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网络上热传中国式父母包办孩子一生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公务员。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有人批评,国内教育最大的弊病是没有一次真正让学生自己选择。当他们大学毕业后,突然要面对选择职业,怎能不茫然?作为全国首家职业规划师资格认证培训及职业规划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体型和智力跟父母的遗传有关。但父母的优良遗传因素能否传给子女,还要有一定条件。怀孕时机有人查阅了《大英百科全书》上10,832名知名人士,他们中多数是在4月受孕而生的。美国也曾调查过45,000名大学生,发现他们的智力也  相似文献   

3.
1 卢梭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卢梭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负有不可推卸的教养责任。他说:“既然真正的保姆是母亲,则真正的教师便是父亲。愿他们在尽责任的先后和采取怎样的作法方面配合一致;愿孩子从母亲的手里转到父亲的手里。”①而“不能借口贫困、工作或人的尊敬而免除亲自教养孩子的责任。”②卢梭对那些借口工作忙,放弃对孩子管教,而拿钱去雇人来代替他们完成所担负的责任的父母,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满身铜臭的人,你以为用钱就可以给你的儿子找到一个父亲吗?你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你给你的孩子雇来的这个人,甚至不能说是教师,他是一个奴仆。他不久就将把你的儿子培养成第二个奴仆。”③  相似文献   

4.
尼尔·S·歌德福雷(Neale S God-frey)与记者伊利沙白·芬伦(ElixabethFenner)的对话如下:问:父母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对小孩谈论金钱之事?答:当他们3岁或4岁时,你就可以通过介绍诸如存钱之类的基本概念而开始.从这时开始,每周给予1美元的津贴,那么,你的小孩就能在父母的指导下开始购物和存钱.当你的小孩5岁左右时,就开始向他解释一些日常的金钱交易.别不声不响就支付了饭店的帐目,要让孩子看到你必须支付税款,以及怎样计算小费.  相似文献   

5.
朱利安·L·西蒙(Jnlian L·Simon)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经济学和工商管理教授。他先后发表了《人口增长经济学》(1977年版)和《最终的资源》(1981年版)等著作和论文。他的《人口增长经济学》一书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他抨击了当前西方世界那种认为由于人口增长,资源耗尽,“世界末日”迫近的悲观主义思潮。他坚持认为能源、粮食和其它物质资源无论在什么意义上都不是有限的,因为人类的智力和创造力是最基本的能源,现在利用资源也不会降低将来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西方有的学者认为西蒙的见解是非常卓越的,把西蒙的人口经济理论称为乐观主义的理论。他的经济分析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影响或改变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因此,《人口增长经济学》一书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我们来看纪伯伦的《给孩子》: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他们是生命的儿女。他们通过你,但并非来自你。就算他们和你在一起,也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但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你可以让他们的身体住在家中,但关不住自己的灵魂。因为他们的心灵怀想着明日之屋。那是你不可能去拜访,甚至在梦中也到不了的地方。你很努力想要跟他们一样,但是你的追寻却不会让他们像你。因为生命并不会倒流,也不会逗留在昨天。你是弓,孩子是箭,他们即将射向远方……  相似文献   

7.
正给中国人当孩子,意味着你要背世界上最沉的书包,参加最多的考试,最早品尝压力和孤独,最晚享受初吻和性爱,要绝对尊重父母,要听父母的,还要在他们老后常回家看看。你人生的所有磨难全来自一个地方——一对自称是你父母的男女同志,可他们口口声声说是你亲生的,弄得你没地方说理去。"悲惨世界"这本破书其实真应该让中国人的孩子们写!  相似文献   

8.
《赏识你的学生》第一章以“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为主题,开篇用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作为全书的肇始,呼吁着“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能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作为一个母亲,作者“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充满着美好的期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期待呢?……  相似文献   

9.
孙德宇:孙老师,看了你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秉德女人》后,觉得这是你又一部关于农村题材的巅峰之作.可不可以说它同《歇马山庄》、《上塘书》一起构成你农村题材创作三部曲.你认为这部书同其它两部书在结构和人物塑造上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0.
张仁斌 《新少年》2012,(Z1):14-15
一、与书相伴村子里空空的,显得那么寂静。这个冬天,大人们外出打工尚未归来,留守在家中的孩子倍觉孤单。望着天边的落日,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打发漫长的假期。没有父母相伴,家里就少了许多欢笑。没有网络,没有游乐场,他们一定会觉得自己生活的天地实在太小了。可是,铁岭市清河区张相镇小学的孩子,却觉得寒假生活充实而有趣。我是怎么知道的呢?看看这几篇作文——《读"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1.
正一次演讲中,一位听众问道:"父母很喜欢干涉我的爱情和生活,该怎么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普遍。那为什么父母很喜欢干涉你的爱情?这类父母的心理问题在于,他们在透过你活出他们自己的生命。父母这样做当然不对,因为他们虽然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来,却没有尊重你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当然,这样的父母也不是只干涉你的爱情,从小到大他们对你应该都是管头管脚、指手画脚的,什么事都要听命于他们。你从小被剥夺了自主权,没有划清自己的界限,所以让父母一再地越权来侵犯你。当你还是孩子时,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7,(14)
夫妻离婚各自重组家庭单亲子女亲情缺失《心理访谈》关注——年仅10岁的永嘉聪明伶俐,从小学习声乐和表演,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活动。但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的是,每次陪着永嘉演出的并不是他的爸爸妈妈,而是永嘉年近花甲的姥姥。与永嘉年龄相仿的孩子可能会为父母没能给自己买心爱的玩具而撒娇吵闹,而永嘉在这个年龄已学会了处处为姥姥着想,生怕因为自己而累坏了姥姥。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永嘉过早的懂事,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来到《心理访谈》……  相似文献   

13.
牙齿的好坏会影响孩子一生。一旦长了一口不健康的牙,不但影响他们的营养摄入、容貌.甚至不利于他们的消化、发育和语言交流。家长应该为孩子的牙齿健康做出怎样的努力呢?日本最近出版的《打造牙口健康的120条规则》一书,为家长们提了个醒。  相似文献   

14.
“娇儿真命薄”,其实这孩子的命真好!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你把鱼给他,不如把捕鱼的本领教给他)。是的,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并不是要留多少财富给孩子,并不是要让孩子过上怎样奢华的生活;相反,他们更应该把生活的艰辛、求生的不易、做人的道理、自食其力的本事教给孩子。“挫折”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真爱的表现。看过漫画,你是在惊叹那株幼苗的顽强,还是在感叹“娇儿”的“命薄”?看看图上有什么,想想他们在做什么,说什么?你在想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和家长,他们一定夸你长大了!娇儿真命薄,初步即崎岖  相似文献   

15.
正1.也许你有很多梦想没有机会实现,但请不要让孩子代替你实现,记着,那是你的梦想,不是孩子的梦想。2.小孩子之间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3.当他耍赖时,不要妥协。4.耐心陪孩子玩玩游戏,即使你真的认为他的游戏内容很无聊。5.让孩子付出一点儿努力或等待,再满足他的愿望,这样他才容易学会珍惜。  相似文献   

16.
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他们的观念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  相似文献   

17.
蜜柚问问     
《可乐》2012,(4):57-57
觉得我的父母越来越不关心我了,做什么都说“忙”。而且爸爸从来没有开过我的家长会。 可怜天下父母心。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你的人就是父母了。但是在作为你父母的同时,他们还有一个身份,成年人。这个身份会让他们面临很多社会、工作的复杂问题,可能会让他们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作为孩子,你首先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谅解他们,相信他们对你说“忙”并不是一种敷衍行为。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父母为孩子用心良苦,处处为孩子着想,而许多孩子却不理解父母,认为父母与自己有代沟,有的甚至仇恨父母.父母永远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用感恩的心去拥抱他们。即使与父母意见不合,我们也应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与父母沟通,不该让他们伤心。  相似文献   

19.
聪明、漂亮是父母遗传给孩子的基因,不是孩子本人的功劳,不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不应该成为夸奖孩子的内容。聪明、漂亮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听多了人们对他们这方面的夸奖,使他们无形中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这样的孩子很容易瞧不起没有自己聪明、漂亮的人,这种优越感不利于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还往往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教师评语是对学生行为表现与对事物所持态度的一种客观评价。我们肯定的是学生对某种事物努力程度的认可,是他对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教师要引导孩子客观地评价自己,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某一方面的成功原因是什…  相似文献   

20.
正非常喜欢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尤其喜欢其中一段: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