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民工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而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群体.虽然农民工的社会身分在本质上指涉农民,但作为第三种社会身分类型,农民工的标签粘贴和身分建构又不同于农民的身分建构.它不仅是一种国家的制度安排与自我角色认同的结果,更是一种社会各方面互动的过程建构.  相似文献   

2.
卢军 《南方论刊》2011,(5):50-52
新生代农民工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主体,具有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表征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文化问题。应以主体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最终目的,通过实施道德矫治,以期增强新生代农民的道德主体意识,使其行为与社会保持协调,促进主体角色转型,最终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3.
社会网视域下的农民工求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网"已成为学术界关于转型中国农民工求职研究的主流分析范式,这一"范式"主要从"关系网"与"社会资本"两种视角分析农民工的求职过程,学者多把农民工的"社会网"视为其求职的先在结构约束或条件,忽视了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有意识建构"社会网"的行动选择。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产物。矛盾表现:农民工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之间的矛盾,农民工社会身份与职业角色的错位;农民工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之间的矛盾,城市次属劳动力市场和低水平的劳动交换关系;农民工政治地位与政治权利之间的矛盾,平等的劳动就业权难以得到保证,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对创造认同和身份建构的影响日益凸显。以珠三角地区为分析样本,考察作为一个职业阶层的农民工群体,在乡城流动背景下新老代际间的群体结构转型与身份建构。研究表明,农民工在乡城流动背景下,经历了从生产主体到消费主体的结构变化。与此同时,珠三角大都市的消费主义巧妙地融入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消费世界,冲击了这一群体传统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激发出青年农民工内心中的消费欲望,为之提供了新的生活参照,使之由生产主体向消费主体转向。消费开始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主导形态,同时也作为一种去"农民工"身份的主体行动,强化着他们体验、想象和建构新身份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诉求与身份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充满向往与归属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受到来自制度层面上的限制与约束,而且还有文化上的冲突与碰撞,表现在行动上是与主体社会的疏离和对防卫性认同的建构.要想摆脱这种局面,必须对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和社会制度进行双重解构和重构,在制度转型的同时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从主体意识到个体行为的全面转型,建构个体对工人身份的内在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民工城镇融入的关键是解决市场体制中农民工组织化低、就业不稳定与教育培训不足等问题。专业性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表现出介入主体社会认同度低、介入能力局限于社会工作专业能力、介入方式缺乏政府与农民工主动参与等缺陷。在与本土性社会工作整合后,介入主体的社会认同度得以提升,介入主体的能力得以完整,政府与农民工的主动性得以确立。就本土性社会工作而言,这是在吸纳专业化社会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由"一元管制"模式向"多元协作"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进入了深度调整时期,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面临着人口转型、农业转型和经济新常态等多重因素制约,正处在阶层定型化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民工阶层将成为农村社会结构中变化最大的阶层:进城经商、在城市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及其家庭逐渐脱离农村,成为城市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本地半工半耕型农民工将超过候鸟型外出务工农民工,两者构成农村社会结构的主体,是农村的中间阶层。农村中的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数量有所减少,新型农业主体数量增长较快,纯农户比例大幅缩减,贫弱阶层数量将随国家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大量减少。农村能否形成有序、协调、充满活力的社会阶层结构有赖于未来10-15年国内城乡关系的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9.
自我认同与底层社会建构:迈向经验解释的中国农民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层社会的建构过程是多种社会结构性力量与主体性行动双重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主体身份确认、建构和类别化的过程.农民工自我认同与底层社会建构的过程体现在:制度安排和身份认同的困惑与代表传统文化的传统乡村的脱榫及自我认同的文化缺失、社会关系网络的隔离与自我认同的重新定位,个人认知结构、语言结构和方向感的丧失以及感受到的认知紧张和情感压力;农民工自我认同与底层的主体建构过程则体现在:在"传统性"和"现代性"的抗争过程中的一种空间实践与再生产过程,即通过空间的营造来实现一种防御性认同、一种弱者或在边缘建立的认同、一种"主体性空间"边界的建构策略与自我认同建构策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尽管农民工群体为国家的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自身却在生存发展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归根到底是绝大多数农民工在自身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工作生活质量问题.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包括工作任务、组织环境和社会三个结构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下面的内容结构代表了大部分可以用于改善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构建将为企业改善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实现管理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各阶层形成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均衡利益格局实现的一个关键前提是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利益表达机制.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作为社会边缘群体的农民工,其利益表达存在制度化渠道不畅、表达行为偏离体制化和理性化等问题.在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中,新闻传媒扮演四类角色.一是面向政府的角色: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二是面向公众的角色:客观报道,营造舆论环境;三是面向制度性表达机构的角色: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和政策传播;四是面向农民工的角色:政策宣传、协助表达和引导维权.  相似文献   

12.
闫科 《南方论刊》2024,(1):49-50+53
我国在持续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面临重要的转型,“大政府,小社会”的政社关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要不断实现社会治理参与主体、决策主体以及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主体的转变,推动政府的角色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从管控者转向引导者。但是在政府与社会关系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的需求与社会治理的效能之间存在错位以及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困境对这种关系的转型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城市农民工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由于自身社会资本的薄弱,成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社会资本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有目的地建立或由于其他活动而逐渐形成的社会资源存量,它对于农民工来说意义重大.目前,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资本处于全面塌陷的状态,因此必须增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使其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公平、合理地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学龄子女教育选择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子女"求学难"是一个难解的社会公平问题.本文以农民工为对象,通过实证调查,对他们为义务教育阶段子女进行教育选择的动因、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全面展示其教育选择的完整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一个具有人性动态演化特征的经济行为决定模型,说明社会经济转型目标是阶段性的.须根据追求福利过程中需要的演化路径,不断调整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经济环境改造目标和制度结构改革目标.通过选择与人性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制度结构,才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回顾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分析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转型新问题认为,只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方可完成当前三重转型的经济转型任务.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明侠 《船山学刊》2007,(4):199-202
社会转型是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继续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化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化来看,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和大众媒介三个方面;从微观社会环境的变化来看,主要体现在家庭、高校和同辈群体三个方面.在社会加速转型的时期,农村大学的继续社会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时空伸延和时空压缩;二是积极适应于社会化困境,三是社会角色多元与角色失调.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发展意味着通过一种规范稳定的制度安排,让每一个人都有自由发展的平等机会,让更多的人享受发展的成果。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伴随着我国向现代化转型的整个过程,也是一个包容性发展过程。本文结合实证调研,对以往农民工城市融入障碍的问题和途径进行了反思,认为包容性发展中的农民工城市融入,应注重权利、以人为本、在尊重农民工个人意愿的前提下,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基础,通过还权赋能、增强社会团结、完善社会保障三个方面完善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即如何改变整体社会结构中下层过大的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已经进入到产业队伍中的广大农民工的社会地位问题,使他们有机会进一步上升到中等社会阶层中来.本文指出最有力的渠道就是对于农民工中已经具有一定和较高技术水平的农民工给与正式的技术职称认定,从而实现农民工自身的结构转型.使得有技术的农民工进入到专业技术阶层的队伍,这不仅符合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社会结构演变的惯例,而且,也可以大大促进农民工学习技术、技术评比、技术进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刘红旭 《学术探索》2014,(11):93-96
人口流动意味着社会系统处于吐故纳新的循环状态,表明作为商品的人力资源在市场化条件下动态配置。阶层分化总是和人们具有的某种社会属性密切相关,其中可见人口流动的状况。阶层分化的静态状况与人口流动叠加,共同作用形塑了社会结构。改革以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先赋角色和后致角色同时决定的阶层分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的主体,其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建立了一套以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增能政策。然而,国家、市场与社会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的角色不一,由此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福利三角呈现倒置与碎片化的特点。倒置与碎片化的福利三角关系会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内卷化、分层化、失衡甚至零和博弈。为此,必须建立一个新的福利三角框架,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