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以陈四益的文言小品文为研究对象,对新文言小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新文言小品是当代社会的产物,具有引领生活和警醒社会的功能。受此语体功能的制约,新文言小品呈现出简约、形象、生动、幽默、明快的语体特点。  相似文献   

2.
两大基本功能幽默和客观现实生活的关系,幽默的社会功能,这是多少个世纪以来理论家们所进行的那场关于幽默的马拉松式争论的主题之一。“逗乐说”、“歌颂说”、“批评说”、“批评和自我批评说”等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特别是“逗乐说”和“批评说”,形成了对  相似文献   

3.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一代宗师,其小品散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或针砭时弊风情,或揭露人性弱点,或抒发生活感悟,或体察世态人生,诙谐幽默中展示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这种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梁实秋先生的出身、经历、文学观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幽默是喜剧小品的生命,幽默语言是喜剧小品最独特、最本质、最深层的魅力。通过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以小沈阳小品为例,详细地分析了小品幽默话语的独特魅力,进而促进人们对小品幽默的创作和欣赏。  相似文献   

5.
Verschueren于1987年提出的顺应论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为了顺应不同的语境,会对语言形式及语言策略作出不同的选择。在顺应论的框架下,从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及物理世界三个视角,对赵本山小品中的经典台词进行分析,发现幽默台词的表现形式,揭示幽默台词在小品实现喜剧效果、表达主题思想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模因在相声和小品流行语的创作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流行语本身就是一种强势模因,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相声和小品中的流行语现象,相声小品使用各种语言技巧和幽默机制,将流行语嫁接到相声小品上或将模因变异使弱势模因变强,旨在强化自身的感染力,增强幽默指数,从而在相声和小品中发挥出特殊的幽默效果。同时也触发模因新生。  相似文献   

7.
为取得幽默效果,小品台词往往表现出对现实语言的夸张与变异,进而形成难以准确定位的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导致演员接受语境不自足的幽默比较常见。这种现象的泛滥又使小品创作与演绎缺乏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8.
小品作为承载幽默的一种形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与接受。小品中的一些经典台词和幽默话语,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学的重要概念,小品即是汉语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又带有鲜明的"幽默"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喜剧小品的语域来分析其幽默成因,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语域理论在汉语语篇分析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香港学者散文鸟瞰及评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港学者散文鸟瞰及评论范培松一所谓学者散文,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概念,但约定俗成确有它的特定内涵和品位,乃是指学者写的具有较高学养和品位的并对社会持有文明批评的抒情小品、文化小品、书斋小品和随笔等文。在港台一般称之为知性散文。其涵盖面虽宽广,但面目和主体...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是个颇为复杂的文化人。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文学史上很少提及,即使提到,也仅仅是在《语丝》时期略提一笔。其实,他不仅文学创作颇丰,而且在文化理论建设和文化批评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幽默文学”、“闲适小品”、“性灵文学”和“娓语笔调”等文学主张都是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喜剧小品已走过30余年,其语言策略随社会生活的变迁发生了重大改变。喜剧小品语言策略与社会生活的共变可分为5个阶段:娱乐稀缺时代小品登场与小品语言的"缺位"、经济文化的复苏与小品传统修辞的继承、社会流动的增强与小品语码的混杂、社会的转型与小品语言的"颠覆"、社会生活的泛娱乐化与小品语言的"狂欢"。走出当下喜剧小品的语言困境离不开语言生存环境的改变与健康语言生活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作品,奠定了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雅舍小品》简洁明了,大朴不雕,大巧若拙,开创了散文小品的特殊风格,令人爱不释手。文章从三方面探索《雅舍小品》的艺术特征:一、小中见大,生活琐事皆成妙文;二、心灵感悟,人文精神熠熠闪光;三、快乐人生,幽默调侃入木三分。总体而言,可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究其原因与作家旷达乐生、幽默风趣、从容优雅的人生态度有关,与作家“两脚踏中西文化,一身处新旧之间”的人生历练有关,更与作家学养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4.
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言语特点鲜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从合作原则和关联理沧的视角对赵本山小品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对比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积极意义。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之间互有关联,都属于话语分析的范畴,都试图对人类交流和会话含义做出解释,但它们对言语幽默的理解机制不同。通过对这两个理论的对比分析,可以全面地了解赵本山小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中的互明、关联性、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原则分析赵本山与宋丹丹合作的小品中的幽默,探析其幽默的产生与这一理论的密切关系,并且揭示言语幽默的实质——从最大关联到最佳关联的过渡。同时运用关联理论对小品语言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小品语言中的幽默。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戏剧小品的创作与演出表现出缺乏理论“干预”的危机。十几年的艺术实践表明 ,戏剧小品当归类于喜剧艺术 ,它需要把其中的“悲怆情愫”沉落在强大的喜剧精神里。比起一般戏剧 ,小品中的突转更新 ,奇、巧 ,形成较大的情境落差 ,清晰地传达出由愕然大惊到恍然大悟的发现。与其喜剧精神相一致 ,小品的语言具有幽默的品格 ,具体呈现为谐与绕的形式特征。而话语的幽默应以涵养其喜剧精神为基础。从题材的处理上看 ,一部反映当代生活的小品 ,应通过间离手段展示事件丰富的真实性、复杂性和不可穷尽性。  相似文献   

17.
幽默和语言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从幽默产生的语言符号表现和非语言符号表现两个方面对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现象予以阐释,希望能够进一步揭示出小品深受欢迎的原因,使我们更好地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18.
小品是中国舞台艺术表演中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形式。小品这种艺术形式是春节联欢晚会所诞生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其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形式。本文以赵本山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经典小品《不差钱》为案例,由语用关联理论分析其语言的幽默性,解读赵本山小品因幽默而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小品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了短小精悍、幽默风趣、雅俗共赏、针砭时弊的语言风格。本文运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探析喜剧小品《不差钱》的语言特点及其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20.
晚唐小品作家陆龟蒙,既以小品真实地表现社会现实,阐发对社会、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发抒幽愤抑郁之情,又以小品记录自己隐居生活的闲适恬退。在晚唐绮靡的文风中,这些小品突破形式主义局囿,而令陆龟蒙同罗隐、皮日休一道成为晚唐小品代表作家。其中,赋体小品共计21篇,构成其小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或具有诗化特征,或具有议论化、散体化特征,或保留骈俪化特征,彰显出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