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葫芦岛市迎来了一位日本老人,午餐时,市长张竟强特意让餐厅为老人做了一根大麻花。看到大麻花,老人百感交集,泪流满面,他说,是好心的葫芦岛人给我的一根大麻花救了我的命,我走过世界很多地方,葫芦岛的麻花最好吃。老人叫杂贺一人。50多年前杂贺一人作为105万日本侨俘遣返人员之一在葫芦岛踏上了归国之路。1945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滞留在海外的日本人约有630万人,其中军人300万人,非军人330万人,而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侨俘就有130多万。如何处置这些日本侨俘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2.
《学问》2015,(5)
2015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至今日,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钓鱼岛问题、琉球(冲绳)地位问题等,依然深刻影响着亚洲国家关系和世界和平的走向,这些问题均是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遗留问题。二战后,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改造并不成功,未从根本上铲除日本社会上的军国主义思想,我们至今也未看到日本民族对战争罪行反省的真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对后世的深刻影响,客观面对历史,正确认识历史,这对未来世界和平与历史走向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贝塚茂树,不仅在日本历史学界久享声誉,而且在世界东方学者中也很知名。他是日本文学博士、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本东方学会京都分会负责人,担任过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他从事历史研究工作几十年,对中国历史颇有研究,更专长于中国古代史,在甲骨文和金文方面有较深的  相似文献   

4.
中日友好:一个跨世纪的主题——主编絮语崔新京星转斗移,沧海桑田,历史终于展露了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的年轮。这是一个让人回首往事的年代;这是一个让人眺望未来的年代。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唇齿相依。两国关系几度风雨,几经浮沉。有过二千年的友好往来,也有过...  相似文献   

5.
张石 《日本研究》2009,(1):86-89
综观日本明治维新后至现代的文学史,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许多文学巨匠开辟了日本文学一个又一个的崭新局面,而这些近代文学大师,都在不同程度受到过寒山的影响。寒山虽然对中国文学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更几乎是没有影响,但是在日本,他不仅对日本古代的宗教、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近、现代文学的影响也相当深刻。  相似文献   

6.
陈喇叭本来叫陈树华,做过泥工,后来因为子承父业做起了吹鼓手这一行,并且在这一行当有了些名气,慢慢的,他的真名很少有人喊,人们都叫他陈喇叭。在赣东一个不足2万人口的小镇上,陈喇叭的名声绝对够得上家喻户晓,因为大凡乡下人家做红白喜事都免不了他到场,似乎只要他一到场,再沉闷的气氛也要活跃一些。  相似文献   

7.
被传统文学批评遗忘的村上春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 ,《失乐园》风靡中国 ,让普通的中国大众认识了日本文学 ,也让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中国大红大紫了一回。然而 ,就在人们还在回味“久木与凛子双双殉情“余热的同时 ,另一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又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村上春树热”。  自《挪威的森林》开始 ,村上春树的小说在日本、港台、新马等地倍受青睐 ,90年代以来 ,在中国大陆市场上也是一路人气飙升。《挪威的森林》一书 ,于 1989年首次由漓江出版社翻译出版以来 ,已经再版多次 ,每次都被抢购一空。同时该书也成为盗版书市场的抢手货 ,这…  相似文献   

8.
他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在日本婚庆行业堪称领军人物,他的婚礼策划常被同行抄袭;他是池田大作的弟子,受导师的影响,对中国无比热爱,视中国为日本的大恩之国;他连续四年捐助了平度旧店镇的七家小学,这次来青岛主要是向在捐助中帮助过他的青岛朋友表示感谢。在约会日本友人丸山实之前,我们对他充满了好奇,不知道这位中日友好的使者为何会对中国有这么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正他生前最大的乐趣就是用他对青岛的深度了解,去帮助那些希望知晓答案的人们,并且这也让他始终保持着忙碌与活跃。他从未忘记自己心爱的故乡——青岛!——Mathias Matzat(马维立教授长子)出生在青岛的德国人入秋以来的青岛天气一直阴沉不定,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时不时还有零星的小雨飘落。仿佛似乎是在为一名生于青岛,并且一生都眷恋和挚爱着这座城市的德国老人的离去而暗自神伤……2016年10月21日晚,青岛早期城市发展史研究者、德侨青岛日常生活史研究者、波恩大学地理学院教授马维立博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写俳句,现在大家都首推葛祖兰先生。其实在葛先生之前,就有一位用日语写俳句的中国人,并且在日本近代俳句史上享有盛名。此人就是罗苏山人。他姓罗,名朝斌字卧云,光绪七年(1881年)生于中国苏州,因此自号苏山人。但日本也有人认为苏州仅是他的籍贯,实际出生于日本长崎。他父亲叫罗庚龄,在清国公使馆里任职,母亲是日本人。罗苏山人是他们的长子,所以自幼就居住日本,精通日本语。虽然我们已经不知道他曾向何人学习过俳句,但是自明治三十年(1867年)起,他就出席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尾崎红叶组织的秋声会系的俳席,和日本近代小说家永井荷风关系极为密切。嗣后,他又出席子规庵句会。据此可知他是日本派的俳人,是以日本近代俳谐巨匠正冈子规为首的日本俳句革新运动的一支劲旅。  相似文献   

11.
我对沟口雄三先生的访问是在2 0 0 3年年初,樱花绽开的时节进行的。沟口雄三先生1 932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1 95 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专业,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学家。他从2 0世纪5 0年代起一直从事中国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是一位不仅在日本学术界享有盛名,也对许多国家的中国学研究有重大影响的学者。他发表过大量研究成果,其中有5 0余部(篇)被译为英文、法文、韩文和中文。被译为中文的著作有《中国的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95 )、《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96)、《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  相似文献   

12.
张学友要来青岛了!"学友光年张学友好久不见。中国巡回演唱会"青岛站揭幕,代表了一代人的歌神张学友将携其庞大阵容登陆青岛,实在是青岛的一大盛事。有人说:"只要有风吹过的地方,就有张学友的歌声:只要有爱情,就有张学友的歌声陪伴你。"在香港乐坛,甚至整个华语乐坛,能够称得上歌神的人,并且还是实至名归的,到目前为止,恐怕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老歌神许冠杰,一个是新歌神张学友。这是一个缺少经典的时代,但张学友却集众多经典于一身,让我们看到一个跨越时代的巨星,正在微笑地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3.
金石 《社会福利》2013,(7):49-49
根据日本共同通讯社曾做过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由20世纪末起,进入老年阶段后依然还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只占总数的46%,而在住房紧张的东京,这一比例则直接降低至40%。多年来,那些由于子女不承担赡养义务而独自生活的老人,要么自立门户搬出去住,要么住进国家在扶贫计划中建造起来的劣质住房中去。1976年,日本老人福利组织开始另寻他路:民间组织以美国的养老社区为范本,建造起了佐藤幽游社区。该社区共有150间住房,居住人数为192,而且如今佐藤幽游成了日本国内另外69家养老社区的示范模型。坐落在日本中部滨名湖附近花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年下半年,我在日本认识了著名俳文学者、评论家森本哲郎先生,他是一位善于属文的多才之士。一九八四年三月,一位日本朋友托人带给我一册前面曾经提到过的森本哲郎先生的《中国幻想行》。这本书是他从一九八一年一月到一九八三年三月,在日本角川书店发行的著名杂志《俳句》上连载过的中国游记,里面多有汉诗与俳句的研究。翻开第一章《月光与花影》,发现作者提到我在一九八○年秋前往他的工作室同他就与谢芜村的一首俳句谈话的情况。与谢芜村的那首俳句是: 愁罔花在此之前,芜村还有一首:野蔷薇,开处处,疑是故乡路。芜村的故乡是摄津的毛马村,年轻时离开故里赴江户,几经流浪,落户京都,终生未曾  相似文献   

15.
《东西南北》2008,(4):75-75
我的面前摆着一张读者评刊表。每天有近百张评刊表从全国各地寄到这里,但这张有些特别:黑色楷体,笔画工整,没有一处涂改,透着十分的认真。上面赫然写着:"我是一名服刑人员。"透过这张纸,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本质不错的青年,不慎触犯了法律,但他好学,喜欢读书;他稳重,待人真诚;他上进,拥有理想。这是他对本刊的意见和建议。也许,他也需要我们的帮助。这个下午,这张评刊表在每个编辑手中传阅着:他最喜欢的杂志是  相似文献   

16.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04,13(3):154-162
鲁迅青年时代在日本留学几近八年,他与日本之关系千丝万缕,他所体验、感受和理性认识的日本是怎样一幅图景,原本是一个颇能激发人们了解和想像欲望之话题.但相关资料、尤其是直接资料的匮乏,造成了探究这一课题的难度.本文利用笔者多年在日本从事学术研究的一些便利条件,对基础资料进行调查梳理,试图还原"鲁迅的日本".其中特别提出,鲁迅始终是在民族的自我反省和批判的框架中,作为参照系来叙说日本;这决定他主要是以正面视线观照日本;他所指出的中日两个民族在文化层面的相互理解的艰难性,至今依然有效;今天仍可看到的对鲁迅日本观的误读,既与中日两国宿命般的历史因缘相关,更证实着鲁迅当年的判断和忧虑.  相似文献   

17.
“佛教的走向”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佛教东渐” ,即佛教不断地向东传播。起源于印度的佛教 ,的确是先传到中国 ,后传到日本 ,这句话如果表明了某种历史发展规律 ,佛教就会越过太平洋 ,传到美国。历史也的确是这样发展的 ,正如人们大谈印度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教那样 ,如今人们又在议论美国佛教了。历史还证明 ,佛教完全可以很好地同其传播地的精神习俗融合 ,在该地区完成佛教的独特发展。印度佛教如此 ,中国佛教如此 ,日本佛教如此 ,美国的佛教也同样如此。其实 ,佛教不仅仅是向东方传播 ,也在向西方传播 ,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讲…  相似文献   

18.
基于意识形态的森然对垒、国家属性的判然有别以及依托先进—落后图式的界定,日本将他者中国作为不同时期日本国家整合的主要参照系,通过他者中国的映照和比对确立自我的主体意识,从而在民族认同层面树立信心和权威。这也是战后日本中国认识形成的内在机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翟杰 《社会福利》2013,(5):51-51
前几天,过马路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由远及近,原来是大军。大军的朋友本来很多,但前段时间,他在一片非议声中把老母亲送进了敬老院。从那以后,大伙对他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大家认为,就算再有本事,只要不孝敬  相似文献   

20.
张载(1020—1077)是中国北宋初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中国哲学史上曾有过十分广泛的影响。其学说体系独具特色,被称为“关学”。他的主要著作是《正蒙》、《易说》、《张子语录》等。贝原益轩(1630—1714)则是日本德川幕府时期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日本哲学史上也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他博学多才,一生著作颇丰,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