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目的、性质和范围汉语文化修辞学是要通过对汉文化与汉语修辞关系的研究,使人们对于同汉文化密切相关的汉语修辞规律有一个比较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以帮助一切说汉语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在上述规律的指导下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汉语文化修辞学是以汉文化学和汉语修辞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具有跨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性质。由于汉语文化修辞学并不把揭示文化与修辞或修辞与文化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目标,而只是作为深化修辞研究的途径--换句话说,汉语文化修辞学的旨趣是在修辞上--根据学科研究落脚点决定学科归属的原则,我们认为,它既不是…  相似文献   

2.
四4.1渠道与程序关于外来语素引进的渠道问题,可以这么来分析。首先,把它们划为笔译输入与口头输入两个大类。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特征文化形态的分野。一般的说,笔译输入较多介绍的是科技性文化性的语素,比如:欧姆,伏特,安培,拷贝,芭蕾,赛因斯,德律,安淇尔,尼古丁,蒙太奇,托拉斯,葛朗玛,罗漫谛克,孟什维克,阿司匹林,奥林匹克。而口译输入的则大多为一些日常生活性的语素,比如:沙发,桑那,仓巴,T恤,尼龙,三译,索尼,的士,咖啡,吐司,迪斯科,亚马哈,三明治,开司米,比基尼,可口可乐。其次,引进渠道也可以从…  相似文献   

3.
当今汉语修辞学研究空前繁荣,但是修辞学史的研究却相当薄弱,至今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多年来研究汉语修辞学史的“四大家”为修辞学史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他们在编写体例、方法、体系方面各有优劣得失。世纪之交的修辞学史研究要走向全面发展和繁荣,需要修辞学界的广泛参与,尽快建立起科学而完备的修辞学史体系。文章首次比较全面地评述了汉语修辞学史研究的得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第三节(见本刊去年第4期)交待理解思路;第四节据之将马克思整体思想分为四门学说予以简介说明;第五节则是从表述角度把马克思著作分为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5.
汉语语音修辞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活中充满了语音修辞,它与书面语言中的修辞相比,具有更强的表现力,能更生动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文章分析了语音修辞要素,并论述了常见的语音修辞手法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化中充满着意识形态之物,但文化时常以一种普遍性和自然性的姿态出现,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世界。文化的影响借助修辞展开,不易被人察觉,更不易遭受反对。巴特的文化修辞学批判直指意识形态堡垒内部,破解了意识形态神话的修辞秘密:文化利用直接意指进行修辞编码,在自然性或审美性的话语伪装下使含蓄意指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认同。通过对摄影修辞和小说文化符码的剖析,巴特向我们展示了文化修辞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一个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民族语文学传统,总是与该民族语言的特点浑然一体;或者可以说,是该民族语文浓郁的文化特色塑造出民族语文学的传统。中国古代的修辞学正是这样一种传统。在中国古代语文学家的眼里,汉语文修辞最令人体味的就是它抑扬顿挫的音律和文气盎然的文法及变化无穷的语素组合。因而中国古代的修辞研究在汉语的这两大特点上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8.
探讨词义训释的方法,应是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内容之一.求证中古汉语的词义,大致上要先辨字、明词,再进行释义."辨字"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辨识文字正误,考释六朝词语,尤应注意辨识写本俗字."明词",就是进行词的切分,区别词与非词,明确考释对象."释义"包括查考、汇证、推阐、审例、比较、探源、求验等步骤.具体释义时往往是多种方法交错贯通、综合运用的,不能机械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宗廷虎、李金苓、袁晖等合著的有关修辞学史专著,首次在国外刊物上系统地评价了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的盛况,概述了中国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修辞研究取得的长足发展,肯定了上述修辞学史专著的特点和贡献,并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和学科建设的高度,说明翻译介绍修辞专著的重要意义,提示我们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研究成果应进一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外源语素是汉语语素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汉语外来语素的外延界定,源流索引、译法、引进渠道以及演变规律的分析,试就这些方面得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文化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教育文化概念是道德教育文化研究的集中体现。对道德教育文化概念的理解,取决于对“道德教育”与“文化”概念各自含义及其联结方式的理解。本文认为,在意义构成上,文化是文化反省和文化存在的有机统一体,在内容构成上,文化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独特表现。由此,道德教育的文化研究本质上是道德教育的文化自觉,道德教育研究的文化转向意味着奠基于“文化”之上的道德教育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如文化、道德教育概念的开放性一样,道德教育文化概念也是开放的,道德教育文化研究是一个并非刚刚开始但有待不断拓展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2.
学习红学大家脂砚斋、诸联、毛泽东等人对<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论述,在此基础上对这两部古典小说文本内容,包括书名、题材、背景、结构、人物、性爱、笔法、细节、语言、结局、价值等11个方面作一些具体的比较论述,从而见出后者对于前者的继承、借鉴、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翻检查阅的需要,辞书在编排上一般不采取系统的论述方法,而采用便于查询的检索次第性的序列方式。这类书籍的编排情况,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4.
汉语方言学史及其研究论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原始汉语最迟形成于夏禹时代 ,原始汉语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原始汉语方言 ;分化和同化是汉语方言最初形成的两种基本方式。方言概念形成于先秦 ,表达方言概念的词语产生于西汉 ,“方言”一词出现于东汉。古代的方言研究按照它本身所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分为周秦汉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至民初四个时期。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上半叶 ,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该学科草创的标志。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薄弱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汉语言文字学各分支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了:1.中国古代方言的含义和现代汉语方言的本质;2.秦汉以后中国境内规模人口的多次迁徙浪潮;3.中国语言的分布格局演变以及方言形成类型;4.汉语南方方言的语言年代与百越苗蛮语言底层;5.汉语方言的分区原则和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基本观点是,肇始于永嘉之乱,大量居民的迁徙致使中原汉语分化为北留汉语和南迁汉语,日益兴起的汉语化进程彻底打破了汉魏以来中国境内的语言分布格局。特别是南迁中原汉语的纵(沿江中原汉语带)横(中原语言南流走廊)T字型语带,奠定了后世汉语方言格局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之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周二代之散文,概括言之,可分记事说理两派。记事之文,大体为经史;说理之文,大体为子书。前者起于商世,后者源于周季。经、史、诸子,各有专门,非文学史所能范围,而后来之文,多从此出。是亦当略中源委,庶明指归。  相似文献   

17.
三、人与文化的建构(一)前文所描述的这一语言太极图是世界上诸多语言类型的共同运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笔者借用了索绪尔的两个著名概念:能指与所指,但用法与原始概念不同,索绪尔把“读音———书写符号”作为语词的能指,把语词的“概念”、“意义”作为所指,能指与所指结合,共同形成一个语词符号。笔者将这两个概念大而化之,把某一种语言类型(譬如汉语)的语言规则,即存在于此语言类型中的普遍的形式规律———语音与语言符号层面的二元对立规律看作“能指”。笔者认为这是纯粹的真正的“语言”,或可称之为“元语言”———第一级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8.
西北回族军阀作为清代西北回族反清运动演变,曲折地体现了回族社会的历史要求,与这一民族社会紧密结合,标志着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它处于多民族社会环境和近代化过程之中,作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需要的各种努力,因而协调了各种社会关系。但它终于不能从民族运动向社会变革转化而败亡。于此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四言诗以三百篇为极致。四言既衰,五七乃兴。西汉乐府歌谣,则五七言诗之先驱也。今检寻事迹,略明流变如次: 考三百篇虽不尽四言,而实以四言为其主要句式。此类句式,大体又可区为二种。一种杂有虚字,一种则无之。此二种句式,后经变迁,渐趋分化。前者词赋承之,后者则成为汉以来四言诗之唯一句法。而儒术既尊,三百篇渐由文学而进为圣典。故汉人作四言者,亦  相似文献   

20.
经济修辞学研究所要关涉的主要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语言资源配置与修辞效果产出”问题,研究如何根据特定题旨情境的需要,在语言资源配置与修辞效果产出之间寻求一种最佳平衡;二是“语言资源配置方案与修辞文本建构模式”问题,研究为实现特定的修辞目标预期,在修辞文本建构时如何选择语言资源的“增量配置”“减量配置”“适量配置”方案;三是“语言资源配置与修辞效果实现的矛盾关系”问题,研究为避免语言资源配置与修辞效果实现之间的矛盾,如何应合题旨情境,在修辞文本建构时对语言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四是“语言资源配置的可能性与修辞可能性边界”问题,研究不同语言资源的配置可能性与修辞效果最优化极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