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极大程度上鼓励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对于自己的服务对象往往不是很清楚.随着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的创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呈现多样化.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也会促生很多新的涉农企业或者组织,这些新形式的企业和组织都有可能成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将朝着组织形式多样化、技术现代化、管理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企业集团预防子公司机会主义行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企业集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集团中子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对整个集团的利益造成损害。根据交易成本分析和相关交易理论的研究发现,所有权和关联方交易管理机制的独立或结合使用,能够限制子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企业集团总部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有效的管理机制能够对子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资产专用性、索要高价和科层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为什么存在?什么决定着企业的边界?这两个问题是组织经济学探讨的中心问题.威廉姆森将企业和市场看作是组织交易的不同形式,认为二者的选择是由交易费用决定的,目的在于节约交易费用.通过分析企业内交易和市场交易中交易费用的性质和来源,威廉姆森提出的基本假说是,随着市场交易中关系专用性投资创造的准租金水平的上升和合约不完全程度的上升,合并的可能性将增大.通过考察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假设和概念框架发现,该理论为分析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力的工具,但是,该理论对市场交易中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如何在企业内得到克服的分析却是含糊不清的.此外,由于把企业惟一地看作是治理中间产品市场交易障碍的机制,该理论对企业内部组织的解释意义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金融市场上的汇率波动使得以各国货币计价的商品和资产流动面临着损益的不确定性 ,各国的汇率政策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依赖性 ,这些都是由交易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引起内生交易费用决定的。同时 ,汇率政策的制定和协调需要付出成本 ,外生交易费用由此产生。从交易费用的角度 ,对单边的汇率政策选择和多边的汇率政策协调展开研究 ,可得出后者优于前者的结论 ,这对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学术界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基于投资者视角的研究较少.从云天化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580012)的权证部分上市前后正股股价变动情况以及权证价格与正股价格的分离率等角度对权证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的差异,权证价格与标的股票价格的关系进行了案例分析.发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投资者普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系统的主体行为对整个交易的安全非常重要。本文应用标注Petri网模拟技术,建立了电子商务系统中主体行为模型,解决了主体的责任分析、证据收集等与安全性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资产专用性存在与否及专用性的大小,对于采取不同的合约形式及其规制结构具有很好的解释作用.军工资产专用性的存在影响交易成本,决定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利用资产专用性这一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框架,探讨了军工资产专用性及其较大交易成本的内在机理,分析了军工资产专用性所引致机会主义产生的原因,对军工组织形式的决定与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四川省彭州市试行的"土地银行"这种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为例,分析了"土地银行"产生的原因和运行模式,认为"土地银行"有效节约了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其他社会成本,缓解了西部地区土地"闲置"的问题,增加了农民福利.但是由于组织形式和其他因素,"土地银行"仍有可能面临较高的组织费用.通过分析"土地银行"的运行模式、推广意义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耕地保护主体行为分析及补偿激励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耕地保护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行为目标出发,采用博弈分析方法,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行为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的耕地保护行为,对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构建和进一步保护农民主体的合法利益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1.在当前的耕地保护制度安排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对耕地保护存在着巨大的目标差异,再加上外部监督和相应激励机制的缺失,三者的耕地保护行为不一致,地方政府和农户更倾向于采取机会主义行为;2.实现耕地保护主体行为一致的关键是重新构建耕地保护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确定耕地保护补偿的主体和受偿主体、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建立多渠道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筹集模式和建立多元化的补偿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往往是非均衡交易,而产生非均衡的原因在于真实的经济活动中,交易主体是具有根本差异性的经济主体,主要表现为经济主体拥有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不同上,从而决定了经济制度安排。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中,各经济主体由于支付的成本和交易费用的不同,处于交易的非均衡态,而不是市场经济学说中指明的过程。文章通过对西方均衡理论的回顾和新近研究的分析,指明提出这种认识的理由,并应用具体事例,以说明中国各经济主体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即兴是组织中常见的一种行为现象,即兴对提高组织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对国内外组织即兴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界定了组织即兴的概念内涵.进一步对比分析与组织即兴相关的概念,系统总结了组织内部影响即兴的领导、成员特质、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及资源因素,指明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大学组织疾病一般都与大学组织成员有关,大学组织成员包括内部成员和外部成员。大学组织成员病理是指大学组织成员之间、成员与大学组织之间的关系异常,因而导致大学组织形象受损和功能障碍的过程及其原理。每个大学组织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都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重视组织成员病理分析,这样才能不断增强组织自身的免疫力,提高组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定的立法路径在理论界有法定说和自治说两种不同的学说纷争。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定方面应当直接通过立法明确,还是交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自治原则明确,要回答这个问题,需首先明确成员确定行为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某一个体被确定为某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能否被剥夺或忽视。如果此种利益是不能被剥夺或忽视的,则必须通过法律作出明确规定,唯有如此,相关主体的利益才能得到切实保护,才不会因为自治或因"多数人的暴政"而被剥夺。反之,则可以将其交由相关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自治原则处理。成员身份的确认与成员确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对成员原有身份的核实与认可,只能以事实状态为依据,否则,便可能侵害成员的既得权益;后者是对组织成员的实际构成所作的决定,它既包括对原有成员的确认,也包括对新加入成员的接受。由于行为性质与涉及的利益不同,对两类行为应当区别对待。对前一种行为,只有在具备明确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才能合法实施;对后一种行为,则主要由双方根据自己的预期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为更好地保护成员权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定的立法,在路径选择上,应当对成员确定中的成员身份确认和新成员吸收分别作出不同的制度安排。对于成员身份的确认,相关立法应当采用法定路径;对于新成员的吸收,则应当采用自治路径。在法律制度的安排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认只能以历史与现实作为基本依据,对此,应当根据法定原则确立以户籍为基本依据的成员身份确认制度,明确依照户籍应当认定的成员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法律或政策对因户籍恢复、调整而应当获得集体成员资格的人员范围进行界定,对应当丧失成员资格的人员进行排除,由此确定集体经济组织原始成员的范围。对集体经济组织新成员的吸收或接受,应当根据自治原则由集体经济组织与申请加入该组织的人员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经济组织应当通过章程对接纳外部成员的条件、程序等问题作出规定,并对外部成员的权利范围进行限制,土地承包经营权、子女获得成员身份的权利等不应当由外部成员享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固有成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在对行政事实行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行政事实行为与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与信赖保护原则的关系,阐释了现代法治国家要求包括行政事实行为在内的任何行政行为皆必须服膺依法行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诉讼证据,目前处于通说地位的是事实观的证据论,在这一类定义内容中,因为强调的内容不同,各派学者又有不同的现点,现阶段,学界与实务界对事实观的证据定义提出质疑,转而强调其被动性与诉讼特征;这两类观点均有不足,可将证据定义为:由有权收集的单位或个人依法收集,在诉讼中被用以证明诉讼的主张或者由案件处理机关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与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实际来看,社员异质性已成为其最重要的内部环境特征。通过分析异质性社员的构成成分,将其分为核心社员和普通社员两类,对比分析他们的行为差异,建立Bertrand博弈模型,探讨异质性社员参与资金互助业务的可能性条件。研究发现异质性社员之间的合作具有节约成本的效用,将合作成本分为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行解读,且合作成本满足一定条件下,异质性社员具有合作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这种合作稳定运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动因、可行性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月1日南亚七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决定于2006年1月1日起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区。这一举动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再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下,东亚各国经济要发展、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组建某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变得更为迫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动因、可行性及障碍的分析,对比借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模式,认为以"10+1"为主体、以"10+3"为框架是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8.
组织承诺研究及其对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承诺一直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它侧重于研究组织成员随着对所属组织的投入逐渐形成的态度和行为。该论文拟回顾组织承诺的研究历程,并分析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该研究对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间接互惠下公共文化PPP项目机会主义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入间接互惠机制,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公共文化PPP项目中公私部门决策过程,研究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私人部门当期机会主义收益的大小是影响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严厉的惩罚机制并不能有效遏制机会主义行为;未来合作收益和声誉系数越大,私人部门越倾向于采取互惠主义行为,实现公私部门合作的帕累托最优。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政府部门应出台激励政策扩大PPP市场规模,并建立惩罚机制及声誉机制,有效防范公共文化PPP项目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20.
心理契约的形成、发展、违背和破坏,对组织成员的合作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组织成员以个人目标优化为条件参与组织合作,合作行为受到成员目标定位、合作能力和合作关系的影响。结合心理契约的研究内容,分析了成员因素:目标定位、合作能力和合作关系与心理契约的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心理契约对组织成员合作的影响,主要包括影响成员的合作立场和态度、合作程度、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