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唐至五代,牡丹在各地广泛传播,受到各个阶层的喜爱,社会由此掀起了一股喜爱牡丹的热潮。牡丹热是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研究唐五代牡丹的地理分布,从多个角度分析牡丹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五代时的社会习俗及其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2.
牡丹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牡丹花卉旅游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存在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产品同质化的隐忧。本文通过对牡丹审美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科技文化的解析,探讨了牡丹花卉旅游个性化、纵深化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任强 《中华魂》2013,(4):40-42
崔廷玉,1938年生,字子春,号大老崔,2007年获得联合国颁发的世界名人最高奖。崔廷玉先生在50多年的牡丹艺术创作实践中,用智慧和汗水铸造了属于自己心中的牡丹。他把他的牡丹文化艺术作品带到国际文化艺术领域,得到应有的肯定,获得了巨大成功,弘扬了中国优秀文化,为人类和平友好,和谐进步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他的牡丹艺术已载入联合国NGO世界和平美术展览的历史史册。  相似文献   

4.
牡丹木瓜为山东菏泽地区传统栽培的光皮木瓜的珍稀变种。树姿优美,枝干苍劲,春夏花烂漫,秋后金果满树,集观赏、食用、药用于一体。牡丹木瓜一年中可多次开花,花为复瓣,状似牡丹,花色多变,初花艳阳红,次红红色,再花绿  相似文献   

5.
牡丹是名贵的观赏及药用植物,但随着牡丹的连年种植及种植面积与品种的增多,牡丹土传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牡丹的正常生长发育、种苗质量和开花质量,降低了牡丹的观赏效果和药用价值,影响了牡丹产业化的发展.因此,笔者对牡丹主要土传病害的病害类型、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艺措施调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并对牡丹土传病害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如下建议:加强牡丹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深入研究牡丹土传病害生理;开展牡丹园土壤微生物与牡丹土传病害关系研究,以期为牡丹土传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从而推进牡丹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垫江牡丹繁殖、栽种、管理等生产现状的调查,总结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发展规划不力、牡丹品种单一、生产管理粗放、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四川彭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三大牡丹栽培中心之一。彭州丹景山不仅汇集了彭州特有的牡丹品种,更由于其极富野趣的牡丹栽培观赏方式及与宗教文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历史渊源而深受旅游者的喜爱。在对丹景山牡丹栽培与观赏特色与山东菏泽、河南洛阳牡丹进行简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丹景山牡丹资源的起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丹景山牡丹资源保护及牡丹旅游开发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唐人诗歌中的牡丹情结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为世人所喜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对象.特别是在唐代,诗人们写下了数量众多、美不胜收的咏牡丹诗,这些诗歌或直接赞美牡丹的形色之美;或描述了当时社会有关牡丹的习俗与风尚;或借牡丹抒怀,表达诗人们的思想情感;或通过牡丹反映出阶级差别,谴责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唐代牡丹诗歌入手,结合唐代的习俗及风尚,探讨富有民族特色的牡丹文化情结及意蕴.  相似文献   

9.
小溪 《百姓生活》2014,(2):42-43
20年前,河南洛阳的徐灵霞患了一种怪病,发作起来头疼不已,眼前一片漆黑。两年间,她3次发病昏迷住院治疗。雪上加霜的是,她又下岗了。为了帮妻子战胜疾病,丈夫鼓励徐灵霞学画画,通过画牡丹来重拾生活勇气,抗击病魔。奇迹果然出现了,徐灵霞的病情逐渐好转,她画的牡丹也越来越出名。现在,她不但开了两家“牡丹画廊”,画作还远销法国、德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人们赞誉她是“洛阳牡丹王”……  相似文献   

10.
山梅奇景     
颜东 《山西老年》2009,(4):48-48
牡丹洛阳的四月在牡丹花中度过,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都被牡丹所淹没。秦黄魏紫的牡丹,仪态万千的牡丹,任群芳妒的牡丹,敢抗旨不遵的牡丹,铮铮傲骨的牡丹,甲天下的牡丹,你不是被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花卉文化中,牡丹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明代传奇《牡丹亭》从传统的牡丹文化、牡丹文学中吸取了丰富的养分。在剧作家汤显祖笔下,女主人公杜丽娘有着牡丹一般的艳姿淑质,牡丹一般的悲剧命运,牡丹一般多情而坚贞的品性,显现了浓厚的牡丹文化元素。而美丽高雅、多情动人的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正是明代中后期人性解放思潮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说唐代牡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高宗时 ,皇后武则天移植汾州牡丹于京师长安 ,牡丹作为观赏花卉 ,始为社会普遍认识。佛教僧人为培育牡丹做出了重大贡献。牡丹价格始终昂贵。唐代赏牡丹蔚然成风。牡丹与社会生活结成种种关系 ,还进入音乐、美术领域  相似文献   

13.
巧画牡丹     
牡丹花形硕大,雍容华贵,素有“国色天香”美称,深受人们喜爱。老年人学国画,往往喜欢画牡丹。我学画多年,总结出牡丹的一些画法,以供大家参考。画花形。小写意牡丹,画花头是作品的点睛之笔,具体操作上要求从整体出发,有明有暗,在调色时笔腹淡、笔尖浓。出笔要迅速,多运用浓淡干湿变化,围绕花蕊层层推出多变的扇形花瓣。花瓣一定要突出大小、方圆、浓淡干湿的变化和主次关系。然后遵循有尖、有齐、有方、有圆、有大、有小、外形破圆的原则细心下笔。半干时点上花蕊,这样一朵花头就成功了。若要画出婀娜多姿的花头,就得在变化形…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牡丹植株催花后到复壮前练苗的必要性,研究了圃地复壮和盆栽复壮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适当修剪枝叶是影响牡丹成活的主导因子之一;精细的肥水管理对催花后牡丹植株快速恢复生机起重要作用;在牡丹的不同栽培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经2年圃地复壮栽培,牡丹能够再度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唐代舒元舆的《牡丹赋》、唐代李德裕的《牡丹赋》、宋代宋祁的《上苑牡丹赋》、宋代蔡襄的《季秋牡丹赋》四篇唐宋牡丹赋作对牡丹的体物和描绘特点的分析,以及对于牡丹所承载的士大夫个人仕途、国家命运、道德与友情等意识形态内涵的叙述,认为唐宋牡丹赋作在赋家之迹和赋家之心方面均深得赋体之要。这不但显现了牡丹赋的文体意义,而且文学叙述与历史真相,政治与士大夫精神的复杂关系也可由此角度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16.
牡丹醉人生     
苏留英 《新天地》2016,(2):12-13
我自幼生长在汉魏故都许昌,与牡丹之乡洛阳为邻.由于地域文化独特的熏染和涵养,我与牡丹有着不解之缘,从小就喜欢牡丹,赏牡丹、画牡丹成了毕生追求. 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美满幸福,和谐繁荣,国运昌盛.“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几十年来,每逢花期,我风雨无阻,坚持到洛阳的各大公园写生.  相似文献   

17.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是国家繁荣的象征,也是圆满生活的愿景。山东菏泽地区的牡丹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应用广泛。每年举办的一系列牡丹节会活动,极大地带动了城市产业发展和牡丹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花为媒,推动牡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打造中华文化标识,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新时代菏泽牡丹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应进一步讲好“国色天香”的中国故事,做好“花开盛世”的文化产业,提升“菏泽牡丹”的传播品牌。  相似文献   

18.
杨宇宁 《山西老年》2010,(10):29-29
我爱牡丹,爱天下的牡丹,然而更爱忻州的"牡丹"。牡丹以其国色天香的风韵被世人尊为国花,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喻含着希望和企盼,故而人们又把它尊为富贵花。我爱地上盛开的牡丹,更爱纸上绽放的牡丹。我简陋的居室里悬挂着姿态各异的牡丹画,它艳而不娇,长开不败,昼夜伴我度过愉快或郁闷的时光,时时启迪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向前向上。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撰《洛阳牡丹记》,称洛阳牡丹“今为天下第一”。欧阳修以后,世人对洛阳牡丹津津乐道,但多不知牡丹实极盛于唐都长安。牡丹作为观赏花卉,在唐玄宗时代培育成功,迅即由禁范流向民间,至中唐已遍布长安城,三月游花是当时京城士庶独特的狂欢节,盛况空前绝后。本文考稽史实,从牡丹的培植、流布和观赏等几方面,描述了唐代牡丹文化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牡丹是花中之王,是繁荣、富贵、吉祥的象征。它深受百姓的喜爱,成为我国古代诗人词家重要的咏物题材。宋代作家对花香色艳的牡丹的赏玩品味以及栽植牡丹,说明了文人具有浓厚的牡丹文化情结。宋代歌咏牡丹的诗篇包含了一些文化蕴涵:崇尚富贵祥瑞,热衷美艳昌盛;寄托伤感情思,表达内心情志;追忆故国往事,抒发兴亡之叹以及蕴含佛理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