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吉洪 《阴山学刊》2006,20(1):112-115
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深刻的历史文化沉淀。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因此,在大力提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今天,对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功能进行诠释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大学校训的文化特征及其功能的研究,揭示大学校训背后隐藏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
潘瑛 《浙江社会科学》2012,(1):141-144,160
道德是中国大学校训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构成中国大学校训的基本特色.把大学校训的道德取向描述为国家道德主义是不合时宜的,追求知识和完善人格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大学应该强化校训的道德价值取向,在高扬和践行道德精神中追求人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众审美文化对大学审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形式和载体上也存在着多元化特征。在大众审美文化的视野下,大学审美文化不仅要注重文化的积淀和文化认同感,同时要具有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的开放意识。构建良好的大学审美文化,要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以制度文化为保证,以行为文化为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唐代开元前期 ,政界、文坛的双重领袖张说 ,走在时代前列 ,引领文学潮流。重气尚奇是其最具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 ,意高、气盛、文奇是其散文鲜明的审美特征。他筚路蓝缕 ,革六朝之积弊 ,开一代之新风 ,在唐代散文史上占有“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校训,是学校为形成良好风气,要求全体师生都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具有思想性、导向性、独特性、稳定性等的特点。校训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核心,其具有倡导明德、激励立志、引领求真的文化育人功能。在充分理解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崇德、博学、求实、创新校训立意的基础上践行校训精神,就需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宣传和弘扬校训精神;在师生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强化对校训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校训百年:传统和谐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大学制度从西方引进以来,中国大学就承载着传播新知、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为此,在内忧外患、励精图治的近现代中国,大学既是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所在,也是道德的殿堂,自强不息、成才报国思想特别是其中蕴涵的奉献精神得到了极大的褒扬.从传统和谐理念传承的角度,综观大学校训百年,可以看出大学教育由于受现实世界的影响,将目标更多地指向意义的世界,对真、善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美的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大学教育理念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7.
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特征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本文从审美角度探讨素质教育的特征。作者通过对素质教育要义的分析,挖掘其审美内蕴,并在探寻这一内蕴存在根据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审美特征的外部表现作了概括。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其和谐特质区别于应试教育的,因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这一内蕴存在的根据便是人的爱美天性和时代对美的呼唤。因此,素质教育模式一开始就从教育目的、途径、功能和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审美特征。它给予的启示是:应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代具有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特征,会毫无遗漏地表现在那个时代的服装上。每个时代的服装,都会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人具有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出特定的审美意味。产生于民国时期的中山装,其审美价值取向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因急需救亡图存而取便于动作、壮于观瞻;因迫于经济困顿而取宜于经济;因渴望国富民强而取师夷长技、中西合璧。这些特定的审美价值取向,体现在服装的审美意味上,便表现为一种威武雄壮的力量美、一种经济实用的素朴美和一种中西合璧的时代美。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中西喜剧不同的本质特征,概括出喜剧人物基本的审美特征为以丑显美、炫丑为美。喜剧创作的重点是着眼于“假”,通过人物假的表演刻画不同人物的不同的真,从而揭示生活的底蕴,创造出特定的喜剧效果。而欣赏主体正是在对对象的以丑为美、炫丑为美的嘲笑和批判中自我观照、自我检查,完善自我人格;或批判否定对象并在对象的直观形式中肯定自身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0.
大众审美文化日益深入大学校园,对大学审美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大众审美文化的商业性、通俗娱乐性和复制性对带有精英、理性、高雅等特征的大学审美文化起到了消解作用;另一方面,大众审美文化推动大学审美文化向多元化、社会化、普及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筑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具有特球的审美特证,主要表现在实用性和艺术性,身份性和交际性,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统一。为使建筑艺术产生其审美效应,就应该注意建筑形象要与观赏人视觉心理契合,建筑需有与心理动型适应的和谐构图,以及需与人的观赏次序相适应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特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生的大学在实践中逐步培育了自己的精神和理念,大学的精神和理念使大学拥有自身的特征。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促使大学从社会发展的边缘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在大学凝练精神和理念的过程中,现代大学也在中世纪大学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大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14.
我们目前处于一种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杂糅的“别现代”社会形态中,网络文学的叙事审美契合了这种语境,这种语境塑造了网络文学的叙事审美特征。在叙事上,网络文学构建了一个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同时共存、文明博弈的时空,不同文明既“对立冲突”又“和谐共谋”,体现出时间空间化的特点。在人物塑造上呈现英雄化倾向,且英雄形象体现出多样化、凡俗化的特点,体现出一种后现代娱乐性价值追求、现代个人主义张扬和前现代宗亲伦理观念和儒家基本道德复归的杂糅、复杂而折中的别现代价值导向。在审美体验上,以根植于前现代中国文化土壤的“乐感”文化为根基,借用前现代文化母题,采取后现代的表现手法,生成了“爽”的审美形态范畴。这一审美形态范畴与大众在别现代时期多元思想涌动、内在对立紧张的社会精神结构下的需求相应和,体现了超越阻滞和有限、追求自由和无限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15.
骨器是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器具类型之一。河姆渡骨器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其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器具的形制和纹饰上,这两方面正是骨器的形式范畴。形制是造型艺术的内容,纹饰则更具美学内蕴,它们已经是真正的艺术形态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西戏剧内在审美特征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论述。通过二者的比较研究,反映出中西方在政治文化、情感价值、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吴伟业的叙事诗,既继承了元白叙事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艺术表现手法,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创造,对古典叙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吴伟业叙事诗的鲜明特色是悲怆哀怨与绮丽艳妍的有机统一,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叠现。其叙事诗中的用典,不仅使得形式华美典赡,而且融会古今,沟通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造成"秘响旁通,伏彩潜发"的效果。与无白的"长庆体"相较,吴伟业的叙事诗审美意象的组合和叙述人称更加灵活而富于变化,结构布局波澜起伏,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18.
萨都剌诗歌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涛 《晋阳学刊》2001,(6):97-100
萨都剌诗歌的审美特征是 :一、中国画的写意风韵 ;二、色彩纷呈的优美境界 ;三、咏史诗歌的时事感伤。  相似文献   

19.
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制品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是该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桦树皮制品审美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鄂伦春族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及鄂伦春人民独特的审美情感,充分反映了鄂伦春族的勤劳与创造智慧。  相似文献   

20.
吴功正 《东岳论丛》2001,22(3):115-118
现实品格和内容的增加是隋代的文学美学的重要特征 ,是对于六朝美学的进步和发展。斫雕为朴 ,咸去浮华 ,以自身的审美特征显示了特有的风貌 ,实现了对六朝美学的革新。边塞诗、伤怀诗、讽刺文 ,是这方面的显著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