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玲  杨群 《社会工作》2009,(2):50-5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各个群体产生利益分化和群体分化,形成了贫困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保障。贫困弱势群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进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本文将对其医疗保障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缺乏医疗保障的成因,提出针对贫困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医疗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2.
医疗救助——综合性城市贫困救助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福利》2003,(3):22-25
贫困人口就医难 贫困人口的特点是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的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因而他们的患病率往往要高于非贫困者。但是,贫困群体的医疗保健条件很差,据统计,贫困居民  相似文献   

3.
张鹏 《社会工作》2008,(1):57-57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把健全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作为关注民生、维护民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规范操作程序,扩大救助覆盖面,完善服务网络,逐步建立了以资助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以发放医疗救助卡、  相似文献   

4.
鲁航 《社会福利》2010,(12):32-33
贫困唇腭裂儿童的生存现状 家庭极度贫困。贫困唇腭裂儿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面临病痛的折磨和心灵的孤寂,另一方面却因为家庭贫困而无力改变现状。当贫困与疾病相结合,孩子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利和接受医疗服务的权利都难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5.
立足民政职能发挥民政医疗机构作用强化基础建设和内涵建设,提升医疗救助服务水平。江苏省各地的福利院、疗养所在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的同时,通过引入医疗康复人才、联办、代培等方式,加大了医疗技术的投入,由单一病种的医治,向“大专科,小综合”的方向发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04,(12):37-38
《救助管理办法》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新型的、关爱型的救助管理制度的正式建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特殊困难群众的高度责任感和对他们的高度重视。成都市救助管理工作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国家民政部及四川省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努力转变思想观念,不断规范内部管理,积极探索救助管理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03,(3):26-27
大连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2002年,结合大连工作实际,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实施了城乡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有效缓解了患重大疾病城乡特困居民的医疗负担,维护了特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进一步健全了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的开展与弱势群体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在弱势群体的救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弱势群体的存在又促进了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社会工作在救助弱势群体领域有着无法比拟的先天优越性,因此我们应当在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完善以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主的社会支持系统,使我国社会工作在弱势群体救助领域沿着更加科学更加专业的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在弱势群体的救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弱势群体的存在又促进了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社会工作在救助弱势群体领域有着无法比拟的先天优越性,因此我们应当在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完善以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主的社会支持系统,使我国社会工作在弱势群体救助领域沿着更加科学更加专业的路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现问题,引起重视新的《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全面贯彻实施,标志着新的关爱性救助管理制度正式建立。实施初期,由于没有政策依据,救治救助管理工作无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精神病人的救治救助问题突出,相  相似文献   

11.
构建对弱势群体社会关怀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城镇新生贫困群体、残疾人群体、城市农民工、老年人群体和高校贫困生。由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加速 ,社会保障不健全 ,弱势群体的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 ,他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距加大 ,其社会心理动荡强烈 ,社会离心倾向日益严重。因此 ,只有社会、政府、民众三方面共同出力 ,构建对弱势群体的以物质生活关怀、精神文化关怀和人文关怀为内容的社会关怀体系 ,才能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03,(3):21-2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没钱看病、看不起病是当前的一大社会问题。据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在全国开展的“百城万户”抽样调查显示;多数低保家庭(66.2%)有人生大病或者患有需要长期医治的慢性病,低保对象的医疗需求比较迫切,需要引起重视;低保家庭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晋中市救助管理站立足强化源头预防和治理,积极构建市、县、街道、社区网格化救助体系,实施主动救助。  相似文献   

14.
柳拯 《社会福利》2004,(8):4-10
要建构起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除统筹规划外,还亟需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把握以及切实解决,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明确思路、找准方向,真正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拯 《社会福利》2004,(7):4-10
所谓体系,就是有机系统或总体的意思。在体系或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有机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关系。一加一不等于二,部分与部分的功能相加也不等于系统功能。系统的功能远远大于局部或部分的功能相加。体系建设,首先是一种从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一)一、什么是大额医疗救助大额医疗救助是天津市为增强参保人员抵御大额疾病风险能力而建立的一种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员因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且未超过大额救助最高支付限额时,由大额医疗救助基  相似文献   

17.
张艳萍 《学术交流》2003,(12):135-137
弱势群体是在资源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阶层。改革进程中的城市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失业引发的贫困者和农民工。他们是体制转轨引发产权流动的客观结果,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与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撞的客观结果,是分配制度的变革与失范的客观结果。而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保障制度的脆弱与相关制度的缺失,使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迫切需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调整改革模式、保护新生的产业军、开辟边缘就业新渠道以及对制度进行重新安排等政策组合,来保障弱者的基本生存权、发展权,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南宋时期,随着市民贫困化现象的不断加剧,江浙城市的贫困救助日趋活跃,其救助对象包括贫民、穷民、流民等不同社会群体,求助内容涉及赈饥、救寒、助医、助葬等诸多方面,救助方式包括有偿赈济、无偿赈济、集中收养等.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社会救助开始突破原来的荒政模式,由临时性的灾荒救助转向日常性的生活救助,而且城市越来越成为官方救助的重点.但此期江淅城市的贫困救助是很完备和不稳定的,许多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9.
张威 《社会工作》2023,(6):42-53+101-103
人类思考贫困问题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维韦斯1525年创立的“贫困救助理论”标志着科学救助思想的出现,其核心是: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必须劳动并教育子女自食其力,以此摆脱贫困。这一理论思想推动了“社会工作的教育化”,对西方社会工作影响巨大,对当代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还提出人们真正应该给予受助者的,不是单纯的慈善和捐赠,而是能够推动其走向自立。这让救济贫民的视角发生转变:从自发无序的私人和社会行为(单方的慈善、济贫)转向有组织有计划的国家行为和科学(双方合作的)救助。尤其是“支持与要求”(既要对贫民提供救助和支持,也要对其提出一定要求)的辩证原则,也已成为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的辩证原则。  相似文献   

20.
大额医疗救助是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抵御大额重病、大疾病风险能力而设立的一种补充医疗保险。天津市在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实行了大额医疗救助。大额医疗救助是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大额医疗救助最高支付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