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俗字与俗语在魏晋时期时大都通俗易懂,并不存在理解的困难。不过,时过境迁,现在要理解这些通俗易懂的词语并非易事,甚至成为文献阅读的拦路虎。《三国志》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俗字与俗语,本文拟对《三国志》的部分俗字与俗语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白话世情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巨著,其中的一些方言俗语较为难解,如对于扬子江心打立水,紧溜子里为着人和晏公老儿下西洋二则俗语就有多种解释。在征诸文献、广泛考证的基础上可以认为:前一俗语应是比喻处于危境而不自知、显摆逞能的意思;后一俗语中的晏公是明朝人对一晏姓人物神化后的称呼。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是西汉前期的一部集先秦思想之大成的绝代奇书。其编撰宗旨是纪纲道德,经纬人事。在这一思想的导引下,《淮南子》以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道为逻辑起点,以明道为基本线索,并贯穿自然、社会和人类之中,构建出庞大的思想体系。纪纲道德,经纬人事的思想和气魄催生出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的编撰选材观,赋予《淮南子》汇聚诸子、熔铸百家的卓越品格。而多为之辞,博为之说的编撰风格论,既是出于阐述至深之道和至众之物的需要,也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主动选择的结果,从而使《淮南子》颇具铺张扬厉的汉赋之风。《淮南子》以其博大精深的编撰思想,奠定了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编撰史上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成功地将儒、法、阴阳、名家等学说熔铸于一炉,使道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对《老子》书中的道论、宇宙生成论、无为思想和认识论、形神和养生等内容作了详细的论述。其道论、宇宙生成论代表了战国以来黄老道家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是汉代黄老道家著作,它对《史记》的影响主 要在思想方面。《淮南子》在构建天人古今知识体系、对待先秦诸子的思想方法、倡导法与 时变、礼与俗化、主张审微、重时等一系列问题上,给《史记》以深刻启示。《淮南子·天 文训》与《史记·天官书》之间也存在着学术联系。  相似文献   

6.
<助语辞>以"俗语"为释是它的一大训诂特色,而且其解释大都准确."俗语"当指现代"土话".其意义和价值表现在第一,在虚词研究史上首开以口语解释文言之先河;第二,所保存的"俗语"资料具有语言研究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小说的发展 ,源远流长。唐代虽已有市人小说 ,但仍以文言小说为主。至宋代 ,由于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 ,瓦舍文化发达 ,为适应广大读者、听众 ,白话小说遂取代文言小说而成为主流 ,历宋元明清以至于今。白话小说是用人人皆懂的俗语写成 ,拥有广大的读者。宋元明清四代产生的小说之多 ,可说是车载斗量 ,汗牛充栋。所谓俗语 ,包括各地的方言土语 ,乡音俗谈 ,以至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汉语融合的新词汇 ,谚语 ,歇后语等。中国幅员广大 ,人口众多 ,方言土语也多 ,同一意思的一句话 ,不同地方的人说来 ,写成书面就不同 ,因而必须加以解释 ,才能…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词话》出现俗语331条,总用例372例。本文具体论述《金瓶梅词话》中俗语的分布、分类、结构、句法功能、运用特色及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在汉初楚辞的传播与散体大赋的塑造上,淮南王刘安及其《淮南子》起到了重要作用。楚辞早已流行,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身边汇聚了一批楚辞作家,但刘安推动了楚辞由藩国向宫廷的传播,主要原因是刘安擅长辞赋创作,又值即位不久的汉武帝“爱好艺文”,两者一拍即合。刘安是叛王之子,为朝廷所警惕和防范,在献《淮南子》时所作的《离骚传》,对屈原进行了黄老化的评论,再联系《淮南子》反复提及智伯的命运,能够理解刘安的处境和心态。淮南王文学集团以辞赋著称,《淮南子》与散体大赋同时形成,且具有散体大赋的基本特征,它与《七发》《子虚赋》等共同塑造了汉大赋的文体样式。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复兴初期,拉丁语作为欧洲通用语的地位在意大利受到动摇,拉丁语和意大利俗语之间的竞争开始出现.但丁积极捍卫意大利俗语,并试图建立标准意大利语.但丁捍卫俗语的过程表明,标准意大利语的确立不仅是意大利俗语取代拉丁语的过程,也是意大利俗语内部贵族语言凌驾于大众语言之上的过程.因此,但丁捍卫的俗语并不俗.但丁的语言思想和辩护策略与皮埃尔,布迪厄的一些思想契合,颇具现代性;但丁对俗语的辩护也成为西欧各国拉丁语和俗语之争的模板.  相似文献   

13.
《前四史》是正史《二十四史》中的典范之作,反映的生活面非常广阔,所谓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兼容并包。《前四史》虽然用文言文写成,但也运用了数量众多的俗语。这些俗语透露了民间的心声,反映了古人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们不仅在汉语史上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而且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为我们认识这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4.
科米萨罗夫提出的语用适应理论,要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语用适应性的调整,使译作的语用影响与原作一致。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帕那休克翻译的《红楼梦》俄译本在俗语俄译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语用适用策略,即保障对等理解、传达情感效果、完成“翻译外最高任务”等原则,较好地表达了《红楼梦》中俗语所蕴含着丰富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的俗语,并以不同的方式刻画了许多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使俗语运用功能发挥到了极至。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也反映了不同阶级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6.
“俗语”这一概念古已有之,在《朱子语类》文本中,朱熹不但主张解经要明俗语,而且在具体解经过程中,俗语运用生动形象。究其“俗语”内涵,不仅包括口语化的词,还包括通俗化的谚语、成语、惯用语等形式,类型灵活多样,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同时,朱熹“俗语观”有机地协调了义理阐释与俗语表达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用语风格,也体现了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俗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的论,译者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任何他认为适当的翻译策略。在《红楼梦》的两个优秀的全译本(杨宪益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中,不同的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中出现册名卯名铜末载粮4个俗语词,语义容易误解,为整理与解读该档案带来一定困难。根据语境,结合传世文献,分析其意义,明确其内涵,消除阅读障碍,为辞书编纂修订提供参考。册名即正式的名字,多用于官府记录。卯名即旧时差役应卯时用的名字。铜末即散碎的铜钱,碎银。载粮即载税粮的简称,即根据土地的优劣及土地面积的多少,确定应缴纳税粮的多少。  相似文献   

20.
对《西游记》中的300多条俗语、谚言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认为《西游记》中的俗语、谚言设置有许多明显的特点:因人而设、语如其人,体现了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无论出自何人之口的俗语、谚言,皆富有哲理,同时体现了一种世俗化倾向,多具明代世俗社会的人情味;内容广泛,涉及社会人生诸多方面,表现出明代社会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风气。俗语、谚言的运用形成了《西游记》文中语言生动幽默、活泼趣味、流畅滑稽、明快诙谐的喜剧风格,显示出浓郁的世俗化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