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言和社会的依存关系是一种“共变”关系,语言依赖于社会,社会能推动语言发展,语言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存在。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从“小姐”的嬗变看语言的社会镜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能够反映社会现象、映射社会变化.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应社会需要而出现变化.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小姐"这一称谓语的使用及其含义的嬗变是社会变迁的结果,社会的变革与发展通过"小姐"的几多沉浮而反映出来,并由此揭示了称谓语的变化与社会各因素之间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条件.新词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必然.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也是如此.本文主要以范跑跑等2008年六大网络流行语为例.通过分析它们的产生与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来探讨语言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社会环境中的语言,从而将社会纳入到语言研究的范畴,是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特征。从语言学发展进程来看,社会语言学的这一研究模式是对现代语言学的一次冲击、一个新的提高。徐大明等人的《当代社会语言学》对源于西方的社会语言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同时也结合我国最新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对现有的社会语言学理论进行了启发性的阐述,这对于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学科及其在中国的应用无疑是有益而必需的。  相似文献   

5.
汉日语都有使用拟亲属称谓的习惯,但由于两国社会制度、结构及文化习俗等因素,在使用上又有很大不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日本社会老龄少子化现象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了日语的拟亲属称谓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着重就现代社会语言环境中拟亲属称谓进行汉日语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社会交际的工具,同时,它也忠实地记录和保存了人类创造的文明。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事件的发生都以词汇的形式记录在语言中。语言和社会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社会为主体(whole) ,语言为部分(part) 。语言与社会文化结构、文化传统是相适应的,并且服务于这个社会,因而,语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和交际的需要,它就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语言环境是言语交际得以实现的环境。任何一种语言活动形式、任何一种言语行为的互动模式都存在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笔者在学习、借鉴国内外语言环境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了语言环境的三相系统结构。语言环境是由语言相、互动相和社会相构成的一个三相系统。语言环境的三相之所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系统是因为语言环境与言语交际之间、语言环境与语言基本规则之间具有顺应规律。这种顺应不仅体现在语言环境的语言相上 ,而且体现在语言环境的互动相和社会相上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精制代码、限制代码的选择这一立脚点、详细阐明了早期人为的外部语言刺激对整个语言发展过程具有的革命性作用,肯定了精制代码和限制代码的存在这一事实,批判性地指明了两种代码的选择是以个体的自身努力和外部的积极作用为条件,而不是以阶级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外来语就是从外国或他国的语言中吸收、同化,被本国借用并被社会普遍接受后,在本国家的日常生活经常被使用的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会根据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日语外来语的阶段演进,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日语在吸收外来语过程中,不仅促成了日语在标记和语音方面的改变,也改变了日语原有的传统促音音变规律和构词法规律。日本人善于模仿和学习,能够对一切优秀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并加以整合,这对一个国家的迅速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研究了日语外来语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并从语言学角度、心理学角度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日语外来语阶段演进与日本社会生活变迁。  相似文献   

10.
"非典"时期的社会变化,使得社会语言生活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异动。它较之平常更典型地反映着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这一时期社会语言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明了社会事变对于语言生活的影响以及语言对于社会的作用,我们由此可得出一些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篇的语言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文学语篇的理解要求读者的语言学知识.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作品<儿子与情人>中人物语言变体的使用,在归纳其非标准变体的基础上,从语言的地区变体、社会变体与社会网络、语码转换、语码混合、复杂语码和局限语码等几个方面分析人物语言,从而发掘人物特点,挖掘作品技巧与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对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了论述,提出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以株洲市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对株洲城市经济与环境的现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指出工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做好城市群整体规划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南方民俗的影响,外国商标谐音译法逐步成为一种“时髦”。该翻译方法的合理性在于,它不仅具备一般音译法之运用普遍和选字随义等性质,更符合商品广告须迎合大众审美心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与民族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主要体现为经济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总是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相关。各个民族不同的经济文化特征与内容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同时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文章以新疆为例就如何做到生态环境与民族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吸收和转化是高等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国外合作方的质量层次,加强与世界名校、特色学科专业的实质性合作;另一方面,我们要严格甄选标准,引进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将其消化、吸收、转化为我国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能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色诺芬一向被视为古典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亲斯巴达分子,证据就是他的《斯巴达政制》。该文尝试从清理《斯巴达政制》的研究史出发,澄清色诺芬的写作意图——按施特劳斯的阐释——实际是讥讽“异邦”斯巴达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  相似文献   

17.
水彩画创作应有一种适宜的"环境".其"环境"一是指创作主体本身的主观环境,二是指艺术家所处的社会与时代背景及艺术导向与艺术批评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和谐的外语语言环境建设是一个全民动员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全面规划。外语环境状况调查是语言规划的前提,制定公示翻译标准、确保公示语标牌制作流程的规范化是语言规划的体现。完善城市外语服务体系,使语言规划内容丰富化。同时要正确处理汉语和英语的关系,树立"母语为体、英语为用"的语言规划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以往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阐释环境与文化互动关系问题时,主要建立在环境与文化均能自由地遵循客观规律而相互制约和限制的假设基础上,但是由于社会不断发育、权力不断集中,生发出很多影响环境与文化互动关系应遵循客观规律而发展变化的因素,如1950年前后怒江峡谷环境和生计经济方式的变化等。考虑这些新出现的制约和影响因素,方能对环境与文化、人类生存模式与自然生态环境互动关系形成更加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外来语的涌现,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和结果。汉语具有吸收外来词语所必需的语言结构上的可塑性。在中国历史上五次大的外来词引进高潮中,非语言的因素在外来词的引入和流行中,往往起着比语言因素更大的决定作用。在此过程中,翻译是主要的手段,而不同时期的翻译策略又有所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