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词意义的本质和逻辑结构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词的意义 (“词义”)是语词符号所承载的语言共同体关于对象的观念信息 ,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物性词义和物性照应性词义。语词 ,既有客观意义又有主观意义 ,既有形式意义又有内容意义 ;本质上 ,词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西方语言哲学关于词义本质的理解往往失之片面。词义由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三部分构成。概念义不等于“科学概念”或所谓的“概念 (词项 )的内涵”。意象义是一种基本义、理性义。在语用世界 ,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在整个词义结构中的地位 (比重 )会因语词使用者、解释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
任何语言的词都有声音和意义两部分,汉语词也不例外。一般认为只有词的意义能生发引申义。本文特别提出,词的声音同样也能生发引申义,即人们常说的“假借义”。这种观点是与古人的“声训”、“右文说”、“凡同声多同义”、“声近义同”等主张或理论一脉相承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对当前关于词义的分类和同音同形词的辨别等问题的解决将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徐峰 《船山学刊》2009,(1):21-22
“嗣响离骚”之论几成船山词心的表述,船山词亦以孤忠坚执的词情阐发了他的骚怨心声。本文试从船山最钟爱的三个典故入手.分析典故的使用所体现出来的船山骚怨精神。  相似文献   

4.
词的褒贬是依附于词的指称义而存在的感情色彩,一般来说它是固定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词,在一定条件下褒贬色彩可以发生变化。弄清制约词语褒贬的各种因素,对于把握词的感情色彩、增强词语表达效果、促进语言规范化都十分重要。本文试从语言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略作窥探。语言内部因素一、语音因素词是语音与词义矛盾的统一体,语音的变化导致词义的改变,而依附于词义的色彩意义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如“好”通常读上声,是襄义。读去声为中性:“虚心好学”、“好为人师”。再如“恶”Q读j和读Wb虽都属贬义,但读e的贬义程…  相似文献   

5.
词是语言中的最基本要素。随着社会及语言的深化发展 ,受其影响 ,词也在不断变化。表现为 :一、词汇量不断扩充 ;二、词义不断增加。有些词由原来的一个词义发展为具有了多重语义。本文拟就“第二语义”现象做一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联绵词为"双音节单纯词"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联绵词是语音构词,是在语音联绵的构词机制下产生的,联绵性更体现这类词的本质属性,其联绵性包括音、义、形三个方面,音的联绵性是主要的,义、形的联绵性附属于此。在这种语音机制下,不仅产生双音节联绵词,还产生了四音格联绵词。  相似文献   

7.
拉祜语和汉语四音格词的共性和个性体现在结构、语义搭配、节律、语法手段、语体方面.结构上有复合式和附加式,语义关系有同义、类义、反义、上位下位关系.拉祜语有语音和谐律,也用屈折表现语法,因而节律性较强,但语法结构类型多样性不如汉语.通过比较发现,分析性、单音节性强的语言更易产生四音格词;而屈折性、构词双音化更强的语言,其四音格词的语法结构类型相对单一,韵律规则起的作用也更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龙川词用典的数量和广度、目的性各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龙川词中的大量用典典故并非只是一种创作手段。大量典故的存在不仅使词境更为开阔,也使词的涵盖量增加了许多;词中运用典故也并非生搬硬套,而是作者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个人情绪的自然表现。  相似文献   

9.
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着对符淮青先生关于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关系的论述加以补正。符先生所说的“词义是语素义的引申比喻义”分别分成三种和四种类型。“部分语素在构词中失落原义”实际上有四种不同情况 ,这样才算清晰到位。而“构成词的所有语素义已完全失落”亦非“完全失落”,它们和词义仍有种种联系  相似文献   

10.
桂琳 《北方论丛》2003,(1):74-77
稼轩词好用典故,历来褒贬不一。然而稼秆词中的典故并非只作为手段存在,它不仅使词境更趋开阔,也使词的涵盖量大为增加;词中典故的运用也并非牵强附会的生搬硬套,而是历代典例故实被吸收消化后的自然流露。辛弃疾所用典故的来源,多是当时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在当时是不难理解的。我们对待稼轩词的用典应看他的词作中每个典故是否用得贴切自然,万不可由于用典多而抹煞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词的文化义与文化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和文化语言学观点透视汉语词的文化义与汉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文章认为文化义是词语本身所隐含的文化色彩或者附加在词语之上超语言的文化意蕴,它负荷着汉民族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透对对汉语例词的文化义的分析,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可以深化语言科学的研究,窥见汉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汉语的文化义似应从以下方向发掘:成语与典故义;比喻与比喻义;借代与借代义;附会与象征义;联想与联想义;情态下褒贬义;风格与语体义;形态、色象与形象义等。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语言学中的典故词语的多寡,往往可以作为测量该民族该国家精神文明的标尺,并标志着其历史文化宝藏的丰富与否。汉语典故词语所具有的凝缩性、经典性、融合性、国俗性等性质,将典故词语与其他词语有效地区别开来,而典故词语的概括式、缩合式、截取式、复合式、藏词式、飞白式、序换式等构成形式对我们认识、掌握这一语言瑰宝,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比喻词可分为全喻型、半喻型两大类型.根据构词方式,全喻型又可分为语法构词和语音构词两类,半喻型仅包括语法构词中的偏正式一类.与先秦其他典籍相比,<庄子>比喻词的特征表现为:数量多,构词方式丰富;表现心理状态的词多;形式新颖、语意浓缩.  相似文献   

14.
叠音词与单音词叠用形式上十分相似,但二者的结构与词义均有不同。叠音词是重叠同一个音节而构成的双音词,而单音词叠用属于对词的运用,是用词组句而形成的语法关系,是造句问题,在语法研究范围内。叠音词虽然是两个音节,但在语义构成上只有一个语素,属于单纯词,其词义与单字义无关,两个音结合起来表达一个词义。单音词重叠使用后,两个词结合为词组,词汇意义与单个字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相因生义"是词义演变的一种类推形式,但同基于思维联想的词义引申存在根本区别.这种演变方式揭示出词义发展过程中的横向影响和制约.其机制是类推.但它有条件限制,只有在A这个词的词义系统发生了"病变"的情况下,才能通过类推将其词义再类推到与之相关的B的词义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贾迪扉 《殷都学刊》2004,(2):109-112
"后门儿"笑话儿"等词中的"儿"当看作特殊词缀.除了不自成音节的特性之外,"儿"的特殊性还表现在构词、表义和修辞色彩等方面.其特殊作用可以概括为改变词性,变不成词语素为单音节词,变两个本不能组合成词的语素为双音节词,调整词形,区别词义,增加感情色彩等.  相似文献   

17.
试论唐人小说中的联绵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太平广记》中的唐人小说为材料,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联绵词的词汇概貌、词形、词义、用法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唐人小说中的联绵词总体上以继承为主;联绵词词形的发展变化逐渐趋于稳固;唐人小说中联绵词的词义发展出现两极分化;唐人小说中联绵词的用法趋于松散;语言的同化规则和人们的心理类推作用对联绵词形、音、义的发展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应重视探讨语言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背景和语言自身两个平面探讨了词的非理性意义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非理性色彩的存在是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客观世界以及人类对周围世界的复杂感受在语言中的投影。它的存在,填补了词的理性意义的表义空缺,大大增强了词义的表现力。这些事实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非理性色彩是词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寻求走出词义表达困境的可能途径。术语解释:理性意义──词义的核心内容;非理性色彩──理性意义的携带信息。  相似文献   

19.
论稼轩词的用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词用典之丰富及自然巧妙 ,历代词人无出其右。通过对辛词用典的数量及典故出处的分析 ,可以看到 ,这些典故的运用与其儒家为主的政治思想有关 ,与其人生际遇有关 ,与其人格精神有关。辛词用典均能“自出己意” ,“以意摄事” ;且具有如盐溶水 ,浑化无迹 ;反意而用 ,弥见创新 ;点铁成金 ,脱胎换骨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陶原珂 《学术研究》2000,(2):121-126
由于词例涉及面广,可以用来反映词的源流、搭配,词义的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等等,词例与词典的适配关系较为复杂。本文从溯源释义、训诂释义和辨形别义三个方面探讨词例与词典功能适配关系的理据性,试图揭示出词典用例的某些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