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行为则无犯罪"这一刑法格言从古至今均受到一致的认同,而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基本分类包括了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其中不作为犯罪中的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或不真正不作为犯罪的先行行为的成立条件,以及先行行为产生救助义务的关系是可以通过危险状态的程度来予以衡量,具体来说其行为结构模式可以表现为:先行行为危险状态救助义务。然而不同的先行行为种类如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和合法行为相混合的混合行为与危险状态的关系,直接导致着是否产生积极的救助义务,即什么样的行为,造成了什么样的危险始产生救助义务,是有十分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行政不作为是有法定作为义务的行政主体在有能力履行其行政法上义务或其先前做出的承诺的情况下,没有履行或在法定履行期限内不及时履行的行为。药品监管行政不作为是指药品监管行政部门在法律上负有对药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管的义务,且事实上能够履行监管义务的前提下,没有履行或在法定履行期限内不及时履行其作为义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陈鑫 《决策与信息》2011,(12):68-69
“见死不救”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有责任的情形。这种情形是指“见死不救”的行为人具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而不作为,导致被害人受到伤害的情况。二是行为人虽然没有法定或约定的责任或者义务,但是有能力救助却不救助。对于第一种情形,大部分责任属于法律中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从而这种“见死不救”行为一般是作为“不作为犯罪”来处理。但对于第二种情形下行为人的“见死不救”行为,认识上则要复杂的多,本文对此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4.
德日国家学者对作为义务理论孜孜不倦的探索,历经形式到实质再到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作为义务理论。这些理论学说对不作为犯罪制度的构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对上述两方面的探索上都存在缺陷。笔者试从“法律关系”这一法学基础概念入手探讨不作为犯罪的特定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5.
赃物犯罪在司法实务是经常发生的犯罪行为.其本质是对于前犯罪行为所形成的违法财产状态予以维持”。虽然我国对赃物犯罪作出了规定,但对“无偿收受赃物”是否构成犯罪却没有进行明确,这造成了司法实践上的一定困难,笔者根据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先后考察了赃物及相关的一些概念、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关于赃物犯罪的规定、现状,根据此类行为的特征及危害性,为完善我国法律对此种行为的规定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不是所有的拒绝郝构成行政不作为,重要是看作出拒绝行为的主体是否有为的义务和为的可能。如果拒绝的主体有义务为,也有可能为而拒绝为,此时,拒绝就是不作为,反之,就不构成行政不作为。简言之,拒绝成为不作为的前提是行政主体当为且可能为而不为。  相似文献   

7.
仝永涛 《决策与信息》2009,(8):17-18,42
非犯罪化体现着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犯罪的相对性原则,与我国现行法律和有关刑事政策思想是相吻合的。通过实现法律与伦理的真正分立、形成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格局、重塑犯罪构成模式和法官能动地运用自由裁量权与司法技术,非犯罪化能够成立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予以遵循的一项刑事政策,本文试就我国运用非犯罪化刑事政策的可靠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据媒体报道,国家税务总局首次以发布公告的形式,明确列举规定了我国纳税人拥有的14项权利与10项义务。这次公告被视为纳税人权利的回归,引发了舆论对"纳税人意识"的讨论。所谓纳税人,是指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纳税人作为缴纳税款的主体,可以是法  相似文献   

9.
结果加重犯是刑法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造成严重后果"——简单的几个字,在刑法中,却不仅可以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还可以作为基本犯罪的加重结果或加重情节。但,正因为规范得过于简单,在理论和实务工作中引起了纷争。尤其是对于致人死亡的加重结果中是否包括被害人自杀的情形,纷争不断。在司法实践中遇到此类问题往往产生困扰,尤其在涉及到复杂客体、复合罪过的情况下,困惑更多。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结果加重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周洁 《管理科学文摘》2008,(16):121-125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行政不作为违法侵权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害是不容忽视的。行政不作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国立法上关于此问题的规定还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款中难以找到应有的救济措施,理论界对行政不作为的界定也说法不一。这样极不利于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司法实践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制度。通过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尽可能全面地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达到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盗窃罪的司法认定中存在诸多难点,主要集中于犯罪主体中的共犯认定以及客观方面中“秘密窃取”的认定。本文选取司法实践中的两例疑难案例,试图对其展开分析,并且从司法认定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问题也一再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食品安全事件仍然频频发生。本文从行政机关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行政不作为行为的角度进行分析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问题,并在行政不作为理论和检察监督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对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行政不作为进行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行政不作为违法侵权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害是不容忽视的.行政不作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国立法上关于此问题的规定还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款中难以找到应有的救济措施,理论界对行政不作为的界定也说法不一.这样极不利于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司法实践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制度.通过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尽可能全面地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达到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义云 《科学咨询》2009,(20):105-105
结果加重犯是刑法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造成严重后果"--简单的几个字,在刑法中,却不仅可以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还可以作为基本犯罪的加重结果或加重情节.但,正因为规范得过于简单,在理论和实务工作中引起了纷争.尤其是对于致人死亡的加重结果中是否包括被害人自杀的情形,纷争不断.在司法实践中遇到此类问题往往产生困扰,尤其在涉及到复杂客体、复合罪过的情况下,困惑更多.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结果加重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不作为”是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阻碍,亟需得到有效治理。本研究在计划行为理论(TPB)基础上加入“过去行为”和“外部因素”两个变量对研究模型进行扩展,构建了领导干部“不作为”的影响机制模型,继而基于924名领导干部的问卷调研数据进行了假设检验和模型验证。研究发现,领导干部的消极态度、对周围消极评价感知以及对困难程度的感知均对“不作为”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领导干部的过去行为经历对“不作为”行为意向的影响不够显著,而包括“监督约束”等在内的外部因素除了直接对领导干部的“不作为”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外,还作为中介变量与领导干部“不作为”行为意向共同影响“不作为”行为。  相似文献   

16.
犯罪实行行为是犯罪论中的重要范畴.我国刑法中并未有“犯罪实行行为”概念,而只有“行为”的概念。犯罪实行行为具有对法益侵害性、有意性、相对性、有责性的特点。在犯罪实行行为理论中,社会相当性作为一种对实行行为进行解释和判断的标准,既是应然标准,也是实然标准。作为一种应然标准,社会相当性理论应当被运用到犯罪实行行为的解释和判断上来,不能脱逸社会相当性而从形式上判断行为的刑法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对在其服务场所内的消费者、潜在消费者和其他进入消费场所的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负有安全注意义务。作为一种法定义务经营者要积极作为,应当履行警示充分、预防设施和安保人员齐全、救助及时和证据尽可能完好保全与提供的义务。当经营者违反安全注意义务,使消费者受到第三人侵害,经营者被推定为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而责任的承担方式则是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补充责任。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七)》增加规定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这对现阶段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具有重大意义。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该罪的犯罪主体是准确运用该罪名的关键。本文拟就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未对帮工行为作出明确的规定.但义务帮工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且形式多样。实际生活中,帮工行为往往和无因管理、雇佣关系等发生联系.如何明确其基本含义并确定义务帮工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有很强的司法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秘书腐败犯罪,是指党政机关秘书工作人员利用其职权职位所实施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等失德失范、违法犯罪的行为。所谓司法控制,是指通过司法程序追究犯罪行为人刑事责任,打击和惩处犯罪分子,彰显刑罚的威慑力,从而达到预防和遏制犯罪的目的的法律措施。对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组成部分的秘书腐败犯罪,通过司法进行控制是一种有力的手段。但这种手段在我国此种反腐斗争中运用得并不顺畅,效果也不理想,因而有必要加以完善。秘书腐败犯罪的严峻性近年来,在各种职务犯罪中,党政机关秘书和党政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