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世界范围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面临着程度不同的区域问题。而民族地区大多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各国开发不发达地区、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解决资金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亦如此。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与东部资本市场发展、与货币市场及资本市场内部主要子市场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使其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小娟 《民族学刊》2021,12(11):89-94, 131
西康地区位于川藏之间,地势险要,是汉、藏、彝等多民族融合地区。民国时期,近代意义的图书馆在西康地区得以建立。刘文辉作为主政西康多年的“西南王”,以发展教育的眼光来加强图书馆建设,建立并完善了由省立图书馆、县级图书馆和各级民教馆中的阅览室(图书室)共同构成的西康公共图书馆体系,对西康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刘文辉与民国时期西康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践关系的考察,既能丰富我们对刘文辉的研究,也能促进我们对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西康地区的社会教育情况和更全面地了解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调整产业结构,并形成与之匹配的就业结构是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2000-2021年民族地区各省份《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结构偏离度、结构变动度与灰色关联度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程度进行测度,并结合静态面板模型LSDV和面板校正标准误,实证分析两者匹配程度的影响因素。测度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程度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之和从3.51下降至1.54;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时间为9年。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化程度、政府调控程度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会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程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科技水平会对两者的匹配程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结构偏离是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第一产业中间消耗率与资本形成率分别对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具有调节作用。因此,为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匹配程度,需完善民族地区产业政策,促进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以便吸纳更多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湖南是越人活动的地区之一,后来也是壮侗语民族生活繁衍之地。无论是考古学 文化还是民族学及语言文化方面,都反映出湖南地区与岭南壮族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说明湖南地区的壮 侗语民族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由古越人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世纪较变时期,我国民族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新发展观与旧发展观严重对立,以及民族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并提出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晋十六国时期的西域地区,由于与中原及北方草原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其人口获得进一步发展。这时除原各城邦居民外,北方草原及中原不少汉人、鲜卑、柔然、狯胡、卢水胡、氐人等也先后陆续进入西域,并广泛活动于这一地区,对西域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拟就当时以上诸种人在西域的活动作一概要辑述。  相似文献   

8.
刘秀兰  张思璐 《民族学刊》2020,11(1):24-31, 125-126
由于我国民族地区对自然资源有着高度的依赖性,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特征愈发明显,亟需企业积极承担环保责任。加大环保投入,创新环保技术,生产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但这势必会影响企业价值,对企业而言未必是最好的战略选择。因此,本文以2011-2018年我国民族地区A股上市公司样本,分析民族地区企业环保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投入与企业价值呈U型关系,即环保投入持续增加,企业价值便会呈先下降后增加的态势,且股权制衡对二者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本研究将民族地区微观企业行为与宏观生态环境相结合,有利于激发企业进行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进而推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甘肃民族地区包括甘南、临夏自治州的16个县(市)及张家川、天祝、肃南、肃北和阿克塞5个自治县,共21个县(市),是甘肃省藏、回、裕固等几个少数民族分别聚居的主要区域,在地理分布上集中于甘肃省相对高寒阴湿的地区,处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和戈壁草场地带,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乃至全省。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带动经济发展的长效优势支柱产业,严重遏止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至影响全省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一、资本形成理论及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资本形成理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成因是历史的、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古典与新古典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来看,资本形成的大小无疑是其决定性因素。发展经济学强调加速资本形成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的一个关键性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周琴芳 《民族论坛》2012,(8):67-68,97
由于受经济文化基础、政治文化、民族群体政治心理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公民的政治参与存在一定差距,并对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汉族地区与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严重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制约着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所以,尽一切办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力更生和国家扶持以外,东部非民族地区的大力援助必不可少。在我国,保障东部地区对西部民族地区援助的重要制度就是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法律制度。它在发挥较大作用的同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故加强对这一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法律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实际,结合全国各地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针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民族地区开展分流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如何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民族地区是旅游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旅游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许多地区.旅游业对民族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5.
赵荣 《民族论坛》2003,(1):62-63
永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除汉族以外,有瑶、壮等35个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人口49万多,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1%。最近,我们对永州市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一次调查。1.局部地区贫困面仍然较广,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01年全市民族地区还有贫困人口14.8万人,占民族地区总人口的23.7%。江华瑶族自治县还有贫困人口11.5万人,占27.5%。22个散居民族乡去年人平纯收入不到800元的11个,占50%的比例。据统计,22个民族乡农民人均收入2000年只有1008.5元,同比全省100个民族乡农民人均收入少110.5元,同比全市人均收入少…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是对空间正义的矫正与重塑,迫切需要找到其发展的空间优势与路径。基于空间正义理论,搭建省际和城市双梯度空间优势分析框架,分析了广西作为民族地区在省际梯度层面的禀赋优势、战略优势和平台优势,以及城市梯度层面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开放程度的多维度发展现状及优势,最后提出梯度融入,分级带动;产业引领,多维融入;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长德  钟海燕  龚贤 《民族学刊》2018,9(1):1-8, 95-97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放在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最优先位置,但目前民族地区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协调发展的“短板”所在,脱贫攻坚压力巨大,经济发展很不充分。因此,要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必须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做好创新的制度软环境与基础设施硬环境;经济支撑带、城市群、县乡经济各层级协调、协同发展;建立、落实绿色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在“一带一路”统领下,加强沿边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构建我国沿边开放的新高地;注意发展中的公平与共享,做到经济建设共同参与,经济成果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因素、思想观念、基础设施、运行机制、传统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其经济尽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同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却越来越大,导致全国经济现在呈现出相对两极化的格局。这样不仅不利于我国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而且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因此,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来启动经济起飞,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经济发展具有自己的规律性,不管在民族地区或是其它地区,它都按自己的规则运行,这是其共性。另一方面,在不同地区因受不同的条件影响,经济发展规律还会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便要求我们在制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时,既要考虑经济运行的共性,更要关注它在民族地区所呈现的个性,从一定程度上说,个性更具有实际意义。那么,在全面地考察民族地区经济运行的共性和个性的基础上,如何制定发展战略对策呢?从哪些方面着手可保证其经济快速地、良性地发展呢?  相似文献   

19.
凡是文化与文明,都是在一定的山川地理环境中孕育产生和发展传承的。山川地理环境是这种文化生成发展的基点和不可或缺的自然条件。青海省东部以河湟地区为代表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等诸史前文化构成了青海省东部地区史前文明的基本框架。然而,青海省东部地区的黄河流域从自然的山川地理形势上看并不构成一个大的绝对的独立的地理单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该地区,故也称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民族习惯、宗教等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虽然改革开放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同经济基础雄厚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依然差距显著。尽管西部大开发已经提出多年,但至今未出现像当年深圳、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时期那样的大量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流入的现象。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不但未缩小,反而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