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9年3月,周恩来同志曾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鉴湖女侠的遗风,在我看来,主要包括秋瑾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对民族解放、男女平权、社会变革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为革命飞血成霞、洒骨化玉的大无畏气概以及咏诗明革命之志、著文述爱国之怀的雄浑文风。提倡发展女子教育,并为之身体力行正是其中一个具体的层面。“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秋瑾所处的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怎样一个时代呢?  相似文献   

2.
秋瑾(1879—1907),原名秋国瑾,字璿卿,别号竞雄,自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女革命家。1904年,她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于次年先后加入光复会与同盟会。1906年,她在上海筹资创办了《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成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诗歌以反帝抗暴、振衰济时为主调,主战拒和,仇洋御侮,旌表英烈,指斥降事,哀怜民苦,拧写悲怀,表现了近代诗人做岸不屈的民族气节和深沉坚执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秋瑾入同盟会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瑾在一九○五年加入同盟会,已属无疑,但具体月份尚有分岐。近年,毛注青作《黄兴年谱》(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说是九月上旬(农历八月);敬莺撰《女革命家秋瑾年谱简编》(见《绍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二期),也与此说同。我认为此说难以成立。关于同盟会正式成立时间和情况,邹鲁在《中国国民党党史稿》(一九三八年版)中,明确记载说,公历八月二十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开成立大会,加盟者数百人。秋瑾为东京总部评议部评议员,并被推为浙江主盟人。可见,秋瑾入会只能在此以前,而不能在此以后。此外,秋瑾牺牲后,孙中山为她撰的挽联曰:“江产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如果秋瑾在同盟会正式成立后入会,那么“首赞”二字便失去了意义。再则到九月份,浙江省入会者已有十多人,不能设想此时作为浙省主盟人的秋瑾尚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鲁迅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发展成为共产主义者,其根本的标志便在于他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学会运用辩证法来观察、分析、研究一切问题,并以它作为武器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阶级敌人进行斗争。他的后期杂文所以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具有克敌制胜的力量,就因为充满了辩证法的光辉。作为革命家的鲁迅,后期思想的深邃,突出地表现在他“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因此,抓住鲁迅后期的唯物史观的研究,也就容易弄清楚共产主义者鲁迅思想的根本特点,从而把他前后期的思想从本质上划分开来。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秋瑾生年,我原主1875年说。主要据秋宗章的《六六私乘》、《六六私乘补遗》、《关于秋瑾与六月霜》几种材料。故1966年前我所写的《试论秋瑾的诗》、《秋瑾与妇女解放》,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林庚、冯沅君主编、由我编写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近代部分,在介绍秋瑾生年时,均作1875年。1979年夏,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我十五年前送交该社的一部旧稿《秋瑾诗文选》,书末附录《秋瑾年谱简编》也要修订。关于秋瑾生年,当时最流行的说法是1879年,故1979年学术界有纪念秋瑾诞辰百周年的活动,不过我当  相似文献   

7.
一九○六年秋瑾来湖州浔溪女校任教,学术界把时间定在夏历二月,未有异议。至于秋瑾何时离开浔溪女校,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为一九○六年夏历六月说,一为一九○六年夏历四月说。两说源于当时在浔溪女校的两个见证人,即秋瑾生前好友徐自华、徐蕴华姊妹俩。徐双韵(蕴华)《记秋瑾》一文,有“秋瑾遂在暑假时鸿飞而去”之句,又有“在短短五月中,我们受到秋瑾的启发不少”之说。据此,秋瑾首次离浔溪女校的时间当在一九○六年夏历六月。徐双韵在一九六  相似文献   

8.
关于秋瑾被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说“开枪拒捕”。查清绍兴府知府贵福的“安民告示”曰:“……秋□竟敢开枪拒捕。”《民国人物传》的记述则更加具体:“秋瑾和少数学生持枪械同清兵搏斗,击毙清兵数人,学生死二人,终因众寡悬殊,抵抗失败,秋瑾及程毅等六人不幸被捕。”另一说“束手待毙”。陶成章在《浙案纪略》中,对秋瑾“束手待毙”深表惋惜,说:“……然瑾苟于此时召集体育会之学生,犹足以杀贵福而占领绍城,虽无大有为之处,犹愈于束手待毙。”这分明说秋瑾没有开枪拒捕,组织抵抗。此外,秋宗章在《六六私乘》中也说秋瑾是“束手被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史学界有秋瑾生年为一八七八年之传。究其渊源之一,起因于一九八○年发表在《人物》杂志的《王炎华谈她的外祖母秋瑾》和发表在《浙江日报》的《秋瑾生年又一说》这两篇文章。因秋瑾的外孙女王炎华说:“我外祖母是属虎的,比她妹妹秋珵大两岁,照生肖推算,秋瑾生于一八七八年。”缘此说与历来秋氏记载迥异,所以于一九八一年暑假,我专程去沪查讯,向表姊王炎华讯问先祖姑母秋瑾诞生于一八七八年之说有何依据?王炎华说,“是姨妈(即王慰慈老人)对我说的。”因此我又到姑母王慰慈那里讯问,她老人家说没有说  相似文献   

10.
爱国之恋     
正~~  相似文献   

11.
薛涌 《东西南北》2013,(24):7-7
曾经遇到过一个小小的高中球队比赛,一百多号观众,要先唱国歌,而且不是放录音,是请一个高中的歌手唱。他声音一起,全场肃立,大家手捂胸口,对着国旗跟着唱起来。操场上锻炼、散步的几个居民,包括一个修整场地的工人,也都停下来对着国旗肃立。这是我在美国生活的一个典型经历。美国人爱国情绪之强烈、之自觉,实在超出我的预料。如今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已经九岁,她的经历使我有机会观察美国是如何培养孩子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由浙江省社科所和省政协、省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绍兴市政协、绍兴市文管会共同发起的纪念徐锡麟和秋瑾就义七十五周年、陶成章逝世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7月11日至13日在烈士家乡绍兴举行。参加会议的除发起单位外,还有省委党校、省民革、省文化局、本省大专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长春师范学院和上海电影制片厂等单泣的同志以及三烈士的后代,共四十多人。大会收到论  相似文献   

13.
传为秋瑾所作的《歌两章》,见之于《秋瑾和<歌两章>》一文,发表于1981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倪墨炎同志据1905年出版时《东京留学界纪实》一书录出。据该文说,这是两首歌词,是为悼念留日女学生徐毓华的逝世而作的。徐1904年8月来日本,因有肺病,于12月12日逝世。18日,中国女留学生在留学生会馆召开了追悼会。到会的有陈撷芬、林宗素、潘英、秋瑾等共十三人,由林宗素读祭文,陈撷芬等人演说。演毕,共唱哀歌一曲,计有歌词两章: 二十世纪风云紧,女权日渐伸。雄心游万里,病躯异国入膏盲。哀我子矣具此志,方期善果兴。谁料忽摧折,志未达而业未成。连枝悲号风,同行之雁痛离群。魂兮归来,鉴我此心,一曲泪沾巾。  相似文献   

14.
15.
《社会工作》2011,(3):56-64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赣西南苏维埃运动发祥地.毛泽东赞其为第二个井冈山,陈毅誉其为东井冈.对于那段风云激荡、渐行渐远的革命斗争历史,丁仁祥同志总能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学生和部队官兵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相似文献   

16.
“秋瑾不仅为民族解放运动,并为妇女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典型”——这是郭沫若同志对秋瑾一生主要业迹的评价。秋瑾一生只度过三十个春秋(1877年—1907年),参加革命活动的时间不过三年(1904年—1907年),但她在自己短短的革命生涯中,不但对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作出过重要的贡献,而且在妇女解放运动方面也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活动家。本文拟对秋瑾在妇女解放运动中的贡献作一些评述。“革命当自家庭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每当国家处于危难,人民惨遭涂炭的紧急关头,总会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各垂千古的人物。他们中,有因衔命出使,面对强暴,力挽狂涛,不辱使命而殉国;有因职寄守土,浴血奋战,粮尽援绝,城破家亡而捐躯;有因慷慨赴义,屡仆屡起,百折不挠,饮恨沙场而献身;有因身陷囹圄,大义凛然,宁为玉碎,不作瓦全而牺牲。然而,能集中上述品格和业绩于一身者,则恐怕只有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人而已。确实,一介书生出身的文天祥,在明知宋室大厦将倾,宰执辅臣或逃或降,庙堂之内门可罗雀的严峻形势下,作为一名地方官,却能挺身而出,毁家纾难,受命于危难之际,以九死一生的气概,与元军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当他不幸兵败被执,在四年囚禁期间,又以浩然正气,顶住了敌人的百般威胁、利诱,直至最后从容就义,这是何等的英勇壮烈。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谱下了一曲极为悲凉的壮歌。  相似文献   

18.
《学问》2010,(1)
<正>今天,在重温"勿忘国耻"的同时,迎来了我祖父吴禄贞在担任延吉边务督办时修建的"戍边楼"100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19.
明哲法师,字日晶,俗名张玉祥,号云祥,1925年3月出生,山东济宁市人,7岁开始读私塾,跟母亲吃素学佛,通读四书五经,因家境贫寒,15岁辍学,曾想出家未遂,到万盛祥玻璃店学徒,1948年2月8日投拜上海圆明讲堂圆瑛老法师座前,正式出家为僧,即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做沙弥.1950年在福州市舍利院慈舟老法师门下,受三坛具足大戒,学戒律,学华严教义.1952年随慈老去厦门南陀普寺任僧值职.1953年春在上海随静权大德高僧学天台,华严大教.1954年秋去五台山清凉吉祥寺随能海上师学习戒律和密宗教法.1955年应广济茅逢净如方丈邀请,参加华严法会,作为副讲.195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佛学院,1959年毕业,并分配回原籍.  相似文献   

20.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秋瑾的这段文字原来无题,当时是给上海爱国女校徐小淑的。1927年徐小淑在秋瑾手迹末尾“誌”曰:“此先师于殉国前五日自会稽所寄者也。缄中并无别简,当时深滋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