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道德进步的标志和标准内涵的确立以及几种伦理学观点的简略分析,提出:确立道德进步应该是标志与标准的深刻同一,它表现为每个人在道德活动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统一,这决定了人既是道德的创造者,又是道德的接受者和规范的对象。同时,标志和标准的同一性还表现为道德是外在性与内在性、约束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就是说,道德作为主体人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历史必然的自觉创造,是人的内在本质和需要的表现和确证。因此,道德进步就是人的道德主体性的深刻觉醒、全面确立和日益增强。它决定了新时期道德的主流,其意义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道德的本质、人与道德的关系以及人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的阐述,指出道德的本质不是外在于人的,它是围绕人来旋转的,与人同在,道德永远把人看成主体和目的。作者认为,道德作为人的创造,一旦产生,便同人形成了对立统一关系。作为道德的创造者,人当然是主体;但它一经产生并形成道德律令体系后又有相对独立性,以此规范人的行为,人又变成客体。这一现象就掩盖了一些人对道德的本质的认识,仿佛人不是道德的主体和目的,人在道德面前不是自我肯定,而是不断否定,不是自律而只能是他律。古往今来这种把道德本质仅仅归结为规范的认识实际上是理智的迷误。人是道德主体,人的道德最终指向是个性全面自由的发展,于是人就以个性发展为坐标不断地摒弃旧道德,创造新道德。这种道德心理制约着人类道德的进步与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进入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它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性和进步性能否正常体现。本文联系中国现实经济状况,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亦存在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因而价值规律及市场机制也就必然通过对劳动者经济利益的制约和刺激来调节劳动者的经济行为,进而调节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必须坚持在公有制前提下对现行产权体制进行调整,在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形成稳定的、法律上的财产权力制约关东,使之各自获得相应的收益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作者强调应对现代商品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性作深层分析,从而使两者的调节作用在经济进行中达到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的关系,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命题的关键。在探讨和讨论中,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商品经济同实行计划经济是统一的。但如何具体说明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的统一性,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就此发表如下浅见,望大家批评赐教。 一、有人认为,商品经济规律和计划经济规律,都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所以,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一个东西。这就是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具有统一性的原因。笔者的异见是,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是…  相似文献   

5.
高岩 《社科纵横》2007,22(1):122-123
道德存在并依赖于人的现实生活,又在人的现实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交往性活动是形成学生德性品质的源泉,也是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基础。有了交往性活动,主体才能了解和理解道德、体验道德,才能主动改造自己的德性,真正成为道德活动的主体。交往性活动要求学校德育要打破僵化的“知性”德育模式,重视和引导学生的交往活动,使学生在健康、有益的交往性活动中追求道德的进步和德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本文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三类商品经济,即公有商品经济、半公有商品经济和非公有商品经济的观点。作者认为,这三类商品经济的性质不同,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因而在研究和评述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作用和利弊时,必须区别对待、具体分析。作者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中,重点是要认识公有商品经济的特殊性。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种全新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中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标志。最后,作者提出要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三类商品济经应因势利导,让它们都能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文化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网络不但承载优秀进步作品,也展现并传播低俗、有害的内容,这造成了网络文化主体的审美困境.康德关于崇高的美学思想独具内蕴,具有许多合理成分,因而应该重返康德,借助其崇高美学思想进行新的祛魅,从而使网络文化审美主体成功实现自身理性审美主体的建构.面对网络文化,审美主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心意能力”;应该充分借鉴康德认为崇高感的根源在道德的思想,发挥道德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应该真正把人作为目的,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处理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医德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同志把商品经济与医德根本对立起来,认为发展商品经济就无法搞好医德建设,要加强医德建设就不能发展商品经济。这种观点是不妥的。马克思主义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包括道德在内的上层建筑反映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它。医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医德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当然应该受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它们并不构成相互对立的关系。另外,道德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受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决定的。时代在发展,道德必然被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道德体现的是人口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关系;文明体现的是物质生产中人对自然改造的标志性成果,科学技术是文明的核心和标志.道德维系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文明既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实现道德与文明的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才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社会条件.道德与文明的冲突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因而必须深入分析道德、文明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探寻社会发展中道德与文明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在实现道德与文明和谐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发展、道德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提交“振兴上海第三产业研讨会”的一篇研究报告。作者认为,保持并加强第三产业超前增长的趋势,使上海逐步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应成为指导上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报告回顾了解放后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通过分析第三产业落后对上海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以及上海经济功能转变的要求,阐述了发展第三产业的客观必然性;指出上海第三产业超前增长是合乎规律的现象,上海经济工作重点应逐渐转到第三产业上来。报告对“七五”时期上海三次产业发展方案进行了讨论,认为采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5.2%,其中第三产业年增长率10%,1990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30%的方案,人力物力财力较有保障,也有利于上海经济结构的调整。作者强调,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实质上是发展商品经济;为了保证第三产业超前增长,需要一个商品经济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剧烈变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理论界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也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一)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 1.“二律背反”论 有些论者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给道德带来消极影响,道德建设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进步是“二律背反”的关系。他们的理由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伴随着道德退步,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的发展与人本身发展的尖锐对抗。市场经济是跨越社会制度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出现的道德沦丧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也会同样出现。②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向中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也确实产生了许多道德滑坡现象。主要表现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卖淫嫖娼、见死不救、权力腐败等消极社会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上。上述丑恶现象与市场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开启了个人对自我利益的关心这道闸门,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洪流才不可遏止,上述现象便无从根绝。 2.道德爬坡论 持“道德爬坡论”的论者认为,市场经济的推进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人立身处事之本。当今时代,道德也是生产力和资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道德;道德与社会进步以及我们的生活、工作等诸方面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对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对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都大有裨益;道德力在促进人自身的完善与人际关系和谐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推动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家治理、防病治病及做人等方面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伦理价值对事实认定的选择性表现为"纯"事实,即"是其所是"的抽象之所以可能,是受一定社会伦理价值的认识目的和伦理价值机制亦即"应是其所是"所中介或选择的。从科学史上看,科学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总要受到一定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的需要及其满足和科学研究传统的伦理价值的选择。伦理价值主体的意志自由对其科学自由具有选择性。从道德认识论视角看,科学理论研究主体的自由意志是一种思维的理智,是通过思维把自己作为本质来把握,从而使自己摆脱偶然。从道德社会学的视角看,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研究主体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而首先以作为担负着一定的社会道德责任的主体而存在。伦理价值对于科学的选择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与道德既相矛盾、互为对立,又相统一、两极相通。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道德上的支持,需要以良好的道德传统、健康的社会风气和进步的价值观念为条件;另一方面,道德建设也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在我国当前经济改革、体制转型的重要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观念及个人道德行为的整合。为此,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关注道德文化的更新与重建,使道德规范、道德准则符合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加大经济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从根本上铲除导致社会产生种种败德行为的经济根源,为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和传统创造必要的物质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 怎样看待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是许多同志正在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北京市工业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从限制商品经济到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由于这个突破,职工和社会化大生产、大交换这种最先进的经济形式联系起来,打破了长期的自然经济和旧的经济管理体制对思想的束缚,树立和加强了价值观念、市场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等,开阔了思想境界。职工思想上的这一进步,既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也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对现代生命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道德反思为切入点,以道德在新技术革命中的作用及其合理性限度为论旨,迫问“道德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担当技术选择的仲裁”、“技术何以有禁区,道德能否为技术划定禁区”及“是技术离开了道德,还是道德离开了技术”。本文认为:道德对现代技术选择作用的着眼点及其有效性,是现代技术应用主体的目的、手段与态度;其核心是主体必须有社会责任精神,只能为善,不能为恶;当代的人类应当在重视以道德匡正技术的同时,重视道德自身的时代性与合理性,在祛魅技术的同时应当避免附魅道德。技术祛魅与道德祛魅是当代人类同时面临的两个重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前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醒目的观点。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的企业集体所有制因素,是产生社会主义商品的主要原因。现有全民所有制的改革应以企业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并带有全民所有制的一些因素为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应是处在商品经济向产品经济的过渡时期,只是中国现阶段商品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使它呈现出抛物线的轨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生产目的二重性、计划性、范围局限性、层次性等特点。商品拜物教及其消极影响是内在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之中的,只有承认它,采取合理对策,才能尽可能地缩小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着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离婚率在普遍上升。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也有增加,离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不仅要问:离婚问题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离婚率会不会继续上升?它会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其后果怎样? 围绕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离婚率的上升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生产力的发展是直接相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还会继续上升。另一些人则认为,离婚率的上升是社会的一种退步,它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是由腐朽的社会制度和道德低下所造成的;离婚率的上升带来了一系列的社  相似文献   

19.
孙峰 《唐都学刊》2003,19(2):61-65
当代道德教育要适应现今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理论和实践应不断适应性新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 ,建构新的道德教育理论是新世纪道德教育的使命。在当今开放性社会及知识经济时代道德教育的着力点是培养和塑造具有高尚道德理想和信念即道德人格完善的人。道德教育只有不断创新才会寻找到新的生长点 ,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建构和创新是中国 2 1世纪道德教育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也是一场道德教育观念和体系上的深刻变革。道德教育建构与创新的现实基础是走出道德困境 ,重塑人的精神 ,实现德性的复归。同时道德教育的建构与创新应遵循几个方面 :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其基本思想体现在 :树立创新道德教育观念 ;建构创新性的道德教育内容 ;注重独立性和开放性道德人格的培养 ;采取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 ;建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融合的道德模式。其基本内容包括人文精神、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20.
广告人才学,是人才学科中一门富有活力的说服艺术科学。在国际上,有关《说服艺术论》的专著已经问世,在国内,对说服艺术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中国的说服艺术战略是广告理论研究的新发展,事关经济建设和工商企业走出地区,跨出国门,奔向世界市场的大局。若借用中国古代军事家孙膑的理论,应当紧密围绕“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展开讨论与分析。即把“积与疏、疾与徐、众与寡”的三对矛盾置于广告实践与理论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1 广告人才学作为一门多学科的说服艺术,是围绕着“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展开的。广告说服的主体是人,是所有生活在天地之间的现代社会中的人。它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的内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媒介手段的革新,逐步得到充实,成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广告不仅是传播经济信息的工具、开拓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