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金石档案,是各个时期的政权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云南少数民族问题的以金石为载体的书史记事材料。其主要类型有碑碣、墓志、摩崖、经幢、题记、画像石刻、金文、印章八种,内容涉及人事、封诰、军功、建筑等.是能被长久利用和欣赏的历史性材料,具有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在历史上采用刻石记事的方法来记录本民族的迁徙、征战、宗教、儒学、人物、谱系、商业、建筑等方面的重要情况,形成了一批价值珍贵的石刻档案。本文运用档案学理论探讨了纳西族的象形文字石刻、格巴文石刻、喇嘛文石刻、汉文石刻和东巴画像石刻,并针对纳西族石刻档案的管理现状,提出了可行性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少数民族的原始记事就是少数民族档案的早期表现形式,是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本文利用文献、考古资料和调查材料进行综合研究,从产生与构成、特点与价值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贝叶档案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将文字刻录在贝叶上保存文献的一种特殊方式.本文拟对傣族贝叶档案的产生和发现、内容和形式、价值和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阐述,以引起档案界和研究民族史的同行们对这一珍贵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镌刻有女真文字的三块古碑,即大金得胜陀颂碑、永宁寺碑和重修永宁寺碑进行考证,得出女真文古碑是一千年到五百年前黑龙江地区女真人所创造的历史文明见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妙齐提碑文研究(一)——十二世纪初缅甸语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妙齐提碑”是缅甸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用缅甸文镌刻的碑碣之一。它镌刻于公元1112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是一块很有研究价值的碑,它不仅对研究十二世纪初叶缅甸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至关重要,而且对研究缅甸语言的发展历史和缅甸文字的早期形成和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妙齐提碑文对汉藏语系语言对比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外有些学者曾对碑文作过研究,但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本文拟从辅音、声调系统的角度对它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制和使用的多种少数民族文字,不仅给各民族的文化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光彩夺目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增添了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各种少数民族文字,是各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现在行用(包括试行)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有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傣文、锡伯文、壮  相似文献   

8.
随着契丹文石刻的不断出土,各方面也表现了对契丹文字的关心。关于契丹文字历史的研究和对契丹文字的辨认解读,会加深我们对于历史上契丹民族的认识,进而了解历史上契丹族与汉族以及我国北方其它兄弟民族手足相依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当时历史文化情况的了解。本文试就以下几个方面摘要论列。  相似文献   

9.
关于少数民族档案和少数民族地区档案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和建设方针的贯彻落实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档案及档案工作已成为档案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重视和研究它们不仅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还将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本文拟就少数民族档案及特点作一些探讨。一、少数民族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少数民族档案工作,是指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少数民族档案的活动。少数民族档案工作既是少数民族档案形成的源泉,又是少数民族档案发展的基础。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证,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保留着真切的…  相似文献   

10.
存在于广西上林县的《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碑》产生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它是壮族先民俚僚古地留下的两块珍贵石刻,既是文物,也是历史,既属历史,也属文学,是壮族见于文字最早的文学。透过《六合坚固大宅颂》与《智城碑》可窥探壮族先民俚僚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数据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把我省建设成为一个民族文化大省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和研究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汉语和少数民族语之间,少数民族语和少数民族语之间,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在词汇层面除了借贷和底层化之外,尚有一种方式,即在词汇的较深层面上趋同而在语音层面仍用本民族固有的成分。发生这种影响时,语言间地域上的相同或邻接似乎是一个重要条件,语言影响的方向也并不限于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有时源流关系颇难辨认。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 ,一批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来到大后方昆明工作。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云南的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从而对我国民族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民族语言学家来到大后方昆明工作,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云南的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调查研究,对我国民族语言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 ,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 ,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青山秀水,气候温暖,养育了聪慧平和的闽南人,孕育了南派雕刻舒缓柔情、细腻收敛、雅致通透的风骨。惠安土地资源缺乏,各种石材相对丰富,以打石为生的惠安艺人创造了绚丽多姿的石文化,惠安石雕融合了中原传统文化、闽越本土文化、海洋文化、西洋文化等多重文化因子,有着鲜明的移民文化特征。在艺术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题材、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玲珑剔透、纤巧灵动的艺术风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南派石雕艺术的最重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壮学研究面临着理论提升与实践运用的双重挑战。将人类学引入壮学研究,立足"地方的地理"和比较文化层面,能够将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置放在多元的社会构成和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对照与考察。桂滇黔交界地区就具有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展开壮学研究的优势,尤其体现在壮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和壮族与多民族语言文化共同发展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建设、语言事实描写和非语言证据等方面评析国内外"时—空隐喻"研究现状,认为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就某一种语言进行系统研究的不多,二是较全面地就此专题进行研究的不多,三是与国内少数民族语进行深入对比研究的不多。文章最后强调指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宝库亟需得到国际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白端石即产于肇庆(古称端州)七星岩的白色石材,与紫端石、绿端石同为端砚用石,但是与紫端、绿端相比,其开采点普遍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散。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受石脉形成条件的局限;二是受各个时期雕塑艺术的主流风格影响;三是自明朝以后禁止开采。  相似文献   

20.
语言消亡与保护语言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的消亡现象突出地反映了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态势。由于强势语言不断扩散 ,在外部环境上给少数民族语言造成很大的压力 ,使大批少数民族语言成为濒危语言。同时 ,人们对语言消亡现象的看法不同 ,态度各异。但不可否认的是 ,语言的消亡是人类文化不可弥补的损失。应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抢救与记录濒危少数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