的理论局限,也并非名副其实,但其内蕴的合理成分仍能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4.
杜威把实践的观点当作其整个哲学的基本观点,其经验自然主义、真理论及其他各方面的理论都具有实践论意义。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实践转向中最有代表性的派别;西方哲学中的语言等转向归根到底从属于主要由实用主义所体现的实践的转向。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超越了实用主义等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转向,二者具有原则区别,但在强调实践转向上存在共同之处。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对立统一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5.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从工具主义观念出发,把语言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提出了语言的作用和语言的意义学说,反对构造抽象的形而上学,具有行为主义和操作主义的特征。杜威对语言哲学的研究,丰富了世界哲学的研究内容,体现了实用主义对西方传统哲学的反思,主张用意义理论解决传统哲学问题,对逻辑实证主义、现代经验主义和日常语言学派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用主义是帝国主义时期最反动和腐朽的责产阶级思潮之一,是为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反动哲学。实用主义的反动历史观和社会政治观点最露骨地表现了麻痹革命人民斗爭意志,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秩序作辯护的可恥目的。而实用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杜威的思想中,又表现得最集中和最突出。杜威生活与从事著作的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总危机的阶段,马克思列宁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美学研究中,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美学是被误解较多的一个美学流派。提到实用主义、一般人总会想到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类行径。把这种看法搬到学术上来,实用主义哲学和美学就相当然地被称之为“市侩哲学”和“俗人美学”了。事实并非如此! 让我们先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的中心概念“经验”及其方法谈起。所谓“经验”,在杜威看来,就是自然进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不定的、不断完善的有机体与环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他宣称,要拿他的经验自然主义所使用的经验方法去代替传统哲学所使用的非经验方法。他认为,非经验方法是一  相似文献   

18.
实用主义作为美国的国家哲学,其生命力远胜于西欧各国的各派哲学。古典的实用主义在经历两个混合体(刘易斯概念论的实用主义和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之后,至七十年代又出现了新实用主义,并正在各个文化领域内蔓延开来。这种新实用主义与古典实用主义有着不同的风格,探讨两者的渊源关系及其存在的必然性,对我们了解美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是颇有助益的。一、古典实用主义向新实用主义的位交众所周知,古典实用主义(皮尔士、詹姆斯与杜威的实用主义)其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创立时期(上世纪末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概念论的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9.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其教育目的观最系统、最集中的表述。全面理解杜威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有利于我们弄清其实质,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更好地制定和设计我们的教育目的体系。杜威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  相似文献   

20.
罗素和杜威在真理观上持针锋相对的立场,前者是真理符合论的拥护者,后者则详细阐发了实用主义真理观.他们在真理观上的分歧源自于他们的形而上学立场和哲学方法的不同.罗素一生多数时候都坚持实在论,并坚持使用逻辑分析方法探讨一切哲学问题,而杜威完全不赞同罗素关于客观事实的本体论主张,极力倡导实验主义方法.他们二人就真理问题展开的思想交锋极大地推进了这一重要哲学论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