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派词人”是词史上一个重要流派.此流派称谓从最早的稼轩词风格指称“稼轩体”、“辛体”、“稼轩风”.到之后的“苏辛派”、“辛派”、“辛派词人”,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趋势。从指称的变化过程看.它一方面反映出由辛弃疾所开创的这一独特词风渐被同时代人及后人认可.并在创作上体现出有意的推崇和仿效,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这一领域已愈来愈多地得到词学家的关注并在研究上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
刘克庄辛派词人辨明见人们都把刘克庄归入辛派词人。但只要我们考察一下后村词在当时的地位,与辛派词人的关系,后村词是否学稼轩词以及前代词评家的态度等,就可发现刘克庄并非属于辛派。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资料来看,最早评价刘克庄创作成就的要算叶适,他在《题刘潜夫(...  相似文献   

3.
“辛派”的确立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辛派”词人在学术渊源上多与“伊洛之学”有着若隐若现的因缘关系;而在词法方面,“辛派”“抟搦义理,劫剥经传”也多表现为运用经传语与理学语以入词。这不仅与当时崇尚“义理”的学风有关,而且与“辛派”中本身有许多理学家这一客观事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寿词兴盛于南宋。辛派词人创作了大量的寿词,体现出一种共有的寿词情结。他们的寿词,或颂扬知己友人的德行才识,或表达对知己友人的同情与劝慰,或直抒一己的真实情怀,都联系着抗金复国这一时代主题,与一般士大夫寿词极言金玉富贵、互颂功德的主题倾向迥乎不同,体现出一种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5.
词学界对于辛稼轩的研究已深入到其文学创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稼轩的文学创作也由词到诗到文 ,展现出全方位的探索景观。辛稼轩雄踞于词坛峰颠 ,既有对前人的吸收和接纳 ,同时也有对后世词人的启发和引导。因而 ,在稼轩之后的词史中 ,许多人笼罩于“稼轩风”的“晕圈效应”之中。刘须溪的词作篇目在宋人中仅次于辛稼轩 ,不仅数量众多 ,而且成为宋末辛派词人的“光辉的殿军”。本文试图以须溪“文本”为基点 ,从须溪词的比兴象征与须溪以文为词的特征两方面 ,对须溪从词体和词体精神上接受辛稼轩的作词艺术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顾随《倦驼庵稼轩词说》是一部很重要的研究稼轩词的论著。这是作者自己词作创作经验和宋词鉴赏方法的结晶。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重点分析了《稼轩词》主旨美:"诚"和"高致"。这个"诚"就是辛弃疾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和生命热望;"高致"则是作者心胸精神的自然流露。二是分析稼轩词艺术美:灵动妙悟,注重词汇、句式和词义之间的圆融和谐。三是他为读者欣赏阅读稼轩词指出方法:尚友词人,了解词人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稼轩词中的梦词有78首.约占稼轩词总数的12.4%;从内容看感叹人生如梦、无奈归隐的梦词有37首.占总梦词的近50%.深入解读稼轩梦词,有助于了解词人从儒家积极入世思想转变为佛道归隐思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清初前二三十年词坛盛行稼轩词风,这已成学界定论,从群体步韵唱和角度,顺康朝词人存有大量步韵宋人词的创作,尽管在这一时期此类创作集中在对苏轼、辛弃疾、史达祖、岳飞等人词作的步和上,但真正能神形兼备地传承的仍然是稼轩词风。  相似文献   

9.
南宋词人辛稼轩一生渴望实现抗金救国的理想抱负,可壮志难酬,时不我与,英雄的无尽哀愁叹息尽入其词中.但稼轩词并未终止于低迷徘徊的气韵与无奈消颓的沉吟,他面对无常的命运与有限的时光,最终选择坚守初心,白首相抗,在这挣扎起伏间为我们展现了深沉动人的坚守情怀和欲飞还敛的跌宕之姿.本文尝试从辛稼轩的几阕词中所共有的“白发”意象来分析词人在时光的压力下郁结交织的清愁,展现的对抗与超越的生命态度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人性动因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宋元以降",稼轩风"对明代词坛的影响持久而深远。在明初",稼轩风"是词坛主要的生态特征之一;在弘、嘉时期",稼轩风"又深刻影响了明词的中兴姿态;在晚明及明清交替时期,"稼轩风"成为词人的一种精神身份,使明词品位与境界有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偏见,辛弃疾的送别词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从辛弃疾送别词的思想主题、抒情风貌及其对文学史的影响等方面,阐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辛弃疾的送别词以丰富深刻的思想主题、变化多样的抒情风貌,蕴含着深厚博大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国家兴亡的历史责任感,成为抒写"大我志向"的政治抒情词,从而提高了送别词的品格,拓展了送别词的境界,具有相当深远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气”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理论内涵,同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以"气"论文相契合。"气"既增加了"以文为词"的外在张力,亦是"以文为词"的精神内核,同时,它也是作者本人在创作中的自觉追求。"气"既扩展了"以文为词"的外延,又是"以文为词"的核心,它使稼轩词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的词以豪放名世,而作家风格的形成又与创作激情密切相关,从人类心理的角度深入研究,创作激情是源自心灵的第三层,亦即滋生理想的志性层面。而我们试图从文艺心理学激情创作的角度,即从英雄激情、爱恋激情、讽刺激情、感伤激情四个方面探索辛词创作的心理动力特征,从而全面地探讨创作激情对辛词多样化风格形成的影响。英雄激情成就他的豪放,爱恋激情形成了婉约缠绵、朴素清新、浓纤绵密等风格,讽刺激情构成了词作的尖锐犀利、诙谐风趣,而感伤激情则对应的是悲凉深沉、抑郁顿挫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的《鹧鸪天》词计63首,数量为两宋词家之冠。其词开拓了《鹧鸪天》的题材内容,多抒写作者出处行藏的内心矛盾,揭示世态和人生哲理,意蕴丰厚深邃。其中农村词描绘田园风光民俗与农人形象生动细致,诗情画意与乡土气息浓郁,成就在东坡农村词之上。在写景、叙事、抒情、用典、对仗以及语言锤炼等方面,稼轩《鹧鸪天》词都有高超造诣,艺术风格多样。稼轩堪称词史上作《鹧鸪天》词的第一高手。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是最善于借鉴、学习前人经验的.他广泛地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己气象万千的作品世界.在所有使他受益的前人中,杜甫是一个对辛弃疾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又少有人提及的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诸多相通,使得辛弃疾的词中留下了浓重的老杜痕迹.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特别善于运用典故来塑造词人的自我形象。根据辛弃疾人生道路的三个阶段,辛词用典塑造的自我形象主要为“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和“退隐闲居”三类。  相似文献   

17.
新安画派以黄山、白岳以及徽山皖水为主要创作对象,其画家主要是徽州籍人士,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早期绘画遵循正脉,以文心开辟,宗师倪黄,至渐江达到艺术顶峰,其流派风格也随之确立,逐渐摒弃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绘画思想,画面多简淡高远,意境萧瑟、冷峻、孤傲。本文着重从新安画派重要人物之一程邃一段题跋入手,浅议新安画派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朱敦儒是宋南渡时期的重要词人,宋人汪莘曾将他与苏轼、辛弃疾并称为“宋词三变”,这个“三变”论从很大程度上是就朱词的风格而言。朱敦儒的词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概言之,朱氏早期词风以密丽和狂放为主,中期转为疏朗和沉郁,而清新与通俗则是晚期词作的主导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