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篆刻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而完善的市场。相较于中国书画而言,篆刻市场的狭小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人尚未认清篆刻艺术的价值,参与投资与收藏的人士更是寥寥无几。其反过来作用于创作领域,导致现在很多优秀的篆刻家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评价。明清、民国以及近现代的老一辈的篆刻家们往往以其他方面的成就名世,或是在今天还没有受到重视。而当代的优秀篆刻家们甚至只能"投刀从笔",不得不非主观意愿地暂时将篆刻的修炼与创作放到次一级的地位,转向书画等其他方面的创作。如  相似文献   

2.
张蕾 《东西南北》2012,(10):16-17
这位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位时主管经贸、财税、教育、文化和科技的副总理,对音乐、书画等艺术领域狂热,篆刻是他的一大爱好。退休是对他艺术热情的解放。放下日理万机,他的。余生规划”是重拾旧趣。  相似文献   

3.
张宝驹简介:1963年生于北镇,满族;别名"辽城山人"。壁画画家,书法、篆刻亦有所长。先后参加新加坡辽宁书画精品展、前苏联阿穆尔州第二届中国美术作品展、全国书画篆刻艺术大奖赛(获银奖),作品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美国展出,2005年荣获中国国学杰出贡献奖金奖。有多幅多品被日本、新加坡、台湾、美国、前苏联等友人收购并收藏。现为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柳倩艺术研究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4.
刘潇 《青岛画报》2013,(4):74-77
隋知兼先生是位至情至性的人,且笃好收藏。他自言兴趣博杂,且无投资升值之想。收藏于他只是乐享其间的雅事。90年代,喜欢篆刻的隋知兼渐渐对印石产生了兴趣,继而开始收藏。二十年来,他凭自己的喜好和眼力,收藏了近三千方印石,并由藏而鉴,渐知其中三昧。在中国,篆刻与诗词、书法、国画并称为"四绝"。印石还和笔墨纸砚为伍,成为古代文人士大夫不可或缺的文房用品。中国的篆刻艺术与书画创作相结合始于宋代,及至元朝,王冕首用软质石材"花乳石"刻印,开石印先河。明清两朝,印家辈出,文人治印之风鼎盛。其后六百年来,  相似文献   

5.
正在人们的心中,印章仅仅是书画的配角,居于不起眼的角落,连孤芳自赏的份儿都没有。然而在传统艺术家们的眼中,印章与古诗、书法、绘画一同被视为文人必备的四大素养:齐白石老先生曾对自己的艺术成就有"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的评价,可见篆刻(印章)在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穆奕 《今日辽宁》2007,(5):38-39
王丹(Wang Dan),字复秋,号易斋,1963年生于锦州。现为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辽宁省书协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社员,全国第五届篆刻展、2007年当代篆刻艺术大展评委,锦州市文联副主席。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艺术市场已经逐渐走出前几年的低谷,尽管很多门类还未能达到巅峰时的价位,但或多或少的回升已经给了市场明确的信号,也给了业界人士极大的信心。然而,在众多艺术门类中,中国当代书画始终处于低迷状态,即便古代和近现代书画早已节节高升、屡创纪录,但作为表达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与情感的本土艺术,当代书画门类却显得十分寂寥、乏人问  相似文献   

8.
刘健 《社科纵横》2002,17(1):73-74
中国书画艺术是我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 ,我国古代历来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本文从书画艺术的历史渊源、用笔方法及审美境界三个方面来阐述了书法和绘画的关系 ,即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印章最初作为私人印信,实用性显然是第一位的。虽然后来随着人们在审美要求上的逐渐提高,篆刻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更具开创性的发展,然而实用这一固有的用途却始终没有在篆刻艺术的成长历程中消失,时至今日,作为公、私各种用途的印信凭证的大小印章依然在中国社会里广泛使用。当然,一般的印信与专为艺术而创作的印章在价值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天壤之别,但就是这  相似文献   

10.
艺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电影、电视、录像、戏剧、音乐、舞蹈、造型艺术、书画、器乐等为主要内容。艺术产业大致包括三大类,即艺术生产部门、艺术传播部门和艺术经营部门。在广州,如何发展艺术产业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夫刻印之道,有文法、章法、笔法、刀法",篆刻艺术以汉字——主要是篆字——为载体,以刀刻为途径,在方寸之间可以有无数的变化、无穷的创意,其艺术含金量不容忽视;加之印石本身相对小巧、坚固的特殊属性,可谓一样乐趣无穷的把玩之物。  相似文献   

12.
《唐都学刊》2008,24(3)
曹伯庸(1930-),男,汉,陕西礼泉人。现为陕西师大文学院教授、陕西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市书协顾问,终南印社、骊山印社顾问,省老年书画学会常务理事长等。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悉心临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书作曾参加全国第一、二届及省、市多次书展,并被选送日、韩、新等国展出,被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单位和名家收藏,还被选入《中国长安当代名家书画精品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陕西老年名家书画选》等多种大型书画集。先生博学多才,于版本目录学、古籍文献学、文物、书画鉴定和篆刻等研究有素。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为神——中国著名书法家曹伯庸  相似文献   

13.
《学问》2015,(5)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宋代的书画艺术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之相伴的书画市场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并日渐向海外拓展。在这一艺术辉煌的时期,"敦尚文雅"的高丽国与宋朝有着良好的书画贸易基础。宋丽官方对书画交流的支持、商人带动的民间外贸活动为书画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东西南北》2014,(3):F0002-F0002
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国人收藏的门类也在不断地扩展,由传统的陶瓷书画玉等门类到香水瓶器,香水瓶是近年来国内收藏者尤其是年青女性收藏者颇为青睐的艺术收藏品。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做什么事都离不开身份、头衔、名号,书画圈自然也不能"免俗"。近几年,中国当代书画的行情一路走高,甚至让其他版块有些许"眼红",其中,以王明明、王西京、刘大为等"画院派"为代表的当代画家纷纷迭创新高,在这波当代书画行情中起到了领涨的作用。那么,画院这一新中国建立后出现的体制下机构,又在今天的当代书画创作与市场领域起着怎样的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12):121-125
20世纪初徐州美术与"铜山书画研究会"、"欧亚艺术研究会"、"徐州艺专"密切相关。以"铜山书画研究会"为代表的早期艺术社团的创建使原本松散的徐州美术力量得以整合,为"彭城画派"形成奠定了基础;"欧亚艺术研究会"的建立,适应中西艺术会通和构建美术公共领域的时代需要,促进了徐州美术的现代转型;"徐州艺专"是徐州地区乃至于全国较早建立的现代性专业美术教育机构,其所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不仅为当时徐州美术发展而且为后来中国美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7.
张景  崔德炜 《社科纵横》2010,25(7):114-115,166
近年来,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对艺术市场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对艺术市场学概念、学科理论的梳理,有利于我们弄清楚艺术市场的构成要素和功能,从而在分析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旅日华人书画艺术家秦生,号天涯白云,原名夏朝忱.自12岁起受启蒙老师陈寿荣先生教导开始学习中国画.陈寿荣先生堪称当今不可多得的多面手画家,无论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书法篆刻,无一不精. 秦生1963年参军入伍,成了一名铁道兵,十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并没有让他放弃艺术追求.祖国幅员辽阔的疆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他感受到了长白山的壮美和严寒,同时也领略到天府之国的风土人情,更加深了对艺术的感悟,这期间,秦生创作了大量写生作品.  相似文献   

19.
“乾嘉学派”的兴起是清代书法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后金石书法的滥觞。此学派的治学思想与艺术观点对日后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张士保作为能书善画的文人艺术家,在这一艺术群体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并对民间艺术的发展也有一定贡献。对于张士保的研究,能够为认知金石书画家群体补充材料,也填补了地方性的艺术家研究的空缺。  相似文献   

20.
《天津社会保险》2011,(5):16-17
王秀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河印社理事、天津印社理事、津门书画院书画家。王秀琪自幼习艺,后得津门名家王颂余、孙其峰等先生指授研习书画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二届篆刻展"、"近现代名家书画展"、"中国印社联展"、"中、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