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温特在批判了主流学派基于无政府性和物质主义的研究范式后,基于整体主义和理念主义原则,实现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范式的转向。以研究范式的转向为基础,国家利益理论研究也实现了转向,建构主义认为国家利益不是由物质性因素建构,而是由观念因素建构;在国家利益的内容上,建构主义认为应包括生存、独立、经济财富和集体自尊。建构主义的国家利益理论既有现实性,又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元理论内涵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研究方法(逻辑)。作为一种新近兴起的哲学流派,批判实在论为国际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元理论立场。在本体论上,批判实在论持客观分层的社会本体观;在认识论上,持主观的相对主义认识论,但又坚持判断理性主义;在研究方法(逻辑)上,采取多因果的回溯分析法。国际关系中的批判实在论以"突现"理论为基础,重新理解层次分析法、国家和施动者—结构等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核心方法和概念,推动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综观马克思的思想发展,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基础地位,把政治异化归咎于社会异化,并从法与政治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古典政治经济学从财产权和经济视角对市民社会的历史叙事,打破了传统思辨理性主义的社会概念,为马克思最终创立唯物史观奠定了思想基础。二者的分歧在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止步于市民社会的合法性论证,它在其本意上是一种市民社会理论,而马克思通过诉诸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社会和历史的平面上回归到无产阶级的革命目的论,为实现真正人的自由的社会敞开了现实的道路。?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多数西方国际关系学者认为除了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没有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做出贡献。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从方法论和研究内容上批评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指责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经不起实证检验。面对这些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特征,批判了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超历史性,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释了国家和国际体系的历史性。这些研究丰富了对全球化与民族国家间关系的认识,剖析了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以前几个发展阶段,该理论还保持着从哲学上对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行批判的思想。而到了这一阶段,“批判理论”则明显地朝着反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按照它的说法,社会主义不过是“极权主  相似文献   

6.
希法亭的名著《金融资本》在发展马克思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创立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历史局限,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讨论。但是,人们都没有看到希法亭在实现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创新的同时,转换了马克思经典资本主义的理解模式:从生产过程转向流通过程,从经济关系转向财产关系。希法亭在资本主义理解模式方面的这种转换,有其哲学世界观上的深层根源。这就是其认识论上的实证主义、历史观上的理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观上的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理论家霍耐特创立的承认理论及其多元正义构想,最终完成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①对批判理论之第三期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它标志着批判理论的最新发展阶段,体现了批判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并且表明了霍耐特已经融入到与当代实践哲学主流话语对话的语境之中.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及其多元正义构想有着非常复杂的理论背景和思想渊源,例如美国的实用主义,尤其是米德的社会心理学、杜威的合作民主理论,对之产生了虽不直接,但却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制度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关系理论中不同流派对国际制度的看法各异。本文对理性主义的国际制度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国际制度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理性主义的国际制度理论的局限性,指出建构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克服理性主义国际制度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理想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早期的理论流派之一。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思想内容涉及哲学观念、具体政治思想及政策性主张三个方面。理性主义与和平主义为理想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思想上的理论养分。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第三次辨论的初始阶段呈现出范式间论战的特征 ,辩论出现了两个纬度 :理性主义范畴内各学派之间的论战和反思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挑战。这些学派在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上表现出不可通约性 ,它们之间的论战成为推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动力。后来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论争逐渐成为第三次辩论的重心 ,并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 ,随着这一重心的出现 ,两派理论开始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 ,并终于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学理辩论失去了批判和质疑带来的活力 ,趋同显示了辩论的终结。当然 ,这也为新理论范式的兴起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1.
理想主义及其政治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早期的理论流派之一.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思想内容涉及哲学观念、具体政治思想及政策性主张三个方面.理性主义与和平主义为理想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思想上的理论养分.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和60年代为建立国际关系一般理论而谜行的运动是基于人们对下述这些情况的不满:(1)理性主义理论统治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研究;(2)国联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3)联合国未能制止冷战;(4)核武器的发展。这样的形势产生了两大对抗的理论——现实主义(或权力论)和系统论。系统论是行为主义研究方法的一个分支流派。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发展时间不算长,但与理性主义理论坚持物质中心主义不同,它注重从观念和文化角度看待与分析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与中国政府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虽属不同领域事物,但探究建构主义理论有助于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丰富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为国际文化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参与各方做到政治互信、增强身份认同和寻求更多利益合作。  相似文献   

14.
卡莱尔的英雄道德史观是通过宗教形式而通往道德核心的历史观。英雄道德史观来自于他对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现实社会生活的体验、观察的社会批判上,因而有着鲜明时代特征;而思想基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十九世纪英国主流思想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批判,一是对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尤其是费希特思想的欣赏与回应。  相似文献   

15.
施米特在<政治的浪漫派>一书中认为,浪漫主义是对"抽象理性主义"的反叛.而他同时认为,马克思的专政思想分享着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形而上学基础.按照这一理解,似乎浪漫主义既是对理性主义的超越,同时也是对马克思哲学的超越.这种在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二元对立中理解马克思的专政思想,必然导致对马克思专政思想的误解.马克思哲学在"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意义上实现了对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6.
在经典社会哲学框架内,道德批判及建构在马克思和涂尔干的比较研究中是一个重要问题。两人的道德理论都深受康德道德思想的影响,不过他们在对康德道德思想进行批判性阐释上呈现出明显差异。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康德的实践概念,强调道德的感性本源,指出道德意识及资本主义社会道德体系的虚假性,强调道德异化的扬弃在于走实践道路。涂尔干批判康德道德思想的先验原则,提出道德"可求性"及"道德事实"概念,并强调通过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来落实道德建构。马克思和涂尔干的道德理论在本体论根基上以及在方法论路径上都存在差异。总之,涂尔干的道德理论建构本质上从属于理性主义范式,而马克思则立足实践唯物主义立场实现了对康德道德理论及启蒙理性传统的真正超越。  相似文献   

17.
近代启蒙哲学家开创近代理性主义以来,理性思想经历了"独断论"、"批判理论"、"辩证理性"、"技术理性"、"社会批判理论"、"交往理性"等的历史演变,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思想家,从自己所抽象的理性理论出发批判、补充前人的思想,却难免从一个片面理论走向另一个片面理论,这种理性的历史演变虽难以穷尽,但其核心却揭示:具有现代系统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应是一种肯定"技术理性"系统之外的"价值理性"系统存在的价值的理论.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和肯定价值理性的理论为当代中国社会培育理性精神,达成技术理性、价值理性、艺术理性的统一,实现理性自身的超越提供了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8.
哈耶克与波普尔从各个方面对建构主义的理想社会进行了批判。对理性主义、历史主义、自由主义、道德主义的批判构成二人共同的完整的批判思想体系。主要探究了波普尔和哈耶克共同的政治思想主题之一,即对建构论者倡导的理性主义的批判,并概括性地分析了其利弊所在。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继承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批判传统的学派。它在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批判了传统宗教之后又对理性主义和传统的宗教观念进行了再批判和反思 ,其结论是 :理性主义的错误是将批判从宗教的神秘经验延伸到了宗教所表达的人类对终极关怀的追求 ,忽视了宗教的正面价值 ,因而也导致了理性主义走向其反面———宰制的非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20.
康德的理性主义哲学批判了宗教哲学,但是他的实践理性最终又变成了另一个被复活的上帝.然而,康德对于理性的限制,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非理性主义的一种默认,理性所不能到达的地方,也就只有非理性来加以解决了.叔本华建立起经验主义伦理学就在于,继承康德的宗教批判思想,进一步对理性宗教进行更为彻底的批判,最终树立起关注个体的人的存在和境遇的非理性主义伦理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