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丹  许项发 《唐都学刊》2004,20(1):121-124
高校文化决定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陕西高校文化在起决定作用的精神文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从而影响了其他层面的文化建设。对此 ,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其一 ,应建设鲜明的个性化的高校文化 ;其二 ,应创建能够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的文化 ;其三 ,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增值服务文化氛围和制度 ;其四 ,应建立学习型高校与资源共享的高校文化。  相似文献   

2.
胡玉玺 《学术交流》2013,(1):158-161
中原武术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态势下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方法对中原武术文化研究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从中原武术文化的宏观研究、个案研究、内容研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归类综述,发现对中原武术文化的宏观研究较为薄弱,研究的深度、广度与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创造和历史传承几乎一直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先秦中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向周围地区的快速扩张,其传播模式主要有一元主导和多元互补融会、以军事据点和地区中心聚落为点带动聚落群形成的点面结合、因地域的远近及政治势力强弱呈现出的深浅差异、文化同质同化和渗透区共存等四种.先秦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成均有中原文化的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原文化的传播在周围地区文明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展示出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的文化与其政体性质及生活形态之问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袁金刚  杨小兰 《社科纵横》2006,21(6):105-107
本文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关于文化全球化的现实性及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作了考察、梳理、阐释和总结,认为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各国乃至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语境,反映了现代以来、特别是当代人类文化的态势,有利于科学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发展的态势和规律,促进本国和人类文化的发展。认为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现代化具有同一性,把握了问题的实质,不仅对进一步深化文化全球化的认识,而且对坚定我国文化建设的即定价值取向,继续推进文化现代化的伟大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到 1 967年就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跃居第二位。战败国日本由一片废墟一跃而成为世界最富国家之一 ,其中的文化原因值得思考。一、日本重视“人心”养成、人格铸就  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早在《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对日本重视“人心”养成有过描述。福泽谕吉把文明分为“外形”和“精神”两部分 ,他认为 ,“所谓外在的文明 ,是指衣服饮食器械居室以至于政令法律等耳所能闻目所能见的事物而言。”所谓“文明的精神”则是指“人心”。他把“人心”放在器物之先 ,主张首先变革“人心”。日本的明治维…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主政治制度的普及,公民教育已经为世界各民主国家所重视,受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及现行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差异的影响,其目标、内容以及教育模式各不相同。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公民教育的偏差或缺陷越来越明显地暴露了出来。缺乏公民素质的城市居民给基层社会建设与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会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造成一定不利的影响。在一个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省份,进行公民教育是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支撑科技经济发展的关键。对建设教育强省、中部人才高地的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国家崛起与外部信任构建过程并不具有兼容性,崛起国与主导国之间一定会产生某种程度的猜忌和疑虑。国际关系的信任理论则认为,这种疑虑关系属于一种工具信任形态,并未排除基本信任成分。按照信任关系发展的基本层度,在工具信任、情感信任之间可以建立"关系信任"的状态,本文尝试从关系本位出发,构建关于崛起与信任之间的关系理解框架,探究二者同向展开的可能性。最近20年中美信任关系的演进过程已证实:安全崛起的良善前景,关键在于持存关系信任,重视共在策略,增续情感成分,调整相互预期,避免长期滞留于低信任层度。  相似文献   

8.
弱关系的弱势及其转化——“关系”的一种文化阐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艳 《社会》2007,27(4):175-175
本文试图对“关系”的文化特质加以探讨。作者首先梳理了学界有关“关系”的文化论题、结构论题和工具论题,并阐明了重拾文化论题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有必要突破以往过于倚重中国社会本土概念的文化阐释方法,寻求更具有普遍意含的社会学概念和理论工具来界说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关系”现象。作为一种初步尝试,作者提出,社会网络理论中的弱关系概念对于认识中国社会的“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作者看来,在中国社会,“关系” 是与家族(或家族)内部关系相对应的一种社会关系形式,前者以弱关系为特征,后者以强关系为特征,两者在满足的功能、成员的可供选择性、规范性和社会分层效应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作者认为,“关系”实际上是指导社会成员处理某些家庭外部社会关系的行动模板。作者还提出,中国的“关系”不仅是一种弱关系文化,而且由于它善于促成弱关系向强关系的方向转化,善于从弱关系的动员中释放出巨大的社会能量,因而深刻地塑造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9.
文化中介机构是在上海城市文化的市场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化市场主体。由于其在文化经济市场中的生机与活力、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转换功能与整合效应 ,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开始就受到了上海文化理论界与文化管理界的关注和探讨。本文用一种前瞻性的理论思路分析了上海文化中介机构的演化轨迹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操作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首都文化与首都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都文化是立足于首都价值所提出的国家文化代表性概念 ,是对北京文化含义的拓展和清晰化。它源于首都的城市地位 ,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建设首都文化是首都文化人的神圣使命 ,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 ,重视软件建设 ,以观念、纽带、环境、结构建设为切入点 ,充分抓住重大国际文化活动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二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相志  魏伟 《学术交流》2006,(10):183-185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化空间中纵横不同的两个维度。前者是以理智为主导的实证性文化,侧重理性思维;后者是以直觉为主导的非实证性文化,侧重感性思维。尽管客体差异及运作规律不同,致使主体思维方式与认识方法不同,但在文化体系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整体中,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依靠科学技术诞生的物质成果越来越依赖于人文文化,人文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世界;科学的社会建制体现了科学活动的文化价值和惯例,科学文化的制度层面渗透了人文因子,并体现着人文文化的要求;科学精神不仅求真,而且求善,人文精神不仅求善,往往与求真密切相关。二者都致力于人类的文明进步和人自身的完善,因此,促进二者的统一,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学校文献情报中心 ,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和窗口。理清二者关系对于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 ,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教育职能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浅谈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秀娟 《生存》2020,(5):0212-0212
“师德”与“育人”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为人。教师的品德形象好,就能教育出好的学生。因为教师的品德素 养、言谈举止、穿着打扮可对学生产生一种非常的吸引力,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否则,“为人师表”就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及其建设方式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理论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企业文化有如下特征首先,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次,它具有其他管理理论所不具备的深刻性.再次,它是企业家文化.关于企业文化建设,西方企业文化论者谢恩的论述揭示出某些规律,为企业文化建设方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对企业文化建设方式的研究,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实践原则;学习原则;发展原则;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原则;重在企业家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李素霞  张新美 《社科纵横》2006,21(6):141-142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我们应在理清高职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上,根据高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与要求,顺应高职教材发展趋势,建立和完善教材建设体制与运行机制。深化教材改革,突出高职特色,以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为总体思路,优化整合课程内容,进而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独立后,为了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和"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历届印度政府都非常重视高科技发展。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印度在原子科技、空间科技、信息科技、生物科技和海洋科技等高新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印度经济增长,提高了印度国防现代化水平,增强了印度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高了印度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文化建设要依照文化自己的原则和规律进行。文化组织功能上的确定性,文化形式的公共性和历史同一性,以及意义取向对文化形式的规定性,表明有序是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建设必须走有序化之路,即从外在性的文化项目积累深入到具有内在质的一致性的文化形式,从工具性价值指向提升为内在价值诉求,从外在塑型走向内在自觉。  相似文献   

18.
汪洋 《社科纵横》2010,25(5):152-153,156
近年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逐步走入正轨,但由于体育在学校实现的途径中明显被忽视,所以,我们把校园体育文化从内容与形式上进行重新整合,提出建设与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路,对校园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作为公司治理文化的基础,是一种创生秩序,主要调节人的自然属性,治理完备契约。而公司治理文化作为公司治理制度的升华,是一种自生秩序,更注重调节人的社会属性,治理非完备契约。公司治理制度与文化两者之间是既互补又替代的关系,因此在治理企业时,要把治理制度的设计与治理文化的构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作为公司治理文化的基础,是一种创生秩序,主要调节人的自然属性,治理完备契约。而公司治理文化作为公司治理制度的升华,是一种自生秩序,更注重调节人的社会属性,治理非完备契约。公司治理制度与文化两者之间是既互补又替代的关系,因此在治理企业时,要把治理制度的设计与治理文化的构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