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劳动基准作为法律对劳动条件的强制性规定,其实质是平衡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一种举措。劳动基准的三个功能决定它对劳动关系主体利益分配的必然性。劳动基准的设置应以主体利益均衡分配为其要旨,同时还应采取灵活方式,对非典型劳动关系进行调整,并保护边缘劳动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现代化归根到底是由亿万农民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完成的.政府通过优化农民的行为环境,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和汇聚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上来,其关键是提供一套有效率的土地制度.切实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是有效率的土地制度的核心.不失时机地推进土地制度创新,把市场机制引入农民与集体之间的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机制,才能真正实现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产权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产权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郭继强姚先国如何协调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者就此发表了见仁见智的观点。刘恒中(1995)提出应采用“国有资本雇佣制度”来处理这种关系;但熊海斌(19...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企业法人和生产资料主人之间的新型劳动买卖关系。国有企业的劳动者不能凭借公有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取得个人收入,只能享受公有制带来的各种福利,主要是靠向社会提供自己的劳动来获取个人消费品。  相似文献   

5.
改革封建的土地制度,合理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路线,就是要消灭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即采用暴力手段,没收地主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一是实行和平的土地改革,即由政府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的超额土地,通过赎买来改变封建土地关系,实现“耕者有其田”。中国的土地问题最后是通过暴力手段即没收地主的土地将其分配给农民的方式解决的。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有过和平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设想并作过具体尝试。为了有助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每一次变革与发展都深刻影响着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的历史规律。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的变更始终是劳动关系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劳动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始终是劳动关系演变中的决定力量,劳资关系从对立对抗走向互利共生是其发展的基本走向,劳动关系主体诉求的多元化是其演变中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者的价值创造能力以激发劳动者主体作用,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处理好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充分发挥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是新中国劳动关系演变的历史实践所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土地兼并盛行、班田制遭到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寄进”、“分封”两种形式和途径,形成了自下而上层层依属的封建等级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封建领主上下级之间有很强的家族制控制和依附关系;以家族制方式筑起来的幕府政治的基础——武士集团,形成独特的武士道德观念。与西欧封建庄园领主制相比,这些都成为日本封建庄园领主制的突出特点。深入分析这一特点,有助于把握日本封建社会及其历史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试论明治维新时期的地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以前 ,日本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依附于封建主 ,被束缚在土地上 ,按时缴纳年贡。贡租是封建领主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农民除了要缴纳占收成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的实物地租外 ,还要缴纳十几种杂税和履行各种义务。明治维新后 ,由于打破了藩界 ,取消了关卡 ,国内统一市场开始初步形成。可是在农村 ,旧的封建贡赋制度仍然存在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治政府认识到 :“租税是建国的根本和关系到民心向背的极其重大的事情。”所以 ,明治政权建立不久 ,便迫不及待地要改革封建的贡赋制度和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度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扩大财源。总之 ,明治政府推行的地税改革废除了种种封建限制 ,使封建生产关系基本解体 ,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使日本农业开始走上近代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的经济地位,是指劳动者对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占有方式与支配数量,以及由此决定的经营、择业自主程度和参与管理程度。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的最主要因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决定着劳动者经济地位的变革。历史上劳动者经济地位的每一次变革,必然引起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的质变或全面调整,从而在总体上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总体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国营企业劳动者目前经济地位的剖析,对变革劳动者经济地位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的分析,阐明我国国营企业劳动者目前经济地位中的矛盾格局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生产关系方面。合乎生  相似文献   

10.
《南朝经济试探》《南朝经济试探》是研究南朝封建经济的一本专著。作者试图运用階级分析方法,对南朝階级结构亦即等级编制、南朝的田制和农业、南朝的户口和赋役、南朝的手工业和商业以及南朝的寺院经济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南朝封建地主階级中各种不同等级,都占有广大的田地,残酷地剥削着农民及其它劳动人民,构成了当时的剥削階级。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南朝是士族地主最盛时期,同时也是它的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农民階级及其它劳动人民在当时,很少土地或者没有土地,被  相似文献   

11.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不仅存在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 ,还存在管理劳动者的方法和依据差别。劳动者在报酬来源及报酬管理、劳动关系与劳务主体之间的权利及其合同标的都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由于土地被征收被迫进城务工,他们正经历着由农民到城镇劳动者的角色转换。由于自身思维模式、劳动技能以及社会认同度等多维因素的影响,被征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往往成为社会低成本劳动力的主力军。在目前全球供需失衡,中国经济结构不得不转型以求持续发展的环境下,以往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要素和资源要素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这种转型的阵痛引发的资源配置的变化、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变化,加剧了低成本的劳动力与严重依赖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内在紧张关系。这些因素都干扰着被征地农民与用人单位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如何应对此种转型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动关系的冲突,平衡各方利益,构建良性互动、充分双赢的和谐劳动关系,是目前政府应当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25年以后,长期的赤白对立局面,使江西形成了苏区、游击区、白区三种不同地区。到解放前,这三种地区土地占有关系呈现出不同特点。本文认为,江西省土地占有和集中程序,低于其它各省。这一特点对江西农村土改前土地关系的变迁产生了影响。广大农民深受封建剥削、 亟待推翻封建土地所制,建立新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罢工权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我们研究认为,罢工权实际是劳动者集体中止劳动暂时停止创造增量利益的权利,罢工是劳动者实现自己劳动力权益和制衡雇主或用人单位财产权优势滥用的行为。文章运用陈乃新先生的“增量利益关系理论”来解读罢工权法律保护的经济意义,从这个维度分析有利于科学地开发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公正地保障劳动者的经济发展权,从而提高劳动者创造增量利益的积极性,为实现劳资政三方合作共赢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对提供劳动的一方来说,所处的用工关系被认定为劳动关系最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已达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认定主要看劳动者是否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我国立法应当认可双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互联网+”模式下企业与从业者之间的劳动关系的认定除了“从属性”标准外,还应当确立更为细致的认定标准。在校大学生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以劳动者身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所谓社会主义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劳动者加入到劳动力使用者(企业、事业、机关和团体等,下同)的集体之中,遵守内部劳动秩序,按照一定的职务(职业、专业、熟炼程度)完成一定种类的工作,并有权参加劳动力使用者的经营管理;而劳动力使用者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给付劳动报酬,保证提供完全的、符合健康的(无害劳动者的健康)并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作条件,关心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每一方的义务都是与对方的权利相对应的。从上述社会主义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劳动者应加入劳动力使用者的集体。劳动者必须加入(无论是长期加入或者是短期加入)到劳动力使用者的集体之中,成为它的一员,即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身份上的隶属关系。同时,根据其专业熟炼程度和能力大小,劳动者要担任一定的职务,如科长、技术员、工人等。劳动法律关系是在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发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内战爆发后,中共因势利导地将双交双减发展成彻底平分土地,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性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要派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形式与实质内容割裂而成的双重劳动关系,这种有别于传统的、复杂的劳动关系,使派遣劳动者承受双重的约束,其权益难以得到现行《劳动法》的有效保护.双重劳动关系的不规范运行、法律的相对滞后和缺失、制度的不完善,是派遣劳动者陷入劳权困境的主要原因.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立法规范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的行为,是保障派遣劳动者劳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傣族农村家庭成员之一的妇女,历来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地位,这是由她们在家庭劳动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民主改革前,傣族农村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与男子基本平等.那时傣族处于封建领主制社会,土地属召片领(宣慰使司)所有,农民领取份地种并承担所有封建负担,农民身受土司和召片领双重压迫.傣族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是,由于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20.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施行过程中,企业与劳动者之间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文章从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制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范围和劳务派遣的规范三个重要方面,探讨企业如何与劳动者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