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属于区域经济整合的过程,海峡经济区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连珠江三角洲,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区的联结点.海峡经济区的积极构建和发展,既可以促进其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大中华整体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又可以加深互信、互动和互利,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民族团结.当前海峡经济区的发展需要注重七个方面的问题,加强闽台产业分工协作,加快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不断提高两岸的产业水平,促进本区经济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市委提出了要利用长三角加快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升级实现“借势”发展,利用长三角的要素集聚和拓展实现“借力”发展,利用日臻完善的交通设施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实现“借道”发展,利用双方旅游资源的品牌优势实现“借名”发展,利用长三角的人才优势实现“借脑”发展。 黄山风景区在融入长三角,谋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黄山人正在向保护管理要绿色GDP。  相似文献   

3.
刘军 《兰州学刊》2007,(12):65-66
正确认识网络经济,是正确认识网络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巨大影响的基础,也是探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网络经济与我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我国企业应对网络经济,既要主动地抓住机遇积极融入,走向世界,又要稳妥地应对和防范各种风险,在网络经济中促进自身的发展,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融入泛长三角,是黄山市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融入的程度不仅决定发展的速度,还关系着发展的质量;不仅关乎黄山现实的繁荣,还关乎黄山未来在全国座标中的地位——从这个特定角度看,它也是一个地缘政治学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泛长三角的形成与安徽城市群的东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连生 《江淮论坛》2009,(1):22-26,37
从长三角发展到泛长三角,不是简单的逻辑上的推论,而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变化。本文从安徽省的视角论证了泛长三角形成的客观必然性。过去几年安徽靠近江浙的城市各自寻机对接长三角,主动承接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取得了实效。现阶段安徽对接长三角的最好的方式是加强自身城市群建设,打造安徽的增长极城市群,构筑与长三角以及国内城市发展群落化趋势相同的平台,形成一般制造加工业基地来承接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这样既有利于安徽加快发展,也有利于原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现状,经济发展后发地区立足比较优势,发挥自身后发优势,实现对先发地区经济的增长接力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性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后发优势的定位可以区别为数量优势和质量优势,分别侧重于后发地区对先发地区的数量追赶和质量追赶,其中质量追赶主要侧重于后发地区在完成数量追赶,步入工业化后期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实现经济的生态化发展等。泛长三角经济区内后发地区对先发地区经济增长的接力以及先发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相应传统行业发展的接力等现象,揭示了区域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前提在于后发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关键在于先发地区积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培养新型增长极,重要杠杆为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联动。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推进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的重大决策。这是在清醒认识自身方位,正确把握发展趋势,全面总结多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省发展战略的发展和完善。紧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面向我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是我省的区位特点,也是我省的发展优势。安徽作为长三角的纵深腹地,在地理上与长三角无缝对接,接受长三角的辐射有近水楼台之利。现阶段安徽经济流向的主流在长三角,与安徽经济互动最为密切的地区是苏浙沪。安徽与长三角不仅地相连、水相通,更是人相亲、习相近,推进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顺应经济走势,顺应历史延承,符合自然和经济规律,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条件,是安徽实现奋力崛起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由过客转变为主人,与实现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社会权益相比,更为根本的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在城乡文化冲突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对农民工文化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不仅是实现农民工文化融入的落脚点,而且对提升农民工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行为习惯,消弭与城市居民隔阂与冲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昆笛 《江淮论坛》2013,(4):107-111,100
行动者只有在不断出场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理论价值。在"出场学"的视阈下,行动者脱胎于主体,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自觉吸收"动的天人合一"提供的强大动力,同时又将中国古典哲学的境界论融入如何妥善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关系这一重大问题中,最终实现从主体向行动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省委、省政府作出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的战略决策,使我们由行政区划的边缘地区转变为东向发展的前沿阵地,为我们加速追赶、实现跨越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高效的作风、更加扎实有力的举措,抢先融入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争当先行者,建设先行区,变区位优势为发展强势,变势能为动能.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都市圈目前已经跨入了从竞争转向竞合、从产业一体化走向功能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新阶段.本文认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转型创新发展,首先需要依赖于城市功能的转型,而城市功能的转型又需要城市价值导向的转型为前提.在长三角区域由“产业一体化”向“功能一体化”发展转变中,本文指出区域制度合作是实现长三角功能一体化的核心与关键,并基础制度环境、规划和政策合作、制度实施机制三个层面构建了制度合作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2.
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之困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众多青年农民梦想着能改变身分成为市民匆匆来到城市.但城乡分割政策的制约、法制不健全和保障不到位及青年农民工自身的不足使其在城市中生存困难不断,发展阻力重重,权益保障匮乏,导致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很难实现.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愿望的实现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加快消除城乡壁垒,切实保障青年农民工权益,增强青年农民工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建构视角"的新型城镇化区别于"国家建构视角"的传统城镇化之根本就是将人的生存发展融入到现代化过程中。农民工新市民是城镇化的核心力量,他们处在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过程中,为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身的力量,但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中,实现市民化身份。相反,农民工新市民却面临着户籍、社保、教育及就业体制障碍,经济及住房压力,城市市民的排斥和文化差异导致的心理适应性较弱等各种困境。如此艰难而尴尬的境地,也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城镇化带来挑战。政府要为农民工新市民的融入解决体质障碍,疏通有利于他们学习和就业的渠道;社会团体和原住市民要积极接纳和关怀农民工新市民;农民工新市民自身要勤奋努力,调整心态,善于改变和革新,增强自身的适应性。此外,政府要积极建设小城镇,引导农民工"就地城镇化",这将更有利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加快城镇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GDP与GNP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太忠 《理论界》2008,(1):58-59
GDP是扩张性、生产性指标;GNP是内生性、收入性指标。GNP长期低于GDP的状况,恰恰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发展中国家既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又要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地发展,GNP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岳伟 《齐鲁学刊》2022,(3):83-89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为了应对人类和地球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多重危机,教育自身需要进行改变。教育的这种改变不再是技术层面上的修补和更新,而是整体性变革,教育要从过去教人学会改造世界转向教人学会融入世界。学会融入世界是教育面向未来、为了人类和地球可持续生存的深层次整体性变革,是教育范式的转型。学会融入世界的教育要教授学习者与世界和谐相处、同生共存,教育不再只为人类自身利益着想而要为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健康服务,因而它是一种地球优先的教育。学会融入世界的教育不再把人与世界、身体和心灵、自我和他者割裂开来进行机械规训,而是秉承有机联系、动态开放、合作共享的生态理念来育人,因而它是一种生态化的教育。树立生命共同体的指导思想、以生态学的视角重构课程、采用情境化的体验式教学等就是学会融入世界使命下教育的未来变革的具体路向。  相似文献   

16.
经典文献在树德育人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经典文献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经典文献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注重宏观把握,实现系统融入;要突出实际情况,实现精准融入;要创新话语体系,实现生动融入;要突破时空界限,实现深度融入。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一个特殊而又极为重要的庞大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近50%的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渴求彻底地融入城市生活,然而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在这一矛盾的前提下,社会的稳定受到了挑战。新生代农民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面对外在客观环境、自身价值定位及切身利益实现的诸多现实问题时,他们对社会稳定具有双重影响的作用。因此,探索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劳务工是深圳城市建设的主体,推动劳务工融入城市、融入社区,对劳务工自身发展、深圳市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深圳市产业大区宝安区石岩街道塘头社区为调查样本,从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三个层面对劳务工在社区融入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一条以"政府主导、社区实践、社会组织协同、劳务工及本地居民互动参与"的多中心治理路径,以期有效推动劳务工群体融入社区、融入城市,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长三角地区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增强长三角创新能力。由于长三角包括的城市较多,并且发展特点又不尽相同,因此深入、全面的比较长三角城市创新能力,并据此揭示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特点,对实施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分工战略、推动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传媒一体化发展具有迫切而重要的意义,使行政区划条块分割嬗变为一个有机联动的传媒经济圈。长三角传媒一体化有助于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传媒进一步服务于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合理配置传媒资源,有效协调各种矛盾与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长三角传媒一体化应该遵循导向性、整体性、互动性、发展性与创新性等五个原则。发展途径主要有跨区域扩张、跨传媒经营、多角化经营、资本运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