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模式”正对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国模式”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紧紧依靠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方面形成的独特经验.从现代化这一视阈看,“中国模式”是一种后发现代化模式、一种新兴发展模式、一种文明模式、一种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政治结构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挫折。那就是,当中国有机会启动现代化时,面对的是一个反现代性的超稳定的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而当中国最终被纳入现代化潮流中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权威予以保证时,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却发生了严重危机,丧失了领导中国进行现代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影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政治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社会全面现代化的保证.回顾从洋务运动开始近150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国政治改革的失败与迟缓对中国现代化的不良影响,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难题.而这一难题又是和传统政治文化的阻力、最优模式的误会、方法的错用、社会稳定的不足、市场经济发育不够、公民文化知识程度的低下等因素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4.
国际政治因素与中国循环经济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对世界现代化进程政治考察基础上的中国循环经济模式选择,既是缓解中国崛起对国际社会冲击的需要,也适应了国际政治斗争重心变化趋势,更是国际制度因素影响加深的体现,有助于增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5.
陆静 《社会科学家》2024,(1):190-19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是关于我国最大政治的新论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具有重大创新意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意蕴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政治领导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现代化;在政治立场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在政治意义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升华科学社会主义时代活力的现代化;在政治战略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政治优势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克服西方现代化危机和迷思的现代化;在政治担当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将中国强行推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历史因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化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成为中国人民进取奋斗的根本目标。近代中国社会与现代化发展具有自身的特征中国现代化发展建立在中国近代落后的国情基础上;民族主义日益成为现代化和时代的主题;中国革命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中国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总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和现代化步入一个全面的、整体性发展时期,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法治化、社会型态工业化和城镇化、意识形态理性化。而在社会现代化实践中,又坚持协调、持续、人本的发展观念。因而使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政治正面临着利益、文明、意识形态、结构等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任何成熟而稳定的政治形态都有一个相应的成熟而稳定的政治知识形态作为基础,传统政治知识形态构成了对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具有深刻影响的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基础与前提。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独特性应当从作为其基础的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中得到解释和说明。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即一种以“理性政治知识”为其成熟形态的政治知识——是造成中国古代政治的若干“现代化”特质及其限度的关键因素。“理性政治知识”在支持郡县制、官僚制以及“礼法兼济”的治术的产生和突破的同时,亦设置了这些“现代化”因素发展的极限。  相似文献   

8.
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社会结构、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重要变迁.在中国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现代化也取得了卓越成绩.从国际国内形势看,政治现代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从中央当初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和目的看, "经济特区"并没有包含反对在条件成熟时进行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逻辑;从深圳市改革的成功实践看,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政治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要求;从中国国情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看,政治现代化建设首先在局部地区进行试点,可以少走弯路,降低风险和成本.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国局部地区率先实现政治现代化是可行的、稳妥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历史的重大进程,是决定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大事。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百年以来的梦想,革命为这一梦想扫平了道路,改革开放则让这一梦想成为现实,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历史经验的研究极其必要,可以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史研究的一个着力点,可从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战略、现代化动力、现代化指标、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区域现代化、国际现代化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探索近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是一个理论问题.从世界经济史看,主要有五种经济发展模式.弄清工业化、三个层次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广义社会和狭义社会等的含义,分析"整体性的现代化"衡量指标和"社会结构"定义要点,确认国家"经济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类型.思考经济发展模式涉及的如现代化道路选择、现代化进程、制度变迁、经济因素、非制度因素、后发国家历史因素、生产方式演化模式,以及资本主义模式新动向(新美国模式和莱茵模式)等问题.应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观因素,其中政府主导的特征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书法界和书法理论界,“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的命题影响很大,但这是一个缺乏学理和事实根据的命题。如果说,哲学是文化的核心的话,那么中国书法既不在中国哲学之内,也不具备哲学的性质。中国书法不可能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因此也不可能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它部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但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并不是“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中国书法是一种很宝贵的,有特色的中国文化现象。但在中国文化中它不居“核心”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肯定它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又要避免将中国书法神秘化,神圣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李翔海 《河北学刊》2008,28(3):32-37
"以西释中"的诠释范式不仅不能充分凸显中国文化自身的特质,而且包含了贬抑乃至扭曲中国文化的可能性,因而是不合理的,其将西方现代文化看作是人类文化之"共法"的理论前提也是不能成立的。为适应"集中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智慧以解决地球村所面临之共同困限"的时代要求,中国文化的基本诠释范式应当转向"以中释中"。为此,要在人类文化殊相之一的层面回归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二者均作为人类文化殊相之一而存在,并在人类文化之一般精神的统领下开展平等对话;要切实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要继续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西方文化;要凸显"双向互动,层级累进"的方法意识,逐渐推进"以中释中"诠释范式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与当代中国社会学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成了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学术界、理论界的热点之一,这中间究竟能不能提"中国模式"就有截然相反的意见.我们的观点是其一"中国模式"可以提而且必须提,其二"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是中国社会学立足现实的有效切入点,其三实地调查地方层次和社区层次是将前沿意识与草根精神结合的关键.那末,研究"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究竟对中国社会学有什么作用呢?这是我在文中着重加以说明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性"之论从后现代的立场揭橥现代性的终结,进而以寻绎中国自身的现代性--"中华性"为指归,表现出一定的追求民族文化个性的合理性.但其指认现代性为西方话语霸权而否定其使用的正当性,进而割裂现代性与其所言的中国现代性的辩证关系,这就存在着无法规避的矛盾和困境.析分其矛盾和困境,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现代性,而且有益于文明间的对话与共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文化的根本在于和谐、和平、合一。中国"和"文化奠基的中国人的生命伦理观在于:生命的发展是阴阳和合的产物,生命的成长、发展与壮盛必须合自然的规律与发展之道;天地自然的生之道即善之道,人秉天地之道,必然要将仁、善之性加以宏发;人生的终极追求在于生命圆满的状态,这种圆满是合一的,是人的生命自有、本有、永有的本质呈现。"和"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与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的“自我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年,中国哲学界在深刻反思过去一百余年"以西释中"的实践中,作为对西方哲学解释强势的一种反制,提出"以中释中"(本文称"自我诠释")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多数学者的同情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处于发展之中,只有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讲自己"的中国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立文 《文史哲》2005,(3):5-10
一 哲学是最要求概念的清晰性、确定性的,但哲学这个概念本身又是最不确定的.两千多年来,"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一直纠缠着哲学家.每个哲学家或哲学学派都以自己的方式回答着这同一个问题,但答案却各异其趣.真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究竟是"哲学"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抑或两千年来哲学家的智慧欠缺,不足以诠释?我想问题在于哲学所应指的领域的不确定性以及哲学家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想确定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不仅力不从心,而且吃力不讨好.因此我主张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超越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礼运大同"是中华文化原创期集先秦各学派理想主义的最早系统表达,并在以后的历史变革和社会发展中形成了持久生命力。近代以来,它吸收人类文明成果,顺应人类发展趋势,批判传统、判断西方、展望未来,并成功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的对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资源。"中国梦"既坚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和民族特色,又为它的实践确立了宏伟目标和路径选择。中国传统理想主义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追求,更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性批判精神。"中国梦"是一种思维范式、价值取向和求索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健康发展树立了一个理想主义维度。  相似文献   

20.
杨兴林 《宁夏社会科学》2010,(5):115-118,122
“中国模式”是有关现实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具综合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其基本架构体现为中国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三位一体,反映的是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发展建设的道路和成果。“中国模式”蕴含指导思想、价值目标、国情基石、动力机制、思维理念、环境氛围、发展主体、政治保证八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