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增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1)
叶紫(1912—1939)是一个创作生活十分短暂的作家。从1933年他开始在《无名文艺》上发表自己的第一篇小说《丰收》算起,到1939年病逝止,也不过仅仅五、六年的时间。如果从他的小说写作的具体时间来考察,则又可以看到,他的创作主要是在1933—1936这三、四年的时间内进行的。他留下的作品一共只有短篇小说集《丰收》、《山村一夜》,中篇《星》以及病逝前未曾出版的一部散文集。这也不能说是十分丰富的。作为一个青年作家,叶紫的作品显然还留有一些不够成熟的痕迹,有时在艺术上还相当粗糙,但在他的创作生涯还没有到达成熟期,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张伯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Z4)
叶紫,是三十年代一位优秀作家。他从事文学活动时间不长,1939年,还不满28岁,便去世了,留下作品也不多,总共约计二十余万字。但是,他的这些作品,今天看来,的确有分量,放光采,使人越读越感到亲切,越读越受到震动。 相似文献
4.
顾农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3,(2)
叶紫从开始创作之日起,就打算以他所亲历的湖南农民运动为题材,“用自己亲人的血和眼泪”,写一部纪念碑式的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曾经“积有一大堆材料”;但后来都被毁掉了.1939年春天他决计重新开始“一个一个字地将它修筑起来”,可惜不久就溘然长逝,遗稿亦散佚不知下落.叶紫留给人们的是两部短篇集:《丰收》与《山村一夜》,一个中篇《星》和若干散文,其中《丰收》一集使叶紫在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上占据了一个光荣的席位. 相似文献
5.
当审美遭遇政治--叶紫小说《星》对左翼文学创作的意义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振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5):70-73
政治理性与审美意识能否和谐共生,是左翼文学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叶紫小说《星》通过梅春姐在革命引导下人性觉醒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转变,通过对革命启蒙的统摄性、包孕性和复杂性的艺术描绘,展现了政治与审美高度融合带给文学创作的丰厚思想深度和广阔审美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6.
马本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正>叶紫从事文学创作时间并不长,前后算起来也不过十年左右。由于作家英年早逝,故留下的作品不多。现存的有《丰收》、《山村一夜》两个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星》,外加十六篇散文。他自认为是一部反映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大的、纪念碑似的作品”——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中篇小说《菱》,很遗憾地只是一个头,未及完成。尽管作家所写出的作品只是他想表现的一少部分,但这些作品在当时文坛上却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试就叶紫小说创作作一肤浅的探微。 相似文献
7.
刘?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文学是战斗的!”这句鲁迅的名言,出自他为叶紫小说集《丰收》所写的序。叶紫(1912—1939),是我国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他的《丰收》等作品,以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炽热的阶级感情,塑造了奋起参加革命斗争的一代新农民形象,对我国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发展,做了新的开拓。所以,很快在国内产生影响。鲁迅在序文中称赞“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都抵得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最近,《新文学史料》第五辑刊载了陈若海的《叶紫生平琐记》(访叶紫亲属的友人),使 相似文献
8.
鲍霁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些这样的作家:他们进行文学活动的时间很短暂,几乎是“一闪即逝”,可是,他们这“一闪”却象夜空中出现的彗星,放射出异常明亮的光辉——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叶紫,就是这类作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9.
陈宏遂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6,(1)
叶紫这位有才华的作家,虽然在三十年代的文坛上象慧星一样一闪即逝,然而他的明亮的光辉却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照亮了三十年代无产阶级文坛,他的创作道路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衍芸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2)
叶紫,原名余鹤林,是我国三十年代为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左翼青年作家。1912年叶紫生于湖南省益阳县月塘湖乡,1933年,他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春,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决定以革命文学创作作为“郑重”从事的“事业”。1939年10月5日,这位年仅27岁的青年作家,却不幸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在短短几年的文学生涯中,叶紫用心血和生命为我们留下了为数不多但弥足珍贵的作品。 叶紫以小说创作为主要成就。他生前出版了两部短篇集《丰收》、《山村一夜》和一部 相似文献
11.
蒋明玳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3)
叶紫(1912—1939)是三十年代“左联”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有成就的青年作家。叶紫从事文学活动时间不长。从一九三三年处女作《丰收》问世,到一九三九年病逝;短短六年时间,他以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在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留下了一批以土地革命时期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秀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他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火一样炽热的感情、朴实犀利的笔锋,真实地描绘了一九二七年前后中国农村阶级压迫的血腥事实,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愤怒和反 相似文献
12.
优秀左翼作家叶紫遵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农民形象。本文将从老农形象系列、革命新人形象系列和解放妇女新形象等角度切入,对叶紫作品中的农民形象进行系统研究,并与鲁迅、赵树理作品中的农民形象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吴晓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3):22
本文提出了对小说《社戏》主题的新认识:小说作者通过"我"对前后两种看戏情景不同的感受,表现了对冷漠、混乱、彼此排挤的人与人关系的深深憎恶;对人与人之间平等、融洽、相爱相助的和谐关系的赞美和向往.其深刻意义在于:通过对比手法,体现了鲁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小说由对农家少年纯朴、美丽心灵的赞美,从而在更深一层意义上显现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丑恶、卑琐,表现了鲁迅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14.
15.
黄自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3):66-69
贾平凹的新作《秦腔》从总体上呈现着写实的风貌,其间有着很丰富的事实、经验和细节,作家不仅关注现实,更加注重使用前逻辑思维来阐明人的存在本质的问题:人的生存境遇、人性的细微变化以及死亡和神秘的体验等。 相似文献
16.
杨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
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性的短篇白话小说,虽为开山之作,却并不显稚嫩,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从《狂人日记》主题的反封建意识和忏悔意识、语言的现代性、以及意识流、象征、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高等写作手法的运用来探析这篇小说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李德尧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在我国三十年代的文坛上,曾陆续出现过一批表现“丰灾”题材的作品,因为三十年代中国农民丰收反致饥饿、破产的“太平世界的奇闻”,引得许多作家转向了农村题材,开掘出农村题材的新的内容和意义,于是从茅盾的《春蚕》开始,表现“丰灾”的 相似文献
18.
李淑敏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本文对发表在同一时期、揭示同一主题的《春蚕》和《丰收》进行了比较,既揭示其在写作背景、创作构思、人物塑造、表现方法诸方面的相近;又从家庭出身、生活经历、艺术气质诸方面考察两位作家的两篇作品的不同艺术取向,这对于促进艺术风格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吳文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5,(3)
叶紫,他在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对叶紫的研究工作,却是非常不够的。一九五七年以前編写的現代文学史著作,一般都把他摆在很不显著的地位,五八年以后的文学史书,算是把他摆到較突出的位置上来了,但評价总还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专題研究的論著更是寥寥可数。总的来說,是介紹多于认真的研究与分析;更甚的,則把叶紫創作中的糟粕都看成精华,唱起廉价的頌歌。对于叶紫創作的成就及其危机,都应該重新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做好这个工作,对于正确評价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創作,是有重大意义的。因此,本文試图朝着这个目标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蒋贤萍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67-71
哈代在《卡斯特桥市长》中描述了主人公大起大落的生命历程,着力刻划悲剧主人公亨查德的形象,使之成为人类小说史上最伟大的悲剧英雄之一.哈代既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继承,又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超越.本文追溯了希腊悲剧的渊源及其发展,旨在分析《卡》与古希腊悲剧的承袭关系,进而阐述小说体悲剧《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