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拓跋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统治中国北方达百余年。北魏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十分注意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法制建设,从而不仅巩固了北魏统治的长期稳定,而且为以后历代特别是隋唐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北魏的立法状况、法律内容及执法状况三部分探讨了北魏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北魏法制在中国封建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鲜卑习惯法是早期游牧民族法律文化的缩影,也是北魏法制建设的特殊起点.北魏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为指导,用批判的眼光借鉴吸收汉族封建法制经验,有条件地保留、引述鲜卑的民族习惯法,创造性地融会成北魏法律制度.因此,北魏法制始终表现出封建法和民族习惯法的二元特色,它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既是继承的,又是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必须从完善环境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环境司法,增强公众守法观念,强化法律监督方面进行环境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张蓓蓓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29-31,46
本文主要叙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淮南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原因,并且从立法、执法两个方面阐述了淮南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内容,总结了法制建设的特点以及它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列宁提出要创立新法制、严格守法执法、完善法律监督,开创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先河,对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列宁关于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制监督的论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三个代表”思想是列宁法制思想理论在当今中国的创造性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 一审计执法手段问题,是我国审计法制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无论从严格依法处理违纪问题,还是从向未来法治社会过渡,都要求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审计执法手段。过去在谈到加强法制建设时,往往仅仅理解为加强法院或政法部门的法制建设,在谈到依法办事时,往往仅仅理解为法院或政法部门的事情。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的发展,随着在治理整顿中审计监督逐步向高层次发展,审计及审计执法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审计执法手段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为行使其职能采取行政强制手段,查处违纪问题的一种法律的行为。不断完善审计执法手段,我们待做的工作还很多,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也不够,审计执法手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法律范畴,有许多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诸如审计执法手段与法制建设规律、审计立法、执法监督的关系,审计执法手段的作用与应用这种手段要掌握的原则,审计执法手段与公检法执法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统计工作质量受地方和部门利益的影响较大,数出多门、信息失实等问题频现,统计执法形同虚设,我国统计体制和统计执法机制饱受社会质疑,改革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我国统计调查体制和统计执法机制的现状,指出了我国政府统计在建立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中存在的服务职能发挥不到位,行政记录利用不充分,基层统计基础薄弱等问题,分析了统计执法面临的统计法制建设落后,缺乏专业统计执法队伍和执法绩效考核手段等问题,提出了整合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改进政府考核统计体系、加快统计法制建设、建立统计违法案件举报处理流程管理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制,是在党领导下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法、执法和守法三者的有机统一。其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的成败,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诸如党的领导、民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等都是,但党的领导是其中最关键性的因素。实践证明,坚持了党的领导,法制建设就走向前进;离开了党的领导,法制建设就停滞或倒退。本文论述党的领导和法制建设的内容,即党的领导与立法、执法、守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发端于魏晋的九品中正制由于其对巩固统治的作用而被十六国时期的一些统治者沿袭,并在北魏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中央和地方两个中正系统分张运作的新变化。其后的北朝各政权虽然在中正选任、执掌和作为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但大体上仍沿袭北魏之制。九品中正制与流内流外制度、门阀制度等相互作用和影响,在北朝的选举制度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加强西部大开发执法工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的法制建设对于依法开发、使开发活动有序进行至关重要.在西部大开发法制建设中,人们往往注重立法问题,而实际上执法问题同样重要.西部大开发中的,执法问题实际上是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法律实施问题,包括国家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执法活动.本文在探讨西部大开发执法含义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开发执法中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并提出加强和完善西部大开发执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北魏前期的选官制度是与奴隶制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奴隶主贵族官职世袭制。其中,内侍官选任制、大师小师制、荫任制和领民酋长世袭制,就是这一制度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通过上述制度的实行,不仅确保了拓跋奴隶主贵族的世袭政治特权,从官僚体制上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而且也维护了北魏前期在边境及塞外地区推行的种族奴隶制度,对巩固北魏奴隶制政权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魏孝文帝定姓族制度散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魏孝文帝实施定姓族 ,首先 ,它既是北魏汉化政策的继续和发展 ,也是北魏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次 ,姓族制度的实施在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加强北魏政权的统治以及提高鲜卑人的文化水平等方面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三 ,姓族制度的实施与北魏政权的政治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不同 ,应作具体分析 ,不能说姓族制对北魏政权的灭亡起了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北魏经孝文帝“汉化”改革,确立了本朝的陵寝制度,使得曹魏时期衰落的陵寝制度重新获得了流行和发展,并为之后隋唐时期陵寝制度的成熟与繁荣打下了基础。北魏陵寝制度体现了各民族各区域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传承汉制的同时带来新的文化元素和时代特征。北魏陵寝制度的成熟和确立经历了金陵、方山永固陵、洛阳制度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北魏丧葬制度系承袭汉魏、西晋并融合东晋、南朝之制而来 ,但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北魏丧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与北魏社会的汉化过程大体同步 ,不仅对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丧葬制度产生了直接影响 ,而且对隋唐的丧葬制度及其演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世入北魏,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历史性嬗变,正式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两大中正组织系统.中央系统的中正组织依旧分为州郡两级,地方系统的中正组织则分为州郡县三级.北魏中央与地方中正组织的分张,不仅有助于克服以往中正制度的一些弊端,使九品中正制的品评机制更趋完善,而且也将传统的州郡辟召之制纳入到中正制度的选举体制之中,使九品中正制对地方选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大为增强.随着北魏选官制度的这一变化,也标志着北朝一系的九品中正制已初步形成,在九品中正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肇专权与北魏宣武帝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肇专权是影响北魏宣武帝一制政局的重要事件。本文以高肇权力的形成、膨胀和衰败为线索,对宣武帝时期北魏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高肇专权出现的原因以及它的性质、特点等问题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填补了北魏晚期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空白点。  相似文献   

17.
档案法制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档案法制建设起步较晚,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较多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从而制约了我国档案法制建设的进程。我国档案法制建设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档案立法、档案执法、档案宣传等方面,只有解决了这几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我国的档案法制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18.
长庆年间,唐穆宗对法制建设是十分重视的,在执法理论上,唐穆系主张慎刑法,另一方面,他又继承前代“寓礼于法”的主张.并启用了一批执法严明的官吏.正因为唐穆宗在长庆年间加强法制建设.所以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魏的俸禄制是随着鲜卑拓跋部对中原地区的征服与封建制的逐步实现而不断完善的。北魏前期官员的俸禄主要来源于政府的班赐,而随着拓跋魏不断地与中原文化接触,汉化逐渐深入,北魏也不得不实行中原的俸禄制度。查阅有关史料,可以看出自太和八年(484)之前北魏已经尝试实行俸禄制度了。  相似文献   

20.
拓跋珪为了防止后妃和外戚干政制定了“立子杀母”制度,此制在孝文帝以前一直被一丝不苟地遵行。但尽管 如此,太后干政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北魏前期两者几乎呈现并行发展的状态。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立子杀母”制 本身存在很多弊端,而且北魏政权一些独有的特点也为太后干政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