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心伶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3):94-98
鲁迅真的并没有离开我们,更没有远去.但鲁迅研究历史已够悠久,其道路也是比较曲折坎坷的.长期来,我们许多人怎么也读不懂鲁迅,甚至有些研究者也对他摸不透.何故?关键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鲁迅与如何跳出鲁迅. 相似文献
2.
普列姆昌德与鲁迅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 ,创作方面 ,无论是小说的主题还是风格都很相似 ,他们都为本民族的振兴与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本文将从人生经历、文学创作以及对本民族振兴的探索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吉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6):46-49
鲁迅立足现实,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方面对楚辞进行了广泛的借鉴与运用,进一步将楚辞中展现的"凭心而言"、"发愤抒情"的创作思想赋予"现代"气息,触及楚辞灵魂的同时也意识到古代知识分子不可逾越的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4.
黎锦明作为鲁迅赞赏过的"湘中作家",和鲁迅有过密切的交往。鲁迅曾经亲自教诲黎锦明,因此无论在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黎锦明都深受鲁迅的影响。他继承了鲁迅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又开启了革命小说的先河。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黎锦明和鲁迅一样旁出一支"反抗复仇"的主题,最终成为20世纪20年代一位重要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5.
毛庆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125-129
文章从“鲁迅”笔名出现的时间、知名度和涵义 ,探讨作家鲁迅的人生道路。指出鲁迅的生活道路是平凡的 ,思想道路是曲折的 ,政治道路是坚定的。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作为思想家 ,鲁迅的道路都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继承和借鉴中国近代翻译成就的基础上,取得了骄人的翻译成就。他致力于翻译外国优秀的作品以期能引进文明,改造社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思想、翻译原则和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7.
张万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8):138-142
从地域文化角度解读鲁迅的文学创作 ,解读鲁迅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是鲁迅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简述了鲁迅故乡的吴越文化特征 ,分析了鲁迅对浙东越文化的感悟、认同 ,及其在现代文化思想启迪下对吴越文化传统的扬弃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9.
易崇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一般以为,鲁迅与通俗文学乃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鲁迅与通俗文学有着 诸多关系。本文从鲁迅对通俗文学的搜集整理、批评批判以及对通俗文学创作的引导和对 小说的区分等方面,考察了鲁迅对通俗文学的关注,阐明鲁迅与通俗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胡飞海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1):99-103
上海是鲁迅生命最后十年的居留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一座中西混合体的魔幻之都,置身其间的鲁迅产生了多种体验,影响了他上海十年的杂文创作。一是自由撰稿人身份给鲁迅带来了切实的市民日常生活体验,由此书写了上海弄堂市民形象;二是上海的租界化使鲁迅产生了屈辱而愤懑的租界体验,进而揭示了西崽和流氓的奴性;三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强化了鲁迅的革命体验,促进了鲁迅对革命认识的深化。正因为这些丰富而深刻的上海体验,使其后期的杂文创作内容丰富且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王培军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7(2):53-58
在中国 2 0世纪文化史上 ,钱钟书和鲁迅无疑是最有影响的两位大师 ,代表了在他们各自领域的极致成就 ,而这两位大师在学术思想上的异同 ,也就颇值得探讨和研究。从他们对金圣叹、嵇康的评价以及对社会、人性的批判等具体问题上 ,可以看出他们在文学见解、学术研究、文化批判诸方面的超越常见的共识相通 ,以及这种共识相通的思想背后的深层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关明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5):71-75
鲁迅在"五四"时期对提倡国学的现状不满,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上不适应现代性的需要了。进入现代社会,文化必须借鉴外来的文明成果。鲁迅对待国学持有激列的批判态度,但他不是一概反对国学,而是要看提倡的目的和"货色"。在批判的同时又有继承,他的学术修养许多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养料,其学术趣味也没有离开传统文化,并且取得了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他对待国学的态度、原则、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王敬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本文认为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鲁迅同国民党人站在一条战线上。“四·一二”政变后,鲁迅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派软硬兼施,既压制迫害鲁迅,又妄想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拉拢。鲁迅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先是玩弄欲抑先扬的手腕,1949年逃往台湾后,则对鲁迅著作采取查、封、禁、堵的政策。到80年代末,在台湾广大民众的冲击下,这一反动政策被迫取消 相似文献
15.
崔银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23-26
鲁迅与广告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鲁迅全集》中有几十篇文章与广告有直接的关系。他对广告的营销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形象、直陈、告白等技法,表现出较高的创意思维和设计水准。同时还对一些广告进行过点评,净化了当时的广告市场,对旧中国广告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绍兴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3):83-85
鲁迅接触到的绍兴民俗种类很多,这是他幼年和少年时代的文化教育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受的民间艺术熏陶,对他后来的思想艺术有很大的影响,他从绍兴民俗中吸取的思想营养和艺术营养,成为孕育他作品的民族风格的源泉,也是他的作品赢得人民喜闻乐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鲁迅及其文学风格影响了他的一生.从具体的创作历程和拥有的人道主义情怀上,显示出了这种影响的深远以及其中的差别,也更加显示了鲁迅的胸怀的宽广.另外,在两人的小说中,都包含着作家的主体的生命感受,对于人生问题的思考,表现最为深刻的是文章中流露出一股孤单的情绪流,但是在孤独之后,两个作家的主体感受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奋勇前进和低迷消沉. 相似文献
18.
吴中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6):55-60
该文是对鲁迅在1924年以前部分私人书信的评点.虽然每封信所讲的事情、所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相互之间也没有紧密的联系,但都或隐或现地反映了那段时期鲁迅的生活和思想;评点拈出重要之处,并与相关背景、有关文章联系起来加以阐发和评说,使读者对鲁迅的思想有较细致入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武永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4):72-74
鲁迅不仅是"拿来主义"思想的倡导者,也是"拿来主义"思想的杰出实践者.在对待文化遗产以及外来文化的问题上,鲁迅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文学创作实践上,鲁迅融合创新,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天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对传统文化的"孝"认识最深刻、批判最激烈的作家.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有时不得不遵从封建礼教,因为他又不敢背负不孝之罪,是在十分守"孝道"的同时剧烈牺牲自己的,是什么促成了如此的矛盾?又是什么使鲁迅面对朱安有"罪人"之感.因为他仅仅是历史过渡"桥梁中的一木一石",他所承载的历史变革重任还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