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黄展骥 《晋阳学刊》2002,79(6):58-63
整个20世纪,悖论研究在西方历史上掀起第三次高潮.众多学者奋力"解悖"(主要是"说谎者"悖论),但直至80年代末,仍然束手无策.正当他们感到渺茫绝望之际,前景忽露曙光伯奇、巴威斯、德福林等提出一系列的"语境敏感"方案,被一些专家誉为"奇迹"这种方案很自然地消解了"强化谎者"悖论这一"千古之谜".但是,这种方案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为了消解"矛盾被证"(悖论),它回避、拆散、压制或消灭"仅是矛盾".而我们的"复合命题"解悖方案,既能保留"仅是矛盾",又能消解"矛盾被证"(悖论),完全不具"特设性".  相似文献   

2.
陈晶晶 《理论界》2013,(10):97-99
确证悖论作为科学哲学和逻辑哲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页,得到了逻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持久而热烈的关注.亨普尔是在研究等值条件和尼科德标准的基础上发现确证悖论的,他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确证悖论和解决悖论的方案,还在于他的研究激发了冯·赖特、科林·豪森和皮特·厄巴赫的兴趣;使得他们分别在形式逻辑框架和贝叶斯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解决确证悖论的方案,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保留"矛盾",消解"悖论"--评克里普克、伯奇的"解悖方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黄展骥 《晋阳学刊》2001,72(6):59-65
"初始谎者"悖论早被中、印和希腊三个古国独立地消解了.他们发现"自涉"加"否定"产生矛盾.但是,他们并没有消灭(或压制)"仅是矛盾",这是正确的.因为,矛盾存在于语文里是正当的、合法的.赫拉克利特提出"亦此亦彼"悖论(矛盾可同世而立,矛盾句被证明为真)否证不矛盾律.欧布里德提出"强化谎者"悖论,挑战不矛盾律,迄今无公认的消解方案.整个20世纪是历史上"解悖"的第三次高潮,比前二次古希腊和中世纪的研究深入得多,也广泛得多.有三个最著名的方案塔斯基的"层级"方案;克里普克为了弥补塔的缺失,提出"根基(非赋值)"方案;直至近20余年来,伯奇为了弥补克的缺失,提出"语境敏感"方案.这三大方案的共同"大缺失"是,以消灭(或压制)"仅是矛盾"来消解"矛盾被证",均是削足适履的方案.而我们向来的方案就是,既保留"仅是矛盾"于语文里,又能指出"强化谎者"悖论犯"复合命题"谬误,"矛盾被证"不能成立.这样,2000多年来的"强化谎者"悖论就被简易地消解了.  相似文献   

4.
绿蓝悖论是当代逻辑哲学、科学哲学、形式知识论等领域研究工作的核心之一.对绿蓝悖论源发语境的考察,明确了绿蓝悖论是确证悖论的殊型.为了解决绿蓝悖论,哲学家们在语言论、科学方法论和贝耶斯主义等路径上提出了诸多方案.辨析这些代表性方案表明,它们都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绿蓝悖论.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是确证理论的逻辑研究范式,良好的解悖方案可能要在认知路径上寻求.  相似文献   

5.
典型的"不充分决定命题"以经验等值问题为理论基础,强调经验证据对理论的不充分决定作用.经验等值命题又是以传统的"假说演绎"模型为依据的,它的论证表现为一种"直接确证假设",其根据在于假说演绎理论的"后承主义".劳丹和利普林针对亨普尔式的逆后承条件,从反驳直接确证入手,提出了"间接确证"论证,试图直接截断从经验等值到不充分决定命题的逻辑关联.但劳丹等人的间接确证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违背了确证理论中"逆后承条件"和"确证的充分性条件"的不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说谎者悖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解悖方案也有很多。克里普克固定点真理论是一个著名的解悖方案。他基于强克林三值语义学构造出固定点模型,以此来说明真的直观含义并在某种意义上解决了说谎者悖论。他的理论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实现公式"P"和"P是真的"的等值置换;只有一个T谓词而不是多个不同的Ti谓词。但是他的理论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一些直观上有效的公式不再是有效的、(T)模式不再成立、对角线定理不再成立以及表达力被弱化了等。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5-10
凯伯格发现的彩票悖论在逻辑学、科学哲学和形式知识论等领域掀起了广泛热烈且持久的讨论。考察具有代表性的解悖方案可以揭示这些方案共同的基本前提:彩票悖论是信念视角下的合理相信或接受悖论。但通过细致分析不难发现,信念视角下的"彩票悖论"实质不是悖论,使其成为悖论的方式之一是从作为言语行动的断言视角重新审视彩票案例,因而利用断言的知道原则就可以成功地消解作为断言悖论的彩票悖论。  相似文献   

8.
说谎者悖论有着悖论鼻祖之称。学界对它的研究一直是持续不断,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令学界公认的解悖方案。文章在分析导致说谎者悖论的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开启了语义悖论消解的新路径——语用维度,并进而得出结论:说谎者悖论纯粹是人们人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澄清“意义”、“矛盾”、“自涉”等概念作为“解悖”的预设性知识 ,并指出目前西方最具活力的“语境敏感”解悖方案的“特设性”。最后 ,略评黑格尔的“悖论观” ,进而提出作者自己的“解悖”方案。  相似文献   

10.
考察新归纳之谜的发现过程表明,新归纳之谜实质是假说的可投射性问题,绿蓝悖论则是新归纳之谜的事例。绿蓝悖论的悖结在于析取属性绿蓝是否可投射,因此合理的解决方案应给出属性的可投射性判定标准。检视现有代表性可投射性标准,发现它们均归于失败。而利用情境论的因果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可对绿蓝悖论给出一个新颖消解,并对之进行简要的目的功能性辩护。  相似文献   

11.
类型论是罗素为解决逻辑悖论而构造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以恶性循环原则为前提,其核心思想是不把类当实体看,其总体思想是任一函项必定属于一定的类型和阶。类型论提供了一种对悖论的统一的解决办法,其排除悖论的实质是把引起悖论的表达式归于“无意义”。类型论本身并不完善,引来了争论,争论的焦点首先是可化归性公理,其次是恶性循环原则,引起争论的实质是在类的实在性问题上实在论和唯名论的对立。类型论尽管在总体上不那么令人满意,但它给逻辑和哲学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转型是中国现代化的深层机制,是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和关键。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要实现文化转型。而实现文化转型,具备强烈的文化忧惠意识是前提,塑造国民的理性精神则是其重要的支撑点,实现人的现代化则是关键。当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3.
吴玉军 《浙江社会科学》2012,(1):103-109,158
在现代社会,随着事实和价值、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社会道德与个人道德的分离,人们对善的理解和把握成为了私人之事,外在的力量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价值个体主义使价值怀疑论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外在的一切权威都需要经过个体理性法庭的批判才能取得合法地位.由此,“圣人”、“经典”、“宏大叙事”竞相成为被解构的对象,告别权威和崇高成为价值领域中的响亮口号.如何在个体理性反思能力和外在权威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是当代价值共识问题面临的突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克里普克举出"间接自涉"例子表明只有遭受不利的语境"作弄",语句才沦为"悖论"的;古普塔举出例子表明克的"根基"说排除过多"好"的语句.可以看出,克、古举出的,均为同类简单例子的复杂化,了无新意;再者,"说谎者"悖论犯"复合命题"谬误,消解这个"千古之谜"之后,便看出克、古(和众多西方权威)的相关理论没有多大价值了.  相似文献   

15.
朱崇科 《晋阳学刊》2006,(2):103-109
如果从本土的视角来参详马华文学史,南洋色彩的提倡(1927-1930)、马来亚地方作家论争(1934)和“马华文艺独特性”论争(1947-1948)这三个基点不仅引人注目,而且至关重要。重新思考它们的意义不是重复劳作,而是在部分重现历史现场的基础上,考察马华文学本土在20世纪20-40年代演变的粗线条轨迹,同时指出其中的悖论/吊诡和张力,也希望能够借此从不同视角(1.文学地理的具象化;2.文学层面的质变;3.文化/政治:捆绑的复杂化)探勘本土蜕变的谱系学。  相似文献   

16.
作为马克·吐温的盛名之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历来受到中外论者的偏爱,而其叙事结构和语言特征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以克林斯·布鲁克斯的悖论、反讽理论为批评视角,探究了该部作品的叙事艺术。审视之下,不难发现,小说中蕴涵的悖论与反讽是营造整个文本的美学旨归。  相似文献   

17.
张建军 《学术研究》2012,(4):14-21,159
由蕴涵怪论引发的实质蕴涵合理性辩护问题,既是当代逻辑哲学的重要课题,也是逻辑基础教学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化解怪论定理之"反例",是实质蕴涵合理性辩护的重要途径。以往的化解路径可以较好地应对"第一类怪论定理"问题,但难以化解关于"第二类怪论定理"的"严峻反例"。运用"形式蕴涵"理论重新审视实质蕴涵问题,可以为怪论定理之"反例"提供一条新的化解路径,使"严峻反例"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从而使经典逻辑真理的普适性得以维护。  相似文献   

18.
在国门打开,西方文化、西方伦理道德不断冲击我们头脑的经济时代,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站在时代角度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全面的分析梳理,取之精华,去之糟粕,并注入时代新内容,古为今用,使祖先的遗产世代流传,永放光辉。  相似文献   

19.
治理作为西方语境下的概念,运用到中国,必须与中国国情相契合,也就是说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社会的治理.中国治理的困境主要存在于农村建设的管理与自治、村干部的行政权与自治权以及村民的分散经营与集体认同的三对悖论中.为此,需要重整国家政府、基层政权与乡村的利益,并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