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期望理论,对中国情景下政府公务员的权力需要与其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423名公务员的问卷调查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发现:公务员的权力需要会显著正向影响其组织公民行为,高权力需要会表现积极的组织公民行为;根据组织政治理论与印象管理理论,晋升的程序公平在权力需要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即当公务员的晋升程序公平感增强时,权力需要对组织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作用将得到减弱.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地方政府的公共行政存在三种模式,即官僚制模式、市场化模式和公民权力模式。目前,加拿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形态正在从传统官僚制模式向后官僚制演变,且在市场化模式和公民权力模式这两种基于完全不同的假设和价值的模式之间徘徊。地方政府改革应该更多地接纳公民权力模式。在民主制之下,地方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与公民社会一起做出政治决策,并通过民主过程充分地执行这些决策。  相似文献   

3.
以权利制约权力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模式,要使这种模式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必须保障公民的参与权。由于各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公民个体的参与不能满足制约权力的效果,非政府组织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制约因素,把公民个体的力量组织起来,参与到政府活动中,以达到制约权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行政权力制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十分紧迫。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我国仍存在行政权力失去制约的现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应培育公民社会,强化人大和司法机关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推进依法行政,打造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制约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特点,政府的权力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其后盾,对于公民的权利构成重大的影响,政府权力失控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本文从政府的目的、权力的来源等方面论述政府权力是有限的,政府守法对法治具有重要意义。当政府权力失控,超越法律规定的界限时,公民凭个体的力量是无法与之抗衡的,而一个独立于、外在于国家的社会,构成了国家与个人的中介,能够有效地对权力形成制衡,这是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关于以社会制约权力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治理理论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新的权力构架理论,它主张通过分权的方式使国家权力完成向社会的回归,而对于政府权力的制约则是政治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非政府组织因为其本身具有的特点,成为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分权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且由于其体制外的身份,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成为我国自律性公民社会形成和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重要助推器。  相似文献   

7.
论公民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公民没有权力,就等于说公民只是国家管理的对象,而不是国家的主人.如果公民没有权力,就等于说公民对国家的发展和民主建设无能为力,既没有办法也没有责任.公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公民的政治属性为它有权力奠定了前提和基础.权力源印证公民权力,公权力也是公民权的表现形式,公民责任反射公民权力,公民直接行使公权力.  相似文献   

8.
组织作为群体性行动的形式,必须得到权力的支持,一切组织都离不开权力。但是,不同的组织,权力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政府和企业分别是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大组织,两种组织在权力的来源、结构、运行、规范与监督等方面都有所差别。本文对政府与企业权力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可以对两种权力的不同有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以便提高权力在组织管理应用中的针对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相似文献   

9.
任何政府变革都以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在法理的视角下,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的内容是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权力与权利关系的调整是政府变革的永恒主题。当代政府变革的基本特征和走向是权力向权利回归,而我国政府所进行的行政改革则呈现出由权力的归位、缩减、下移到向权利回归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0.
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主体。人民权力兼具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双重性质,既体现于国家主权和人大行使的国家权力中,又蕴藏和显示于公民社会的社会权力。执政党的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政党具有一定的社团权利和社会权力,执政的党员当选为国家官员者则可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1.
地方税权的来源在学术上是存在争论的.我国目前的地方税权虽然在法律上缺失,但实践中却存在种种不规范的分权倾向.文章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地方税权存在的法理问题,尤其是地方税权与地方自治、民主政治的关系,进而提出即使在实行这种单一制的中国,仍然有地方税权存在的合理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对法院的法规范审查权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落后,已不能满足审判实践的需要。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位阶低于法律的法规范有间接审查的权力。人民法院在审查这些法规范时,应当以其是否超越权限、是否违反宪法、法律的规定为标准,不能简单照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查法规范的标准。此外,人民法院对这些法规范进行审查后所作的结论在效力上仅及于所受理案件的当事人,对其他个人、组织或者国家机关并无拘束力。  相似文献   

13.
环境公民诉讼或环境公益诉讼是指公民、环保团体、政府等任何社会公共与私人领域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任何法律实体,为保护环境公益,针对环境破坏者或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提起的诉讼。环境公民诉讼以公民环境权、环境公共信托、人民主权等理论为基础,在美国立法中逐步确立了公民诉讼条款。环境公民诉讼还具有坚实的法理基础和充分的司法实践基础。我国应通过借鉴、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的先进立法,修改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逐步构建环境公民诉讼原告适格制度。  相似文献   

14.
电力市场化改革后,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与普遍服务的基本原则发生了冲突,电力社会普遍服务问题逐步显露出来,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农村电力社会普遍服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至今还缺乏明确的法律框架。本文对中国农村电力社会普遍服务的现状、目标、难点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竞业禁止条款的设立是否合乎法律原则,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而竞业禁止是通过对劳动者一方择业自由的限制来达到保护商业秘密目的的。该文从竞业禁止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劳动权的性质、内容以及它与竞业禁止的关系,并提出竞业禁止条款并非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它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深层次地认识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形成压制的历史原因和摩擦冲突的现实状况,认为在二者各自的伸展空间内,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应该和谐相处,重点在国家机关要依法行政,同时要不断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民主机制中至关重要的制度因素,它在实现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原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权力监督机制有效运转的关键所在;司法审查制度又是"依宪治国"和联邦统一的根本保证;这一制度也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促进了政府管制理论和实践的新思考。政府管制内在的产生权力扩张的冲动,与要求限制政府权力的宪政主义产生冲突。政府管制中的利益博弈也影响着对管制的认识。限制政府权力的目的不是为了削减政府,而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更好地为公民服务,一个小却无能的政府绝不是宪政主义的选择。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政府"大"还是"小",而在于适应政府治理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对待政府权力和规模的发展。管理、政治、法律途径的整合要求政府管制要以服务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政府的行政行为不仅在实体和程序上要有合法依据,而且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必须受到公民的监督,并承担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以实现保障公民权利的目的。依法行政的程度越高,公民权利的保障质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20.
政府权力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提出“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的观点,人为地割断权责之间的联系,臆造两种类型的政府,从法理、管理和哲理各种角度分析,都很难自圆其说,也与政府行政组织的原则相左,不符合行政组织的性质、执法体制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只有改革我国过分集权的领导体制,促使政府政治化权力转为法治化权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政府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