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由《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机制所确认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对它们的有效保护主要依赖于遗产所在国能否建立起在国家层面实施公约的法律机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申报、轻保护”的倾向使已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遗产面临价值退化甚至破坏等不可持续危机,需建立和完善法律机制加以应对;二是对文化遗产标准的理解滞后于公约的要求使潜在的世界遗产面临破坏或消亡的危机,可能使我国的遗产申报不具有可持续性,应按照公约所确立的遗产遴选标准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并建立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公约》中,国际社会首次将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概念结合在一起。而长期以来,自然与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互相对立的两种因素。事实上,文化和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各民族的文化特性是在他们所生活的特定环境中形成的,人类所建造的雄伟壮丽的工程之所以美,部分原因往往在于它处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某些壮观的自然遗址,一般也带有人类长期活动的印记。《公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以及确保文化遗产免遭蓄意破坏,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注的重点问题,源自日本和美国的一整套奖励、表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度正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全世界借鉴的遗产保护方法。与此同时,当遗产遭遇旅游时,如何理解与处理真实性问题,也成为遗产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世界文化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德镇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从世界遗产的视角分析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景德镇陶瓷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作为一种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见证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它应该是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从景德镇陶瓷遗产的内涵和外延角度,即景德镇陶瓷业的悠久历史、众多窑址、精湛工艺、文化体系四方面,论证了景德镇陶瓷遗产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并对申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博 《青海社会科学》2007,(1):33-36,41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社会时尚话语,对于它的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笔者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遗产本身的文化空间入手,不仅保护遗产本身,还应保护其生存与传承的文化空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十年回顾与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2001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发布活动开展,使包括中国昆曲在内的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特别是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中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也成为一场热烈的"学术运动".回顾十年来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出现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未来的学术路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科意识、问题意识、学者意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就,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8.
介绍《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宗旨与主要内容,世界遗产评选的基本情况,中国履行公约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分析中国世界遗产在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科学价值、人文精神、美学等许多方面对全人类具有的独特价值与普遍意义。提出实现中国世界遗产持续发展必须在科研、教育、宣传、人才、机构、法规、国际合作等方面应采取的一些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1995年,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元上都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元上都作为蒙古民族精神文化的永恒纪念地以及我国一处重要的“准世界文化遗产”正在被广泛认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遗址为世界遗产。”它包括文化遗产、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又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交互作用的形式,是“自然与人的联合工程”。元上都既拥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有近现代蒙古民族传统生活与实物见证,还有反映生物多样…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保护世界遗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国履行公约中喜忧参半。本文对其中现状做出分析 ;从无形文化之一的语言为切口 ,以甘青“小民族”语言的“两难”处境为实证 ,参照世界有关信息 ,并以文化多样性和语言的文化载体、文化象征功能为视角 ,提出有关建立保护机制的认识与观点。  相似文献   

11.
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人类文明的神圣职责,在保护空间尺度中,重视"大型文化遗产"和"线性文化遗产"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载体和新动向。本文基于线性文化遗产的视角,通过与之相关的文化线路、遗产廊道、风景道等概念的辨析,以唐蕃古道(青海段)为实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该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策略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与旅游业的相互促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1年 1 0月 7日至 1 8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委员会 ,在挪威政府和世界文化遗产基金组织的支持下 ,在云南丽江召开了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工作第五届年会。探讨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业的关系 ,寻求相关管理部门间最好的合作模式 ,使人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蓬勃发展的旅游业都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所以得参预这一会议 ,是得之于十分关心新疆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香港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女士的安排、支持。十天相当紧张的会议 ,深感获益非浅。联系新疆旅游业与相关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事…  相似文献   

13.
利益与保护的博弈   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增长迅速,到2004年4月止,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已经达到31处,位居世界第三位,同时还有近百处等待申报世界遗产.   ……  相似文献   

14.
200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晃一郎代表该组织发起“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决定每两年申报、宣布一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00年8月即下发正式文件在全国启动这一“申遗”工作,并决定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程,文化部高官在专门考察了黄山市所在的古徽州之  相似文献   

15.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由于遗产开发利用中的粗放型模式 ,造成遗产资源浪费、退化以及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失调等现象已相当严重 ,加大保护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目前急需解决的是遗产地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遗产保护 ,法制先行。如果颁布专门的《世界遗产保护法》 ,将对世界遗产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好 ,传给子孙后代 ,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一、明确意义,统一认识,是申报成功的基础 《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最  相似文献   

17.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会议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保护'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从这一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保护"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它包括深入民间的田野考察、清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评定,通过建立数据库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档、保存,对其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的探索、研究,对传承人的扶植与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弘扬,以及做好传承中的振兴工作,等等.要做好上述一系列工作,首先就应该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坚持正确的"保护"原则.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文化线路”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线路"是近年来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遗产类型和遗产保护理念,"文化线路"的提出对世界遗产保护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将"文化线路"理念/方法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相结合,对"文化线路"构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文化线路"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线路"是近年来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它对世界遗产保护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文化线路"带来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和新思维,本文主要阐释了"文化线路"的提出及其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更新、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借鉴、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是传统文化由传统方法保护转变为特殊权利方法保护的例证,也为西藏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全新的范式。格萨尔、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西藏实施公约义务的有力实证。但应看到的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和保护措施不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属不清的现实,因而,像《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样的地方性立法,不但是传承与发展西藏传统文化的自身需要,也符合创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法律架构的终极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