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BOT方式是一种私人资本参与一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的国际投资方式。BOT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一直存在两种争议 :国内契约还是国际契约 ?如果是国内契约 ,该契约是公法契约 (行政合同 )还是私法契约 ?  相似文献   

2.
论BOT的法律关系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要分析了BOT投资方式所涉及的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并提出决定B钾法律关系性质的三个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BOT法律关系是以行政合同为基础并由政府提供政策性担保的项目融资法律关系的现点.  相似文献   

3.
BOT方式是一种新的项目融资方式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它的实施是靠一系列合同来保证的 ,其中某些合同 ,在性质上属于行政合同。研究其性质 ,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BOT项目的实施 ,更好地发挥BOT项目方式在公共工程建设中的的效用。  相似文献   

4.
BOT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OT特许协议虽历经百年,但对其法律性质至今仍然争论不休,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认为其是国际协议,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学者,包括我国理论界认为其是国内契约,其中又有三类观点:一是行政合同,二是民商事合同,三是经济合同。特许协议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走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对其予以专项立法,为BOT方式在我国的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5.
BOT投资方式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T是一种私人资本参与一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型投资方式.我国基础设施落后和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采用BOT投资方式将会有效缓和这一矛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利用BOT投资方式建设基础设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加以调整.我国目前的BOT法律制度尚不完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OT投资方式的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BOT法律制度已成为我国利用BOT投资方式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BOT特许协议虽历经百年,但对其法律性质至今仍然争论不休,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认为其是国际协议,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学者,包括我国理论界认为其是国内契约,其中又有三类观点:一是行政合同,二是民商事合同,三是经济合同.特许协议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走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对其予以专项立法,为BOT方式在我国的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7.
BOT核心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融投资手段,是以特许协议为核心的一系列合同安排,政府保证对分散BOT项目的高风险性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推行BOT过程中尚存在一些法律障碍和立法空白,为更好地规范BOT法律问题,我国应建立专门的BOT立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调整BOT方式的主要法律规范是外经贸部、国家计委等几大部委下发的两个行政规章,其存在着法律位阶低、有关规定之间冲突、对BOT方式涉及的许多法律问题缺乏规定及未明确BOT方式的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等弊端,鉴于BOT方式在我国试用的情况及对未来的预测,考虑到BOT方式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及不同国家对BOT相关问题理解的差异,现阶段有必要通过专项立法,对其进行系统规则。  相似文献   

9.
有关BOT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一种崭新的方式,在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为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如何发挥BOT的作用,需要对BOT有正确的认识,本文对BOT特许协议的性质、BOT政府保证的性质和范围等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BOT的几个法律问题有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BOT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投资合作方式,日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并将成为今后我国引进外资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对它做出具体规定,调整BOT投资方式的立法仍不健全,尚未形成BOT项目实施的法律环境,有的法律规范甚至与BOT投资方式相抵触,各地在实际运作中仍会遇到许多法律障碍,不利于BOT项目实施和发展,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BOT投资方式的制度与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BOT中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及争议解决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OT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方式,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城市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都采用了该方式。但对于其基础协议———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各国认识不一,在我国法学界也存在着争议。基于此对特许协议的定义、法律特征、法律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其性质应该属于国内行政合同;鉴于国内在特许协议、行政合同方面的立法空白以及特许协议的特殊法律性质,就该协议的争议解决方式提出了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利用BOT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OT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投资合作方式,日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并将成为今后我国引进外资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对它做出具体规定,调整BOT投资方式的立法仍不健全,尚未形成BOT项目实施的法律环境,有的法律规范甚至与BOT投资方式相抵触,各地在实际运作中仍会遇到许多法律障碍,不利于BOT项目实施和发展.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BOT投资方式的制度与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BOT中政府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T方式是国际流行的投资合作方式 ,已受到广泛重视。特许协议在BOT中占据重要地位 ,是BOT赖以运行的基石 ,但是有关特许协议的法律属性在法学界存在争议。文章先是阐述特许协议的法律特征 ,接着对其法律性质、效力及其法律适用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BOT是各国吸引外资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政府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章在分析我国运用BOT的现状、法律环境的基础上,找出我国运用BOT投资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BOT方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中运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在中国大陆的机场建设项目中却迟迟没有得以运用。法律障碍是阻碍机场建设项目运用BOT方式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多个法律角度出发,找出造成我国未能运用BOT方式进行机场建设的主要法律障碍,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吸引民间资本以BOT模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T方式既包括国际BOT方式即吸收外国投资者投资的方式,又包括国内BOT方式即吸收本国投资者投资的方式。我国目前采用BOT方式主要用于吸收外国投资者投资,对采用BOT方式吸引国内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有不少因素影响我国民间投资运用BOT模式,其中政府信用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应当尽快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的BOT法律体系,特别是通过立法规范政府的行为,使政府提供有效的保证,才能减少民间投资者对风险的担心,放心参与BOT模式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BOT方式法律性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OT 方式不单单是一种国际投资、项目融资、承包、技术转让的手段,它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各种经济、社会因素的法律运作,其实质体现为不带有项目所有权转移的“委托管理与经营”。那种视 BOT 方式为国家财产私有化、垄断倾销、国家契约的观点背离了 BOT 运作机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BOT 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模式。本文简述了 BOT 概念及其 法律特征,并对 BOT 投资模式中所涉及的一些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肯定了 BOT 投资模式的巨大 潜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有偿助学是一种新兴的助学方式。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它是一种民事合同关系,且是一种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关系。它与合同法所规定的有名合同不同,是一种无名合同。针对其法律性质和特殊的社会作用,从合同当事人资格、合同方式两方面建立高校有偿助学的法律规制,并贯彻诚信原则以保证高校有偿助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0.
BOT基础协议的法律性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OT投融资方式目前引起了我国的广泛重视 ,一些城市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都采用了该方式。但对于其基础协议亦即特许权协议的法律性质在我国法学界存在争议。本文认为 ,BOT基础协议是具有国内私法性质的特许权协议 ;有关该协议的法律争议应当通过国内法、国际法规定的途径 ,适用协议履行地国即公共基础设施所在国的法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